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親媽90%都是宋倩,她們是這樣把孩子逼瘋的


中國式親媽90%都是宋倩,她們是這樣把孩子逼瘋的


近年來,自殺在青少年中大面積普及開來,一次爭吵、老師的批評,考試考得差···,都會成為他們自殺的理由。

01

宋倩式的母愛,讓人窒息

前段時間,大家都被《小歡喜》刷頻了,幾乎是備著紙巾哭著看完的。

電影前半部分有很多歡樂的部分,但隨著劇情的不斷髮展,三個家庭所遭遇的變故也在逐漸的增加。回顧劇情,我們最感同身受的就是被“宋倩式母愛”支配的恐懼,在網上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評論和互動。

中國式親媽90%都是宋倩,她們是這樣把孩子逼瘋的

一個離異的母親,把人生的賭注全部壓在女兒身上,毅然從重點高中辭職,把孩子的房間改造成透明的玻璃屋,只為了英子能夠考上清華。

一天24小時的監視,讓女兒一心只想逃離這份令人窒息的愛。在這樣的強壓下,英子連續失眠34天后,離家出走,一心想著跳海解脫。

宋倩自以為是的母愛,“我是為你好呀!”,但最終換來的卻只是懂事的英子日漸奔潰,在天台那聲嘶聲力竭的“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中國式親媽90%都是宋倩,她們是這樣把孩子逼瘋的

但好在大結局,宋倩把選擇權交給了英子,同時也選擇了放過自己。“你要做快樂的英子,我呢,要做開心的媽媽。”

中國式親媽90%都是宋倩,她們是這樣把孩子逼瘋的

中國式親媽90%都是宋倩,她們是這樣把孩子逼瘋的

原生家庭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門話題,這部劇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很多的家庭問題,電視劇播出之後,也是在網上引起了不少網友的互動和評價。

就孩子自殺知乎上有人提問,如何看待孩子自殺的現象?

不少網友在下方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對這樣的父母進行辱罵,對孩子感到惋惜;也有不少網友自己PO上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家互動,但有名網友說了句話,直擊我的內心:" 難道只有被逼到放棄生命,才能有所悔悟嗎?”

02

媽媽,我想去死

中國當代作家王小波說,這世界上有些事就是為了讓你幹了以後後悔而設,但有太多的事情後悔也無力挽回。

無獨有偶,“宋倩式的母愛”是電視劇情中的一個篇章,卻也是萬千原生家庭的縮影,父母與孩子的方式就如公司管理般,只剩下管理,執行,毫無人情味可言。

中國式親媽90%都是宋倩,她們是這樣把孩子逼瘋的

美名其曰:我都是為了你,我不會害你的。絲毫不考慮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故事最終的結果卻是讓人痛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電視劇中宋倩最終選擇了與自己和解,但生活電視劇更殘酷,真的有很多孩子不堪重負選擇自殺。

5月,安徽一男孩從20樓跳樓自殺,只留下一封手寫的遺書:

爸爸媽媽,這是我最後一次喊你們了,我認為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我活夠了,我想去死。

我死後,你們就當沒有我這個兒子吧。你們的養育之恩,我來生再回報。我今天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做過一件讓你們開心的事,對不起。再見了,爸爸媽媽。

你們給我的壓力太大了,我承受不起。

媽媽,請你以後少發點脾氣,不要每天動不動就發火。和爸爸說話能不能溫柔一點,不要一說話就跟吵架一樣,還有就是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聲音能不能小點馬步謠大吼大叫,還有一點就是說話要經過大腦,不要隨便亂說。

爸爸,你以後就不用拼命幹活了,因為你少了一個負擔,以後儘量少抽點菸,吸菸有害健康,你對媽媽說話也一樣,溫柔一點。爸爸媽媽,我愛你們,但我們不能為你們養老送終了。真是對不起。

中國式親媽90%都是宋倩,她們是這樣把孩子逼瘋的

“我活夠了”“我想去死”字裡行間充斥的絕望,“壓力太大,無力承受”,一字一句訴說著無可奈何,還有最後的囑咐,“你們都要好好,對不起,我愛你們。”

不難看出這是活在重壓之下喘不過氣的靈魂,無處可逃,卻別無選擇。明明懂事的不像話,“媽媽我真的努力在按照你的想法活著,可為什麼你還是不滿意?”

成年人把自己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被壓得過度成熟。你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我只看見我在為你的理想努力。

03

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長,才是我們所期待的

有人問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為什麼孩子的自殺率反而越來越多?被老師批評、被家長批評、考試沒有考好、跟同學起矛盾……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孩子選擇了結束生命!是壓力真的太大,還是他們的承受能力越來越差?


中國式親媽90%都是宋倩,她們是這樣把孩子逼瘋的


心理學家曾對孩子自殺的現象主要從主觀和客觀2方面分析,認為這是自身和外在環境共同導致的結果。

一方面,學校和家長對孩子情緒反應、心理需求的忽視(共情能力、親子溝通能力不足),錯誤的教育觀、教養方式,造成了一系列的後果。

如《小歡喜》中宋倩令人窒息的母愛,不溝通,不理解,單方面的行使教育權,實則剝奪了孩子自我選擇的權力,造成長期的心理壓力。

中國式親媽90%都是宋倩,她們是這樣把孩子逼瘋的

另一方面,長期受到重壓,孩子心理彈性弱,情緒調節能力差,自我認知出了偏差,就容易出現“活著沒什麼意義”的想法,也就是所謂的自殺論。

注意自殺本身不是防止自殺最好的辦法,廣泛地注意是什麼因素導致了自殺的發生才是避免悲劇的最好方式。

■俯下身子傾聽,孩子說什麼

真正俯下身來,傾聽孩子們心裡在想什麼、做什麼,選擇最合理的應對方式。會讓他們感覺到被尊重、被認可。

■不要強制孩子的想法、行為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理解他們的想法和做法,他們會比同齡人更有主見。

■多點溝通,多點理解

別一昧的灌輸孩子,你的想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固然沒錯,但有個詞叫適得其反。

如果你有心理方面的困擾,歡迎關注公眾號【Psybot機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