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網媒蕭山行⑤新街黨委書記湯衛談民營經濟,接受大白新聞採訪

■撰文/張喜斌

●統籌/張喜斌


11月26日上午,由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委宣傳部主辦,蕭山網承辦的“新制造 新跨越”2020第十二屆全國網絡媒體蕭山行——全國網媒直播看蕭山大型集中採訪活動正式啟動。第一站,全國20多家網絡媒體記者走進新街,瞭解新街生物醫療產業發展情況。


全國網媒蕭山行⑤新街黨委書記湯衛談民營經濟,接受大白新聞採訪

新街街道黨工委書記湯衛(中)(圖片來源於蕭山網)


在新街科創園,新街街道黨工委書記湯衛接受了大白新聞的採訪,就民營經濟、營商環境等問題發聲。湯衛書記說:“民營企業是我們蕭山經濟發展的頂樑柱”“對民營企業家,我們要積極的保護,凡是企業有需求,政府必應”。


民營企業是蕭山經濟發展的頂樑柱


大白新聞:您怎麼看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和民營經濟?


湯衛書記:民營企業是蕭山經濟發展的頂樑柱,在江浙一帶,特別是蕭山,民營企業佔了大半壁江山,所以民營企業是蕭山非常重要的資源,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對民營企業家,我們要積極的保護,凡是企業有需求,政府必應。對企業家要非常的尊重。


此外,我們也會為企業家積極地開展一些培訓活動,為大家安排培訓、知識講座,提供金融、法律等各方面的服務。


第三,在實際工作的過程當中,各個執法部門也會把責罰、處罰變成服務和指導,比如消防、衛生、交通等部門去查處的時候,會告訴企業你要做好哪些東西,目的是為了企業發展,不是說一查了之、一罰了之,把工作做好、完善才是目的。這是我們政府部門的一些轉變。


另外,我們對民營企業家也積極的作了一些開放性的嘗試,允許他們開拓思路,能夠敢闖敢幹,在不違反國家法律的情況下就鼓勵和支持他們去做,這也為他們的創新營造了一種良好的氛圍。


我們的營商環境也很好,浙江是最早在全國推出的“最多跑一次”這個概念。在後來,我們又引申到“最多跑一地”。所以這兩個“最多”,對於我們的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來說,他們也感到很溫暖,所以也願意來本地發展。


我們是“服務員”、是“店小二”


大白新聞:您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


湯衛書記:我作為政府的工作人員,企業有什麼大小事情都會打我電話,哪怕是半夜三更打我電話,我當都當做一回事。因為我們是“服務員”,我們是“店小二”。


我老是和我們的機關工作人員和村裡的機關同志說: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是企業納稅來的,企業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要為企業服務,他們在為社會做貢獻。所以每當有企業家遇到問題找我,我都會停下手裡的事先解決企業遇到的情況,協調解決。


營商環境和法治,應該說大前提是要依法


大白新聞:您怎麼看營商環境跟法治的關係?


湯衛書記:營商環境和法治,我覺得應該說大前提是要依法。法律明令禁止的,不可為。在此基礎上,其他的都可以創新思路。


比如我們規定不能上賓館、飯店吃飯,但是我個人可以和企業家交朋友,我自己請客吃一個小飯,哪怕是不鋪張但也會讓他感到好溫暖,哪怕我帶一盒蕭山蘿蔔乾也可以去表達心意。


在遵守政策法規的前提下,我們充分運用,發揮想象,讓他們感覺到舒心、暖心、溫馨。我們來提供服務,不是企業上門來辦,而是我要下來,主動去把企業的問題解決掉。


法治是大前提,營商環境就是一種很軟的、很具體的、很生活化的、很接地氣的一種做法。


比如有一些企業它是違法違規的企業,我們總結不要到事後去處罰,而是要事前教育、事前宣傳、事前指導、事前預查。如果這個事情要罰款,我們預查一遍,那你就趕緊改掉。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改好、達標。


要把工作做在前面,罰款、處罰不是目的。所以我們要求執法部門提前介入,提前去指導怎麼做好、做到位,這樣就不至於讓企業動不動就關門、就停產。


我覺得對於營商環境呢,一個是要看政府領導的理念,第二個就是夠不夠專業,第三個是服務的態度好不好。


一般情況下,服務態度都可以做得到。我覺得理念和專業,是營商環境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比如我們搞生物醫藥產業,如果對生物醫藥產業的行業都不懂,講不出123,那麼還怎麼為企業服務?忙也幫不到點子上。


所以我們要為企業服務,經常召集藥監局、衛計局、藥品檢疫檢疫局、科技局等各個領域的人,開沙龍、組織安排活動,請老師來講課,提供精準性的服務、點對點的服務、菜單式的服務,需要什麼就給服務什麼。這樣做就有效果,企業也會感覺很貼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