長城高度平均7.8米,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反正把歐洲害慘了

引言

身為一箇中國人,對於長城我們肯定不會陌生。它是古代一項偉大的防禦工程之一,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把我國古代的工程技術成就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

也許對於現代戰爭來說,長城的軍事防禦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在古時候,長城可謂居功甚偉。歷朝歷代讚頌長城的詩篇不勝枚舉,唐代更是高峰期。比如,唐代詩人汪遵所寫《長城》一詩:“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又或者唐代詩人李益寫的《登長城》:“無風沙自驚,當今聖天子,不戰四夷平”等等。那為什麼後世對於長城的作用頗有質疑呢?甚至有人說:”長城高度平均7.8米,那麼矮。到底防住了啥?”其實,這些說法都是特別無知的表現。

長城高度平均7.8米,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反正把歐洲害慘了

▲八達嶺長城現址

01

首先長城的存在,並不是追求百分百的防禦,而是為了減少草原遊牧民族騎兵入侵的幾率。我們從防線上就可以看出來,但凡可以通過大規模部隊的要塞口,其關卡都有重兵防守。因此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入侵,都是以小股進攻為主,而且都是速戰速決,絕不拖延。

例如,後來建立清朝的滿族,前後長達六次的侵擾,但每次都不敢停留太久。因為就算被突破,只要防守的士兵點燃烽火,援兵也能馬上趕到,敵軍必須面對腹背受敵的風險。其次,雖然長城的城牆不高,但大都建在易守難攻的崇山峻嶺間。假如不是大規模騎兵部隊進行強攻的話,是很難被突破的。

長城高度平均7.8米,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反正把歐洲害慘了

▲遼東鎮長城遺址

我們在從軍事戰略上來看,長城也可以作為“退可守,進可攻”的戰略據點。如中原王朝實力比較衰弱的時候,長城可以作為防禦的防線。如果中原王朝比較強盛時,又可以作為進攻的補給站。比如漢武帝時期,大破匈奴的霍去病,衛青等人,都是以長城作為據點,才取得了赫赫戰功。

02

縱觀整個封建社會,在長達2000多年的戰爭史上,元朝的蒙古族以及清朝的滿族,能夠入主中原,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中原王朝自己內部腐朽,紛爭不斷的時期,並且處於軍事力量極度衰落的時候。從這一點上來看,長城的防禦意義重大。更有西方學者腦洞大開的認為,正是由於長城的存在,把我們坑慘了!那麼他又是為什麼這樣說呢?

長城高度平均7.8米,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反正把歐洲害慘了

▲蒙古軍隊劇照

因為他覺得,草原遊牧民族的存在,必須要有一個富庶穩定的華夏帝國來供其剝削。其實這個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草原遊牧民族,他們生活的地域都是降雨量不足400毫升的長城以外。根本無法通過種植農作物來維持日常的生活所需。一旦出現種族人口暴漲或者遭遇天災,那麼,就幾乎意味著整個種族的生死存亡。

那些他們養著的牛、馬、羊等牲畜以及做成的肉製品,一是都不夠吃,二是非常容易腐爛。所以,其實他們在惡劣天氣環境下存活的能力特別低,抗風險能力特別差。他們必須侵擾其他民族的生活物資才能夠生存。而長城的存在,讓遊牧帝國不得不把關注點放到了歐洲諸國,從而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行為。

長城高度平均7.8米,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反正把歐洲害慘了

▲蒙古騎兵照片

03

從歷史上記載來看,無論是匈奴、突厥還是蒙古等草原帝國,都曾經率領軍隊侵略過西方。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確實給西方世界帶去了比較重大的人為災難。但是我們反過來想,如果可以剝削中原王朝的話,他們又何必跑去歐洲呢?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長城的存在,在當時軍事條件下,有效的保護了華夏文明。也正是由於有了長城的保護,草原遊牧民族為了生存需要,不得不大老遠跑去侵略歐洲。

長城高度平均7.8米,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學者:反正把歐洲害慘了

▲明長城遺址

結語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軍事防禦工程,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他無數次的保護中原地區的人民,遭受遊牧少數民族的侵害。為封建社會農業經濟的生存發展創造了相對和平的生產環境,使人民生活更加安定。

參考資料:

《長城》

《登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