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武体“云”端畅谈新时代体育影视

11月27日,2020年全国体育影视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体育学院东教学楼第一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体育影视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体育学院承办。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多所高校和业界的专家学者“云”端畅谈,聚焦新时代体育影视的发展。在倾情分享中,诸位专家学者积极倡言新时代的体育要回归社会,体育影视要加强与社会勾连。

研讨会于上午八点半开幕,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胡智锋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上海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院院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体育影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杜友君教授,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艺术教指委委员刘丹丽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孙振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艺术教指委委员田培培教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年节目中心主任播音员、体育评论员洪钢,全国体育院校新闻传媒院系的党政负责人等嘉宾,受邀出席了开幕式。武汉体育学院副校长刘彦博,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德胜、副书记兼副院长赵露娜、副院长张钢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叶涛、院长李芳,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杨梅,研究生院副院长陈蔚莅临现场,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童铸主持。

刘彦博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是体育影视人的责任和担当。要以优秀体育影视作品为载体,讲好体育故事,弘扬体育精神,推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凝聚起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胡智锋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为我国体育影视发展所做的工作,并结合体育影视拥有的全新机遇,对如何促进体育影视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杜友君教授在致辞中对体育影视传播研究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予以肯定,并表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体育影视专业委员会有责任为大家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在体育影视学术研究、体育影视作品创作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杜友君教授宣布了大会正式开幕。

主题报告:体育要融入社会,体育影视要向美而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7名学界与业界专家以线上线下的混合方式进行了主题报告,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发表灼见。

周星教授以“大文科与艺术教育”为题,介绍了新文科建设的基本情况,阐释了新文科之“新”。他认为,以新文科建设守正为基础、创新为方向,这是新时代下新文科适应时代,创建融合性、开创性学科的必然之举;新文科中的艺术学科具有独一无二的审美价值,审美是新文科与艺术学科之间最重要的交叉点,要注重发挥“美人”“化人”的功能;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开拓艺术教育更广阔的天地。

孙振虎教授以“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传播转型”为题,着眼当下传播语境和语态的转变,分析了体育传播的转型。他认为,视频发展是未来的方向,体育传播天然带有视频属性,要进行视频化转型,做有效的内容分发,在技术端、平台端、渠道端相应变化,契合用户圈层纵深化、年轻化、交互性的特征;体育传播也要横向发展,做好更广泛的健康传播,“群众在哪里,体育传播的领域就在哪里”;从“大屏时代”到“多屏时代”以至未来的“无屏时代”,体育传播的队伍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能,明晰自己的任务。

田培培教授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思考”为题,介绍了国际交流合作及“一带一路”在舞蹈、体育领域的发展状况和中国高等舞蹈教育国际化特征人才培养问题,比较分析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国际组织人才十大核心素养,并结合首都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的国际化实践项目探讨了当下中国舞蹈艺术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一些困惑。

洪钢以“体育在新时代的社会担当”为题,从马拉多纳去世后阿根廷的悼念事件切入,引导大家思考中国体育对于社会回馈现象。他指出,体育赛事具有极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体育赛事宣扬社会价值、社会认可的公序良俗尤其重要。中国体育还在“象牙塔”中,与社会还存在较大的割裂,“球场是球场,社会是社会”,未及“社会大球场,球场小社会”,体育影视作品功能尚过于单一、与社会联系不大。结合我国的体育强国建设,他认为,体育要主动融入社会,关注人的故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体育影视作品,表现社会认同、承担社会责任。

张钢花副教授以“武汉体育学院的影视艺术教育”为题,从武汉体育学院影视艺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引入,介绍了“以赛代练,以奖促学”的培养模式,并结合案例重点展示了新闻传播学院在影视艺术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一是坚持让学生走进基层,服务社会的艺术理念;二是外引内培,协同育人;三是校媒合作,共同打造精品课程;四是坚持科学研究,进行团队合作,在影视艺术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现场还播放了黄海教授带领学生团队剪辑制作的视频,在短短两分钟内展现了张德胜教授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讲述抗疫故事、黄海教授指导学生团队创作获奖微电影《智扶》、学生创作全国计算机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的精彩故事。

贺幸辉副教授以“中国高山探险纪录片与文化身份建构:从国家认同拓展为多元文化认同”为题,以五部典型的高山探险纪录片为研究文本,探析了叙事逻辑的变化、文化身份建构的变化、中国体育改革的最新发展趋势,随即针对未来体育影视创作的关注重点提出建议:重审体育影视的价值,主动诠释体育意义,以体育为纽带凝聚不同社群,形成新的社会价值认同;关注新生的社会性体育组织及其所建构的新的文化身份和意义体系,力求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体的协同发展。

张帅博士以“国际传播语境下中国体育电影艺术研究”为题,从体育电影、国际传播、传播与艺术等方面阐述了国际传播语境下中国当代体育电影艺术研究。他引用中国国家形象全球研究报告,从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制约因素分析了我国体育电影的艺术困境,提出了要积极创新艺术内容、突破固有艺术形式、聚合艺术平台等应对之策,并强调,体育电影应内外兼修,向美而行,积淀与传扬体育精神。

在主题分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世界体育电影发展”“冬奥影像与体育节目创作”“体育影视剧本创作”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研讨会于下午五点半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了闭幕式。杜友君教授在大会会议总结中说,体育影视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年来组织了很多活动,这是第一次开展真正的学术年会,感谢武汉体育学院团队大量而辛苦的付出。

武体新闻中心

撰稿:卢琪、肖泽昊、陈正

图片:卢琪

美编:李如

责编:张子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