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如何用高情商處事?

在職場中有一句名言“做事先做人”。也就是說,只有先做好人,處理好與人的關係,才能在職場中做成事。

那麼在現代職場中,又應該如何擁有高情商,處理好人際關係呢?

在職場中,如何用高情商處事?

“黃金定律”不靈了

千百年來,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等思想一直被人們奉為處理人際關係的“黃金定律”。

然而時至今日,在職場中,不少人在遵循這個“定律”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卻遭遇了尷尬:有時候明明懷著與人為善、助人進步之心去行好事、說好話,但對方並不領情,有時甚至遭到拒絕、排斥。

“黃金定律”為什麼不靈了?

“黃金定律”的中心意思是,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你就應該怎麼對待別人。要旨是“推已及人”,也就是認為大家彼此都是無差別的,我想要的也肯定是他想要的。

而事實上,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願望和情感更是千差萬別,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價值判斷也很有可能大相徑庭。

尤其在今天這樣一個開放的信息社會里,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日益多元化,更是如此。

比如,職場中,領導和職工,由於身份、位置的不同,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肯定也大不相同。如果領導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以自己中意的方式行事,缺乏“換位思考”,不出現一廂情願、自作多情的場面才怪呢。

在職場中,如何用高情商處事?

“白金法則”才是最好的人際處理模式

美國的T.亞歷山德拉和M.J.奧康納博士針對“黃金定律”的缺陷,提出了“白金法則”,其要義為:“別人希望你怎麼對待他,你就怎麼對待他”。

也就是說“應該以別人認為最好的方式而不是你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去待人接物”。

假如,在職場中一名領導要處理好與下屬的關係,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取得他們的信賴,就必須對部屬的所思所想所求,以及個性上的差別有敏銳的嗅覺和洞察力,特別是要深切瞭解他們,瞭解他們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瞭解瞭解他們的行為習慣與思維習慣,然後來個換位思考,從他們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這樣肯定能引起下屬的共鳴,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職場中,如何用高情商處事?

筆者認識一位企業老闆,很能與客戶、員工、官員等打成一片,而且做思想工作也很有一套,不管員工有什麼樣難解的思想疙瘩,只要他去做工作,準能解決問題。

問他有什麼秘訣,他說,關鍵在於體味對方的榮辱甘苦,從對方的心理需要出發做工作。

當然,在職場人際交往中實施“白金法則”,並不意味著不講原則地遷就、迎合別人,更不是要放棄自己的觀點和個性,無原則地融入到別人的個性與風格之中。

而是強調的針對需求,順應習慣,尊重個性,去與對方交往。這一點是必須明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