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拉横幅讨债,中信资本都经历了什么?

管理资金超过200亿美元的“中国黑石”中信资本也躲不过被追债的一天。据爆料,3月11日早间中信资本在香港中环大厦遭遇了罕见的“横幅维权”。而维权者则要求中信资本阐明在内地所管理的逾期私募基金产品项目情况,并且提出了兑付要求。据了解,中信资本曾踩雷*ST凯迪和东方金钰,合计账面损失高达24.5亿元。 虽背景强大,但此次“走水”也够中信资本喝上一壶。

被拉横幅讨债,中信资本都经历了什么?

3月11日早间,中信资本香港中环大厦遭遇了罕见的“横幅维权”,讨薪还是追债的猜测一时不绝于耳。据悉,维权者要求中信资本阐明在内地所管理的逾期私募基金产品项目情况,并且提出了兑付要求。

小的私募公司被投资人堵门似乎见怪不怪,但中信资本这种级别的投资巨擘如今也被拉横幅维权了。

中信资本对此回应称,维权者并非客户,而是销售经理,而目的则是要求中信资本阐明在内地所管理的逾期私募基金产品项目情况,并且提出了兑付要求。

踩雷*ST凯迪、东方金钰


这也不禁令人想起中信资本脚踩*ST凯迪和东方金钰两大泥潭。

据了解,中信资本旗下子公司中信资本深圳资管公司的多只私募产品踩雷*ST凯迪,涉及风险金额超16亿元。涉及的产品为中信资本深圳发行的迪信壹号至伍号、捌号,以及信阳壹号、贰号等,涉及的投资总额为16.24亿元,则全部以贷款方式投放给*ST凯迪。

然而2018年11月18日,迪信壹号协议到期,后续其他产品也陆续到期,中信资本16.24亿的私募产品却不能如期兑付。中信资本对此回复称,项目出现重大风险,因债务人无法如期完成偿付,部分基金产品无法及时取得资金回流及实施分配,存续期相应延长。

而本次违约的债主*ST凯迪则在2019年1月30日发布2018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50亿元-60亿元。这无疑又给了众多投资人浇了一盆冷水。

中信资本的另一个雷则与东方金钰有关。1月15日东方金钰公布的新增债务到期未能清偿的公告中曝出,其旗下已停运的东方金钰网贷平台——东方金钰网络欠中睿泰信总计8.5亿元,逾期已近5个月。而中睿泰信正是中信资本旗下机构,这笔钱可能是中信资本以债权的形式借给东方金钰。


被拉横幅讨债,中信资本都经历了什么?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坎坷追债路


而追债这种事情,即使是对于背景强大的中信资本,似乎也被折磨的有点束手无策。无论是*ST凯迪还是东方金钰,目前状况都不太理想。截至3月12日收盘,*ST凯迪收盘价1.37元,处于低谷区域,而后者的6.69元的收盘价也只有上市以来最高点的三成左右。

在中信资本如今面临的两个追债任务中,与*ST凯迪的博弈显得更为棘手。据了解,中信资本基金产品中涉及与*ST凯迪的各投资项目的仲裁已经取得胜诉,并已推进至强制执行程序。

但司法上的胜利并不能解决投资人的燃眉之急。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ST凯迪没钱。

截至2018年年底,*ST凯迪有息负债余额237.58亿元,无息债务为29.22亿元,其中逾期债务共计93.84亿元,逾期债务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88.25%。该公司及子公司所涉诉讼、仲裁案件合计613件,共有26个账户被冻结,冻结金额84.84亿元,旗下共有55家子公司的147个账户被冻结,冻结金额73.01亿元。

而且由于债权人采取的查封、冻结等强制司法措施,导致*ST凯迪的经营状况陷入恶性循环。该公司旗下多家电厂2018年陷入停产状态,现金流完全断裂,目前仅3家电厂在开工。此外,*ST凯迪更是被曝出了无力支付员工薪酬福利的消息。截至2018年底,该公司旗下47家生物质电厂累计欠发员工薪酬福利近2亿元。

2019年1月30日,*ST凯迪公告,2018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50亿元-60亿元。

另外,据投资人爆料,此次陷入违约纠纷的产品中,只有信阳系列产品有质押物,为凯迪生态旗下四家电厂的股权,但这四家电厂都没有完工。其中嫩江电厂已建设了七八成,其他三家都是在建的半吊子工程,没有安装机组。而迪信系列产品则为无抵押的信用贷,这无疑是对投资人追债难度和追债信心的双重打击。

东方金钰方面,中信资本表示:项目已仲裁胜诉,即将进入正式的资产执行环节。尽快收回债权本息金额成为中信资本的当务之急。

虽然赢得胜诉,但债主的日子也并不好过。1月22日,联合评级将东方金钰发行的“17金钰债”公司债券信用等级被下调至“B”,公司主体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展望调整为“负面”。 1月31日,东方金钰发布业绩预亏警告称,公司2018年度业绩预计亏损9亿~11亿元。

而中信资本对东方金钰的起诉也一度被认为是东方金钰债务爆发的导火索。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起诉讼众人皆知,使得各金融机构成了惊弓之鸟,纷纷要求还款,触发项目提前到期条约,一时间东方金钰资金无法周转,便引发了后续一波接一波的违约。

瞄准房地产不良资产


中信近期的布局主要集中在餐饮、消费、医疗领域。然而1月24日,中信资本掌舵人张懿宸表示要将枪口瞄准中国房地产不良资产,将募集20亿美元新基金。

在多轮房地产调控下,很多开发商、投资者资金链出现断裂问题,房地产不良资产率正处于高峰期。不良资产投资成本正处于低谷似乎在中信资本看来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遇。

然而,不良地产本身也存在较多风险,盘活地产的周期也相对较长。即使在房地产市场单边上涨的年代,快进快出的模式只能实现行业平均收益,而真正高收益的棘手项目,其深度盘整往往需要3-5年的时间。更何况,我国去杠杆的进程并未结束,供给侧的改革也在进行的如火如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