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為何一直都有“北邊才是親生兒子”這樣的說法?

在重慶的早高峰時段,你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在很多交通要道,前往江北和渝北兩地方向的車流經常被堵得水洩不通,寸步難行,而對向車道上,卻相當暢通,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潮汐現象。

在重慶,為何一直都有“北邊才是親生兒子”這樣的說法?

儘管這種現象在每個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重慶的特殊的組團發展格局,又讓這種現象更加明顯。以至於在民間,一直都存在著北邊才是親生兒子這樣的玩笑說法。

就以大家熟悉的軌道交通為例,目前,重慶軌道交通的通車裡程已經突破了300公里,位居西部第一位。但是,這些地鐵和單軌,三分之二的里程都集中於北部地區,並且很多線路都是先建好了北段,再建設其他區域,比如五號線和十號線,至今都沒有能夠跨江運行,運行效率大打折扣。

在重慶,為何一直都有“北邊才是親生兒子”這樣的說法?

此外,重慶的許多政府機構、產業園區、重大交通設施,高端樓盤等都位於北部地區,這也就導致了市民無論是工作還是辦事,都需要集中往北邊跑,更加劇了這種現象的存在。

無論是從歷史的選址還是現實的地緣來看,重慶一路向北已經成為了必然的選擇。作為一個以山地丘陵地貌為主的城市,註定了重慶的城市建設不能像平原城市那樣隨心所欲地攤大餅,只能因地制宜尋求發展。而渝北相對平坦的地形,擁有大量未開發的用地,加之沒有大江大河的切割,都讓其擁有了更多的發展先機。

在重慶,為何一直都有“北邊才是親生兒子”這樣的說法?

而重慶北區也不負眾望,多年來,兩江新區的GDP產值都高居全市第一位,明顯領先於其他區縣。在城市規劃建設方面,由於開放時間相對較晚,也避免了像許多老城區那樣狹窄,彎曲的城市道路,可謂是新重慶的典型代表。

但是,如果一直維持這樣的發展態勢,對重慶來說,也絕非好事情。就如同開頭提到的交通擁堵那樣,如果區域間不能協同發展,那麼只會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

在重慶,為何一直都有“北邊才是親生兒子”這樣的說法?

為此,重慶已經在這方面作出了新的規劃,比如重慶東站落戶茶園,就將主城區的重大交通設施首次佈局到了長江以北。此外,隨著重慶科學城、升級版高新區的落地,未來,城市的主戰場又將轉移到西部地區。

你對重慶目前的發展規劃有什麼建議?歡迎發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