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秤幣協會副主席談Libra2.0:跨境支付才是Libra網絡價值的最大體現

天秤幣協會副主席談Libra2.0:跨境支付才是Libra網絡價值的最大體現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清澈的空氣

原文標題:巴比特專欄 | 天秤幣協會副主席談Libra2.0:跨境支付才是Libra網絡價值的最大體現

最近,天秤幣協會副主席丹蒂·迪斯帕特接受某網站採訪時,就白皮書2.0版中的諸多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迪斯帕特也是協會的政策與溝通主管,並在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任職。按他自己所說,他的世界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未來的支付,一個是當前的風險。其實在天秤幣這個項目上,二者密切相關。

天秤幣協會副主席談Libra2.0:跨境支付才是Libra網絡價值的最大體現

Dante Disparte, Libra Association,圖源/centralbanking.com

一、不要只盯著天秤幣的系統重要性而忽略其他

在白皮書1.0版發佈後,引起全球各界強烈反響,協會非常重視來自各國央行、監管機構、多邊機構等官方金融體系的意見,用了10個月的時間認真考慮了這些意見,形成白皮書2.0版。

協會去年在沒有與全球主要支付監管機構進行任何實質性接觸下就發佈了白皮書1.0版,這一做法被很多人認為是“先斬後奏”的錯誤,但迪斯帕特不這樣認為,他說,正是由於天秤幣項目的推出,帶來了兩個結果,一是促進了全球官方機構就發展快速支付、法定數字貨幣開展了多方對話和討論,各國官方的態度從原先的溫吞水、半遮半掩,一變而為高度關注,紛紛表態,研發也從理論探討開始進入實施階段,尤其是從批發型CBDC的研發方向調整到零售型CBDC項目上來;一是促使天秤幣的研發也從抽象的概念轉向具體的運營計劃和運行模式。

白皮書發佈後,由於其所依託的社交平臺Facebook具有龐大的客戶規模,引起各國政府、貨幣當局、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擔心未來的天秤幣將挾27億用戶基數而成為超主權貨幣。迪斯帕特則認為,這種擔心不在點子上,支付網絡要達到無處不在的程度需要很長時間,維薩、萬事達為代表的傳統電子支付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達到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如果只盯著天秤幣的所謂系統重要性,反而忽略了它所具有的真正價值,即在數字支付方面已經落後於亞洲尤其是中國的大背景下,天秤幣代表西方世界與之抗衡。另外作為21世紀的支付網絡,它的發展還需要相應的生態環境配合。未來的天秤幣協會將負責對宏觀層面的網絡進行合管理監督,參與網絡運行的數字錢包商、銀行和其他運營商們還要接受各自所在領域、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監管。

二、發展與合規並不矛盾

白皮書1.0版發佈後受到最多的批評之一就是網絡和會員的合規性監管問題。官方認為天秤幣協會如果要繼續推進項目,就必須在反洗錢、反恐融資和其他網絡層面非法活動方面採取強硬的立場,協會內部要設立專門的職能部門承擔合規性審查工作,督促系統參與者遵守規則,並在必要時配合執法部門阻止可疑、非法交易。從新版白皮書看,關於合規性有兩點新的內容:協會內部設置了類似金融情報的內控職能,監控網絡,關注可疑活動;建立了網絡參與者的合規性標準,對Libra區塊鏈上的所有交易強制執行特定的合規措施,包括:自動阻止與受制裁人士關聯的區塊鏈地址、自動阻止與受制裁管轄區關聯IP地址的交易、限制非託管錢包交易與地址數額、對受監管和已認證虛擬資產交易商強制執行證書更新要求等。

迪斯帕特認為合規性監管並不會像一些人認為得那樣會帶來很高的成本,相反,肯尼亞的M-Pesa正是一個藉助移動技術提高普惠金融、降低成本卻又不犧牲合規性的正面例子。天秤幣系統的非託管錢包也是如此,協會把這種錢包視為“實現金融普惠、提供廣泛金融服務以及促進創新競爭的手段”,但因為它們不是受監管或已認證的虛擬資產交易商或指定交易商,合規性等級低,所以這類錢包受到交易和地址數量的限制及其他控制,而且為了防止有人設立多個錢包來規避上述限制,協會將運用金融情報功能監控這種活動。迪斯帕特表示:

“我們確實想在這個層面上做深度參與,確保在合規和監管方面有一個非常協調的標準,把支持普惠金融的非託管錢包延伸到最後一英里。”

三、調整天秤幣構成向央行示好

在最初的白皮書中,天秤幣是一種多貨幣支持的穩定幣。各國貨幣當局等官方機構擔心,這種超主權貨幣如果普遍推廣,有可能給貨幣政策帶來負面影響,對於一些經濟動盪、貨幣貶值國家,有可能會出現貨幣替代問題,因此提出要對其加強監管的呼籲,甚至要將其視為證券資產來管理。如果一旦實施,天秤幣未來發展將面臨著十分嚴格的監管要求,需要公開披露大量信息,給客戶的隱私和信息安全帶來不利。

儘管天秤幣協會聲稱多貨幣支持的天秤幣受到類似外匯管制的限制,不可能影響他國貨幣主權或出現貨幣替代,但為了更有利於天秤幣的發展,在新版白皮書中增加了單一法定貨幣支持的新型天秤幣。作為支持這類天秤幣的央行貨幣,可以是傳統貨幣也可是數字貨幣,如果是後者的話,天秤幣連準備金都可以節省了,直接將各國的CBDC加入到天秤幣網絡上運行。

迪斯帕特在訪談中也透露出這樣的想法:天秤幣項目努力強化作為支付系統運營商,在各國制度允許的範圍內提供服務,其目的是未來有機會在央行數字化的進程中為公共政策提供支持。他提到了這次疫情期間美國政府投放數萬億美元進行經濟刺激,國會提出創建數字美元和數字錢包,以便迅速發放這些錢。雖然這個動議沒有付諸實施,但對於天秤幣、“數字美元”(吉安卡洛斯領導的數字美元基金會的項目)無疑是一個利好信號,說明從政府層面已經意識到法定貨幣數字化的必要性。在數字化的過程中,如果真的如吉安卡洛斯所說,美國曆史上的技術創新往往是走公私合作的道路,如登月飛行,互聯網建設等,那麼天秤幣、數字美元都有可能是入選的合作者。

四、跨境支付的“libraisation”才是天秤幣價值的最大體現

天秤幣項目最初推出時,宣稱要讓個人跨境匯款像發送信息和分享照片一樣簡單方便。新版白皮書開篇依然以此為宣傳主旨:“世界需要一個可靠的、可互操作的支付系統,以兌現‘貨幣互聯網’的承諾。在移動設備上保護金融資產的安全應該簡單而直觀。在全球範圍內轉移資金,都應該是輕鬆、划算、安全的。新產品創新和新參與者將有助於降低每個人獲取資本的難度,同時為更多人提供順暢的支付體驗。”

迪斯帕特認為:跨境支付才是天秤幣網絡價值的最大體現。目前央行的支付結算系統已經能夠做到點對點之間實時快速支付,但依然沒有解決將所有社會成員都納入主流金融體系的根本問題,全球有34億多人被排除在主流金融體系之外。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個人匯款人均1200美元/年,這是比外國直接投資和官方發展援助更大的現金流。這筆錢雖然微不足道,但對於很多不發達國家的居民來說十分重要,如果能夠通過天秤幣網絡進行實時支付,一方面增加了那些貧困國家的外匯收入和儲備,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匯款人的家庭親人免於困境。問題是這些國家的法定貨幣肯定不會出現在天秤幣網絡中作為單一貨幣穩定幣,必然要使用以多種貨幣作為準備金的天秤幣。如此是否會帶來和美元化效應一樣的天秤幣效應?新版白皮書認為不會,稱多貨幣天秤幣是一種“中立和低波動性的替代方案”,個人和企業可以通過第三方金融服務商將收到的天秤幣轉換為本地貨幣。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恐怕有自欺欺人之嫌,從拉美經濟美元化的歷史可以看到,強勢貨幣對弱勢貨幣有明顯替代效應,由此帶來鑄幣稅流失、央行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調節失靈乃至最後貸款人職能喪失。因此以多貨幣天秤幣作為這些國家居民個人境外匯款的解決方案,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經濟金融美元化。

參考鏈接:https://www.centralbanking.com/fintech/cbdc/7533891/libras-disparte-on-big-techs-move-into-digital-currenc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