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與藝術|美酒結緣音樂 承載千古人情

“美酒+音樂”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屬,縱觀中國幾千年的音樂史不難發現,音樂在數千年前就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

西周至春秋時期,“酒”就是歌中“常客”。當時的歌曲主要分風、雅、頌三類。風雅歌曲在宮廷及士大夫宴樂時演唱,一般以瑟或琴伴奏,故有“絃歌”之稱。頌亦用瑟伴奏,但也有加琴或搏拊的。現存歌詞305首,即孔子所編的《詩經》一書。這305首歌曲中,有不少與酒有關,例如《風雅十二詩譜》常被士大夫用於“鄉飲酒禮”。

談及音樂,不能不談及漢代樂府。漢樂府有許多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民歌,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廣闊的社會生活,在藝術上具有剛健清新的特色。其曲名,有些就與酒有關,如《將進酒》、《置酒》。《將進酒》是樂府鼓吹曲(饒歌的名稱)的一部,歌詞專寫宴飲賦詩之事,後用於激勵士氣,宴享功臣。《置酒》是相和歌大麴的一支曲子。在第五、六世紀以前,民間音樂在北方統稱為相和歌。《宋書》卷二《樂志》載有《大麴》十五曲的歌詞,其中就包括《置酒》。

酒與藝術|美酒結緣音樂 承載千古人情

隋唐時期,為歌唱寫作的詩人很多。李白、元旗、王維、白居易、李賀、李商隱、李益等詩人的不少詩,都曾被人們傳唱。王維的“渭城朝雨溫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在唐代曾廣為傳唱。此曲原是一首琴歌,因琴歌將王維的詩重複了三次,故取名為《陽關三疊》。這首琴歌在流傳過程中,漸漸脫離歌詞成為一首古琴獨奏曲。《醉漁唱晚》也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其作者,有唐代詩人皮日休、陸龜蒙及“後世隱者”等幾種說法。樂曲描寫了漁夫放聲高歌、豪放不羈的醉態。

酒與藝術|美酒結緣音樂 承載千古人情

宋代的歌曲主要是詞,與酒有關者甚多。例如蘇軾《念奴嬌》的“人生如夢,一搏還酶江月”,《水調歌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的“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另外,姜菱《石湖仙》、《淡黃柳》、《角招》、《越九歌》、《霓裳中序第一》、《惜紅衣》、《翠樓吟》、《玉梅令》都唱到了酒。

此外,明、清的戲曲音樂,與酒有關的也不少,例如傳奇《郎嘟夢》有一出名字就叫《三醉》;明、清雜劇至今存有樂譜者,只有四個全折,其中一折就是《吟風閣》一劇的《罷宴》、崑曲《小宴》、京劇《武松打虎》等,酒都是角色歌唱的重要內容。

從古至今,酒與音樂結緣,在中華大地,美酒飄香歌繞粱。芬芳的美酒,美妙的旋律,豐富著人民的生活,成為中華燦爛的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文章轉自文鑫堂堂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