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茄之国——多米尼加简介

雪茄之国——多米尼加简介

多米尼加位置地图

雪茄之国——多米尼加简介

多米尼加地图

多米尼加共和国(Dominican Republic),通称多米尼加,西接海地,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东隔莫纳海峡同波多黎各相望。占据伊斯帕尼奥拉岛(或译西班牙岛)的四分之三,面积为4.8万平方公里,在加勒比海国家之中仅次于古巴。

多米尼加外海有数个小岛和沙洲,其中最大的两个小岛为东南边外海的沙翁纳岛(Saona)和西南部的贝亚他岛(Beata)。北部距离100公里和200公里外海处有三处范围颇大的沙洲,主要是由北边巴哈马群岛延伸而来,分别称为圣诞节沙洲,银色沙洲和Mouchoir沙洲。前两者为多米尼加主权所有。

境内地势较高,多山,科迪勒拉山脉分中央、北部和东部三条横贯全国。中部的杜阿尔特峰海拔3175米,为西印度群岛的最高峰。中北部有锡瓦奥谷地,西部有大片干旱沙漠。西南部的恩里基略湖为第一大湖,是拉美陆地最低点,湖面在海平面以下40多米。北部、东部属热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

首都圣多明各(Santo Domingo)建于1498年,是美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这座城市拥有历史悠久的圣多明各大学和多处名胜古迹,是加勒比地区的旅游胜地。

【名称起源】

国名意为“星期天、休息日”。旧说哥伦布于15世纪末的一个星期日到此,故名多米尼加。

【人口】

1013.5万(2011年)。其中黑白混血种人和印欧混血种人占72%,西班牙裔白人占16%,非洲裔黑人占11%。此外也有少部分华人、日本裔及中东人,约占多米尼加人口1%,而原住民台诺族已近乎绝迹。

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但是受到非洲移民,加勒比海和美国的文化影响,本土化的西班牙语和正体的西班牙语稍有不同。多国境内的海地移民使用的克里奥尔语在靠近两国边境地区也常使用。东北角山美纳有19世纪从美国移民至多国的黑奴后裔,仍有在使用当地特有的英文。多米尼加当地除了在观光饭店英文较普遍,观光客如要到市区和乡间旅行需要使用西班牙语沟通。

哥伦布和西班牙传教士的影响甚深,圣经在学校属于必修课程,多米尼加人百分之95人口奉信天主教,其中88.6%主要为罗马天主教,另外由于靠近海地,在多国的海地人有自己独特的巫毒教。多米尼加教堂大多缺乏经费,多国人民虽然没有很积极的上教堂,但是人民生活和口语对话中常可以感觉到宗教的影响甚深。1930年代和1940年代大约有800位犹太人为了躲避纳粹独裁定居在多米尼加北部的Sosua地区,目前为多米尼加主要犹太教的区域,回教、佛教、一贯道在多米尼加也有少许人信仰。

【政治】

多米尼多实行总统制,设总统和副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由公民选举产生,不得连选连任,但可隔届参选。总统和议会选举于同一年举行。

多米尼加议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设32个席位,由各省和国家特区(即首都)各选1名。众议院设190个席位,其中包括7名海外议员,每个省至少选2名。

【行政区划】

多米尼加共和国分为31个省,另设国家特区为首都所在地。每个省份下皆设有数个municipio(行政区),全国共有155个行政区,为实质行政单位。多米尼加的31个省包括:

阿苏阿省、巴奥鲁可省、巴拉奥纳省、达哈朋省、杜瓦特省、艾利斯皮亚省、赛堡省圣、艾斯派亚省、阿托马约省、独立省、圣母省、罗马纳省、拉维加省、玛丽亚·桑其斯省、主教·瑙黎省、基度山省、银山省、佩德纳莱斯省、佩拉维亚省、银港省、米拉贝姐妹省、山美纳省、桑切斯·拉米斯省、圣克里斯多堡省、圣荷西省、圣胡安省、圣彼德省、圣地牙哥省、圣地亚哥-罗里盖兹省、圣多明各省、巴韦德省。

【旅游景点】

雪茄之国——多米尼加简介

圣多明各老城区始建于殖民时期,城中心的孔德街至今仍为主要商业大街,街道两旁的建筑具有殖民时期的建筑风格,大教堂和哥伦布宫最为著名,完全保留了商业贸易中心的特色。老城区(Zone Colonial)保留了被西班牙统治时期的大多数建筑,教堂、博物馆、城堡。

雪茄之国——多米尼加简介

山美纳(Samana)位于多国东北角山美纳湾的渔村小镇,1980年代发现此地为北大西洋座头鲸回游地区,让山美纳逐渐发展成为赏鲸观光区,每年一到三月中约有三千头座头鲸从北大西洋迁移至此,让世界各地三万名旅客到此赏鲸。

雪茄之国——多米尼加简介

雪茄之国——多米尼加简介

巴瓦诺(Bavaro)和普塔卡纳(Punta Cana)位于多米尼加东部,由于白色的沙滩及椰子树延绵不绝,现已经成为国际五星级度假中心林立的观光胜地。

雪茄之国——多米尼加简介

基度山城(Monte Cristi),位于多国西北边,大约11万人口,是连接首都杜瓦特高速公路的终点站,从这里通过海地海关后,可以搭车直接前往海地首都太子港。

雪茄之国——多米尼加简介

银港(Puerto Plata),为多国北部第一大商港。银港在90年代曾是多国主要的海边五星级度假胜地,由于目前海湾污染严重,主要观光旅馆以移至东边的Playa Dorado和Cabarate。

【历史沿革】

(一)西班牙前时代

多米尼加原来由阿拉瓦克人(Arawak语系)的一支——泰诺人(Taíno)和其他加勒比人(Carib)居住,他们称自己居住的岛屿为基斯克亚(Kiskeya,Quisqueya),为“大地的母亲”的意思,也有原住民称之为Haití(海地)或是阿依提(Aytí)、Bohio。泰依诺族当时主要以农耕,守猎,鱼获和采集食物为主。1492年时粗略估计泰依诺族人口数字从10万人到200万人都有。当时共分为五个酋长国:马里安(Marién)、马瓜(Maguá)、马瓜纳(Maguana)、加拉瓜(Jaragua)、黑归(Higüey)。这些酋长国之下又分成小酋长国。这些酋长国以一种进贡制度为基础,进贡的物品包括了泰依诺族所耕种的食物。

(二)西班牙统治时期(1492-1795年)

1492年12月5日,哥伦布抵达岛北边海地附近,并以西班牙的国名命名为西班牙岛(西班牙语Española)。当时岛上居住着约100万名原住民,主要为泰诺人(Taino),岛的西北部居住着少许西沃内人。泰依诺族人以为这些欧洲人是超自然的生物,于是竭尽所能地招待这些欧洲人。两者的社会完全不同,欧洲人穿着的衣服数量激起了当地原住民的好奇心,因此开始称这些欧洲人为“guamikena”——“盖住的人”。马里安的酋长瓜卡纳加里克斯(Guacanagarix)热情地招待了哥伦布及他的队员,提供了他们所需的物品。此后西班牙人开始以这里当作跳板逐渐征服了加勒比海列岛和美洲大陆。

1492年,在哥伦布的首次航行中,因为其船舰搁浅,不能把其他两艘船上的船员带回西班牙,因此在今天的海地角(Cap-Haitien)附近建立了圣诞节堡垒。1493年哥伦布返回时,发现堡内无一人存活。他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北海岸建立了伊莎贝拉殖民地,该岛的殖民统治就此开始。

1501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一世和伊莎贝拉,率先获准加勒比殖民者可以从非洲引入奴隶。1503年他们开始抵达该岛。

1502年,伊斯帕尼奥拉岛正式成为西班牙殖民地,首府被命名为“圣多明哥城”。成千上万的泰诺人被贬为奴隶,从事金矿挖掘的工作。由于一系列的压迫,饥饿和疾病,至1535年,泰诺人仅剩6万。由于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传播,泰诺人于1544年在岛上绝迹。

土著绝迹以后,西班牙岛西部的种植农地和牧场纷纷被西班牙人的地主抛弃,该岛西部遂成为荒凉的无人区,并逐渐变成来自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的海盗的据点。1586年,英格兰德雷克船长曾率领舰队攻打圣多明哥城,但被驻地西班牙部队击退。17世纪初,法国、荷兰和英国的海盗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西部活动,法国开始让农民和商人逐渐的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西部开拓殖民地,受到岛上山脉的屏障,没有引起在东边的西班牙人注意。

1677年,约四千名法国人居住在岛上西部的11个村庄。1697年,法国和西班牙根据大同盟战争的《勒斯维克条约》,将岛上西部地带让给法国,正式承认法国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西部海地的主权,伊斯帕尼奥拉岛东部则称为东圣多明哥。法国在伊斯帕尼奥拉岛上对农业经济不断的发展,并引进非洲奴隶耕作,这使得海地在18世纪末时已成为农作物产量非常丰盛的法国殖民地,当时海地人口已达到50多万人,此时每十位海地人里黑人占了九位,成为多数种族。东南边的西班牙殖民地圣多明哥地区人口数为15万人,两地人口比例相当悬殊。

1700年,西班牙波旁王朝取代了哈布斯堡王朝。新王朝引进了一些经济改革。圣多明各的贸易开始兴盛。

(三)法国统治时期(1795-1809年)

1795年,法国和西班牙在瑞士签订《巴塞尔和约》,同意把西班牙岛东部的圣多明哥区域让给法国,使伊斯帕尼奥拉岛完全成为法国殖民地。六年后,海地黑人杜桑·卢维杜尔带领着其他黑人奴隶群起反抗法国统治,并在1801年夺下法国才统治不久的圣多明哥,进而统一了整个伊斯帕尼奥拉岛。

1801年,让·欧莱雅抵达圣多明各。他代表法国政府废除奴隶制。1802年,拿破仑派遣军队将整个岛屿征服,并统治了几个月。1802年10月,混血族和黑人起义反抗法国的统治并于1803年将法军击退。1804年1月1日,反抗军宣布圣多明各独立,成立海地共和国。不过被击败法军仍占有着东边的圣多明哥区域。法军于1808年侵略西班牙的同时,岛东部圣多明各地区的反抗军受到当时与西班牙同盟的英国和海地的援助,终于击退法国的部队,让圣多明哥地区重新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四)短暂的独立与海地的侵略(1821-1844年)

圣多明哥回归西班牙统治后,当地人民逐渐产生了独立建国的共识。1821年11月30日,前任圣多明哥总督José Núñez de Cáceres将军领导下宣告建国,命名为西班牙海地,并期望合并在南美洲玻利瓦尔总统所领导的大哥伦比亚国之下。

但是在九周后的1822年2月,海地总统让-皮埃尔·布瓦耶(Jean-Pierre Boyer)率军占领了西班牙海地,再次完成了全岛统一。布瓦耶占领了东部的西班牙海地国后,解放了当地所有的奴隶,布瓦耶命令没收白人地主的土地,并且把全国的农地完全归公。布瓦耶同时关闭了所有的大学,把18-25岁的男人全部纳入军队,并开始采取高压政策,许多上层社会的白人离开了岛上逃往古巴、波多黎各和其他地区。

布瓦耶开始在岛上广种经济作物,进行赋税改革政策并开放跟国外通商。这些政策虽然让多米尼加的甘蔗和咖啡产量大为增加,但并未广为农民所接受。布瓦耶认为解放多米尼加是他带给多米尼加人的恩惠,于是对军队里的多米尼加军人时常没有发给任何薪饷,许多军人便开始到处抢夺当地居民。这种恶性循环最后造成了经济停滞,财政赋税越来越重,导致各地多国人民甚至是当初被解放的奴隶开始结合串联反抗布瓦耶的统治,于1843年推翻了布瓦耶政权。

(五)第一次独立(1844-1861年)

1838年7月16日,胡安·巴勃罗·杜瓦特与他的同事建立了一个秘密社会组织三位一体会(La Trinitaria,三位一体即多米尼加共和国现在的国家格言“上帝”、“故乡”、“自由”),目的是摆脱海地的统治而独立。不久之后马蒂亚斯·拉蒙·梅利亚和弗朗西斯科·德尔·罗萨里奥·桑切斯也加入了三位一体会。上述这三位后来皆被称为多米尼加共和国开国的国父。

1844年2月27日,多米尼加共和国人民对海地展开了独立战争并同时宣告多米尼加共和国独立。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草创的宪法仿效于美国宪章,于1844年11月6日完成宣布。多米尼加共和国在独立成功后的数十年间,国内的经政起起伏伏,对外从1844年到1856年间不断的遭到邻国海地的侵袭,这段期间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不断。同时期佩德罗·桑塔纳(为抗战创国初期的军队统帅,后来成为首任、第四届、第八届总统)、布埃纳文图拉·巴埃斯(曾参与独立战争,曾五次当选总统)两人在掌握政权时各都刚愎自用而互不相让,桑塔纳坚信多米尼加必须依附在西班牙帝国的保护伞之下才能免于海地的侵略,巴埃斯在期望法国来保卫多米尼加的计划不成后,转向希望多米尼加能并入美国,最后也功败垂成。

(六)西班牙第三次殖民时期(1861-1865年)

佩德罗·桑塔纳继承了一个处于崩溃的边缘即将破产的政府。他开始与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二世女王和古巴总督谈判,将多米尼加变成西班牙的属国。

1861年3月,桑塔纳正式恢复多米尼加共和国归为西班牙。但是反对者的声浪一直不断,并于1863年掀起了复国战争,其中以罗里盖兹(Santiago Rodríguez)、孟席欧(Benito Monción)和格雷戈里奥·鲁佩隆(Gregorio Luperón)将军为领导人物。当时位处西边的海地政权担心西班牙返回多米尼加后将会威胁到海地,于是积极的支援反抗军。正处于南北战争状态的美国也强烈抗议西班牙重返多米尼加进行殖民政策。复国战争持续不到三年,西班牙军队于1865年完全从岛上撤离。

(七)第二次独立(1865-1916年)

自西班牙人的离去,几大城市处于大面积废墟状态,而岛上分割为几大割据。何塞·玛丽亚·卡布拉尔控制了巴拉奥纳的大部分以及在西南得到红木出口商贝兹的支持,而牧场主吉列尔莫与东南部的一些前将军结成了联盟。格雷戈里奥·鲁佩隆控制了北部海岸。从西班牙离开到1879年,政府有21次变更以及至少五十多次起义。

在这些冲突的过程中,两大政党开始形成。代表南部牧场主利益的红党和烟草种植主和商人利益的蓝党。红党主要寻求与大国合并而蓝党主要为寻求自由以及是民族主义者。

1869年,时任总统巴埃斯(Báez)征求美国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总统的同意,期望能让多米尼加并入美国联邦,并让美国偿还多国当时150万美元的外债。葛兰特总统认为此举可以让在南方已解除奴隶制度的黑人能有一个自由居住地,不再受南方白人的威胁,但是最后仍遭到美国参议院投票反对,功败垂成。

巴埃斯政权于1874年被推翻,但在两年后又被选为总统,最后于1878年下台。尤里塞斯·厄鲁将军于1882年掌握政权后,让多米尼加多年来不安的政局也逐渐的稳定下来。厄鲁总统在位期间政局稳定,使得多国经济得到喘息的机会,蔗糖产业技术不断的改良,造成许多欧洲和美洲移民进入多国寻找工作。但是, 厄鲁私底下却将国家经费用于私欲,并且建立起自己的御用警卫队,这使得国家的外债逐渐增高。这些引起了人民对他行为的不满,在使用高压政策无效后,厄鲁于1899年遭到谋杀。多米尼加1902年后又回复了群雄割据的时代,各地草莽独霸一方,使得当时多国的国库已完全掏空。使得法国和欧洲等债权国开始对多米尼加虎视眈眈。

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为了预防欧洲干扰美洲事务,加上为了保护当时正在建设中的巴拿马运河,西奥多·罗斯福当时以门罗主义而反对欧洲持续对拉丁美洲殖民主张,于1904年提出自己的的罗斯福推论(Roosevelt Corollary),确定美国有权力介入拉丁美洲事务。美国于1905年和多米尼加协定由美国来管理多米尼加海关外务,并且于隔年和多国签订维持此义务50年的契约,其中同意美国有义务将部分海关税收用以偿还多米尼加日渐增多的外债。

拉蒙·卡塞雷斯总统在执政六年之后,于1911年遭到暗杀,结果造成往后多年多米尼加政治上的不稳定并引发内战。美国政府多次斡旋无效后,最后由美国威尔逊总统协助多米尼加于1914年举行总统选举并选出曾经担任过多国总统的胡安·希门尼斯回任。希门尼斯总统为了获得当时政治上相关人员的支持,选定当时的反对政党作为内阁阁员。后来的计划并不顺利,又有国防大臣Desiderio Arias在后操弄政治,结果导至希门尼斯总统自己于1916年五月辞职。

(八)美国占领时期(1916-1924年)

1916年5月,希门尼斯总统的辞职,此消息造成美国威尔逊总统大为不满。1916年5月1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多米尼加。6月1日,海军陆战队占领蒙特克里斯蒂和普拉塔港。7月初,美军完全占领多米尼加。当时美国海军少将Knapp领导的军事政府严格控管当时多米尼加人民的自由,造成了当地中上阶层人士非常的不满,另在多国东部地区的农民组成反抗军持续不断和美军抗战。虽然抵抗的意识普遍存在于民间,但是军事政府也平息了多米尼加多年来不稳定的政治状态,多国的经济开始成长和外债也逐渐减少,军事政府在各地广建现代化的道路连结各城镇,并成立了多米尼加初期的国民军。[3]

1920年,美军在多米尼加的建设和政策也造成了楚希略在军中的崛起,并让楚希略掌政多米尼加达30年之久。1920年,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沃伦·哈丁批评了对多米尼加的占领,并承诺最终将会撤军。1922年5月,多米尼加律师弗朗西斯科·佩纳多前往华盛顿与美国进行协商。最终军事政府被一个新的临时政府取代,并将举行选举。[3]

(九)特鲁希略时代(1930-1961年)

1924年三月举行了总统选举,亲美派的霍拉西奥·巴斯克斯(1902年-1903年已担任过总统)最后胜出,并于当年7月登位。同年九月美军完全撤出多米尼加。霍拉西奥·巴斯克斯总统在位六年期间让多米尼加呈现了少有的和平状态,让全国的政治,人权和经济方面一片向荣。

1930年2月,霍拉西奥·巴斯克斯总统欲竞选连任时期,由于受到反对者的激烈抗争,私底下和当时国家陆军(前身为国民军)统帅秘密协商后,巴斯克斯总统自动辞职而让给当时自称立场中立的拉斐尔·莱昂尼达斯·特鲁希略·莫利纳将军竞选,由于其他竞选人受到暴力威胁,在没有竞争者的情况下,特鲁希略于1930年5月当选为多米尼加总统。多米尼加在特鲁希略独裁时期虽然经济仍持续发展,但是财富大都被特鲁希略和同伙收刮。然而这段时期多米尼加在医疗,教育,交通港口建设各方面却也有大幅度的发展。特鲁希略并在各地广建国民住宅,也创建国民退休年金政策,并于1935年和海地达成边境界线划分协定,于1941年终结了和美国在1906年订定的海关契约,在1947年让多米尼加的外债清偿完毕,让多国人民至今仍津津乐道。

特鲁希略在另一方面却使用谋杀,凌虐,恐吓等各种极端的方式来抑制反对政府的声音。为了展现他自大狂妄的一面,特鲁希略授予自己大元帅,把首都圣多明哥改名为特鲁希略城,另外他把加勒比海最高山杜瓦特峰改为特鲁希略峰。并将国内许多大小城镇的名称以自己和亲人的名字命名。特鲁希略本身有25%的海地血统,但是他为了驱除居住在多米尼加国内的海地人,曾于1937年下令部队杀灭在多米尼加境内居住的海地人,史称“荷兰芹大屠杀(Parsley Massacre)”或是大砍杀(大砍杀)。特鲁希略为了遮掩此举为部队施行的军事行动,命令所有军人全部使用开山刀而不用步枪。从1937年10月2日晚上到10月8日整整六天之间,多国部队在多米尼加靠近海地的边界处,只要看到肤色较深的人便全部拦下,并显示荷兰芹要对方用西班牙文发音,由于使用法语的海地人无法用西班牙语正确的讲出荷兰芹名称(多国人称之为perejil,海地人称之为pèsi),只要是被辨认出海地人全部当场遭到谋杀,据估计当遭到谋杀的海地人约有1.7万人到3.5万人不等。数年后多米尼加同意为此事件而赔偿75万美元给海地共和国,但最后实际赔偿的金额为52.5万美元。原先计划每位受难家属的赔偿金额为30美元,但是由于海地政府贪污严重,受难家属拿到的实际金额仅有0.02美元。

特鲁希略上台执政后,虽然镇压人民残忍的手段不断,但是其政府却一直受到罗马教廷和多数多米尼加上流社会的支持,美国政府深知特鲁希略独裁政权极端残忍的行为,但是由于冷战时期和古巴共产政权的崛起,美国需要得到特鲁希略的支持,美国对特鲁希略的执政并未多作干涉。但是在特鲁希略于1960年欲派人谋杀当时委内瑞拉总统罗慕洛·贝坦科尔特后,美国政府和特鲁希略政权开始决裂,特鲁希略本人亦于1961年5月30日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策划下于首都圣多明各被谋杀身亡。

(十)巴拉格尔时代(1966-1996年)

多米尼加左派政治人物胡安·博什于1963年2月经过民主选举后当选为总统,同年9月却被推翻政权。往后一年七个月之间多米尼加皆由军政统治。1965年4月拥护胡安·博什的人士在首都圣多明各爆发抗争活动,当时美国的詹森总统担心古巴的卡斯特罗共产政党会介入多米尼加政权而让多国成为第二个古巴共党国家。詹森总统派遣4.2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到多米尼加以稳定多国的政治,美洲国家组织在美国的压力下随后亦派遣了部队进驻多米尼加。驻多米尼加的外国部队一直停留到1966年在华金·巴拉格尔当选总统后才完全撤退,但美国政府在多米尼加的影响力日渐加深。巴拉格尔其本身之前为受独裁者特鲁希略掌控的傀儡总统。

巴拉格尔总统在位的12年之间,借口避免卡斯特罗政党渗透至全国,对多国人民采取高压政策,限制人民的人身自由。他在当时所施行的经济政策失当,造成了社会上贫富不均的差距拉大。巴拉格尔总统在位期间也完成了多项民生和文化建设。多处的国民住宅、引水道、城镇道路、体育馆、博物馆、美术馆和首都郊外有名的哥伦布灯塔皆为巴拉格尔总统在位期间建设完成。

1978年,反对党候选人安东尼奥·古斯曼·费尔南德斯(多米尼加革命党PRD)击败巴拉格尔而连任成功,成为继任总统。同一政党的萨尔瓦多·豪尔赫·布兰科在1982年竞选总统成功。在多米尼加革命党的执政时期八年间,多国的政治逐渐稳定,政府对人民的限制也足逐渐放宽。巴拉格尔于1986年再次重新竞选总统成功,并于1990,1994连续担任三届总统。由于巴拉格尔在1994年的总统选举过程中广受批评,最后受制于国际间的压力和国内军政方面异论下,同意于1996年重新举行总统选举。

(十一)民主时期(1996年后)

曾在纽约长大,42岁的执业律师莱昂内尔·费尔南德斯·雷纳(多米尼加自由党PLD)在1996年总统选举中大胜对手古斯曼·费南德斯(多米尼加革命党PRD),费南德斯政府执政后第一个月,便强迫12位军事将领退休,随后要求国防大臣进行军政改革,不久后又撤换了国防大臣,这总总一切,在当时造成民心惶惶,向来有军事叛变惯例的多米尼加这次反而毫无动静。费南德斯总统在其第一次任内,针对多米尼加的经济膨胀、教育发展、失业率问题和环境卫生方面都获得了改善。

2000年,总统大选则为伊波利托·梅希亚(多米尼加革命党PRD),国会议员梅迪纳(多米尼加自由党PLD)和又重回来竞选的巴拉格尔成三人角逐的状态。最后由种植烟草起家的梅希亚(有人称其为农夫总统)竞选成功。梅希亚总统上任后开始削减政府预算并将民间汽油价格提高30%,期望以这多余的经费可以用到国家的福利政策上。但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毫无预警的让多国出口贸易和观光事业大幅萎缩,加上2002年多国第二大银行发生38亿美元呆帐倒闭,梅希亚总统并没采取任何挽救措施,使得民生经济进入衰退期,多国贝索曾贬值到一美元兑换52比索,这使得当初投票给梅希亚总统的选民变的鸦雀无言。后来让莱昂内尔·费尔南德斯·雷纳在2004年总统选举中轻易击败对手,原本是最晚成立的多米尼加自由党(PLD)从此变成多国政坛上的最大党派。2008年,雷纳再度连任总统。

2012年5月,解放党人梅迪纳赢得大选,任期至201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