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循環經濟項目變“糞”為寶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十二德堡鎮是養牛大鎮,存欄數達到1.3萬頭,養牛是當地群眾致富、集體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但作為養牛的“副產品”,每年全鎮養牛產生牛糞近25萬噸,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巨大負擔。為有效減輕養牛產生的生態壓力,增加群眾和集體經濟收入,在廣泛考察學習、深入研究基礎上,今年該鎮與瀋陽華清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在養牛大村太溝村創新發展了蚯蚓養殖及糞便處理利用項目,並以此作為鄉村發展循環經濟、集體產業帶動群眾致富的“樣板工程”,全力推進。

據瞭解,該項目總投資30萬元,佔地1.2公頃,採取村集體領辦合作社、群眾土地入股形式,以牛糞為原料養殖蚯蚓,有效實現牛糞循環利用、高效利用,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項目每年可產蚯蚓4至5茬,每畝年產蚯蚓可達1250公斤,通過合作方保底價回收蚯蚓形式畝產收入1.7萬元以上。僅蚯蚓銷售一項,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此外,項目年可處理牛糞4500噸以上,產生有機肥料“蚯蚓糞”3500噸,蚯蚓糞較之牛糞更為生態環保,能有效降低牛糞帶來的生態環境負擔。同時,蚯蚓糞有“萬能營養土”之稱,市場價值每噸超300元,廣泛應用於有機農業、花卉栽植等方面,為當地有機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來源:遼寧日報


喀左循環經濟項目變“糞”為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