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少生病?

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少生病?

近幾年關注食品健康新聞的家長不免會看到很多健康危害的報道,比如哪些食品孩子會得白血病、那些食品潛在危害孩子的健康,從大趨勢來看國際兒童健康趨勢正在走下坡路,而這一切的根源只要幫助孩子如何擇食和好好吃飯就可以完全解決。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孩子不好好吃飯,其實是普遍的一個現象存在。比如,我去幼兒園接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有家長和我聊天,說讓孩子好好吃飯真是太費勁了,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名家長,女兒叫小草莓。長得特別漂亮,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並且多才多藝,就是經常生病,而且每到流感季節都次次躺槍,只要一病半夜就得去醫院排大長隊,尤其在北京趕上流感季節,帶孩子看病特別難,而醫院本身又是交叉感染的地方,這樣的環境又因無奈陪著孩子打點滴,孩子本身不舒服,孩子的爸爸媽媽也不好受。這樣反反覆覆的惡性循環,可身體依然沒有抵抗力,就這樣每次流感中槍導致了孩子的媽媽快要崩潰了,問該怎麼辦才好呢?

於是我就問她小草莓的吃飯情況怎麼樣啊?小草莓的媽媽說挑食很嚴重,正餐不願意吃,零食一大堆。每次給孩子餵飯都特別難,了讓孩子多吃一口飯天天在後面追著喂,可就是孩子這個不吃,那個也不吃。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是餵飯愁,不知這樣的情況和你有沒有共鳴!

滿腹營養知識,精煉的廚藝卻取悅不了孩子的味蕾

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少生病?

我自己也曾為孩子吃飯苦惱過一段時間。滿腹營養知識的我,也在廚房不斷修煉廚藝,揮汗動鏟,結果孩子卻不買賬,辛苦搭配的營養餐孩子怎麼能不願意吃呢,於是強行追著孩子喂,為了能讓孩子多吃一口飯吸收多一點的營養,我家的餐桌也曾弄得雞飛狗跳,簡直就是一個小型的戰場,就吃飯這件事弄得很不愉快。

於是我就不斷找原因,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有的孩子吃飯就不挑食呢?作為一名營養師媽媽我開始帶著問題去思考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斷觀察和摸索一套心得與實踐體會,適用於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漸漸不挑食了,我又把這套方法告訴了身邊很多的媽媽都因此得到了改善,孩子的抵抗力因此也得到了提高,心情也變得愉快了、學習和各方面的才藝因為有了良好的健康基礎都不在耽誤,那這到底是什麼方法呢?

下面我需要帶著正在聽課的家長找到問題的本源,孩子不好好吃飯到底是問題出在了哪裡了呢?

認真思考一下,其實問題出在了我們家長的身上,孩子本沒有那麼難養,是我們在餵飯的過程中太焦慮了、帶有餵飯的情緒,我們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所呈現的態度會直接傳遞給孩子,我們自身的焦慮和緊張,孩子肯定是會排斥的。

我們餵養的錯誤方法可能自己也並不知。比如,用哄勸、請求、命令、賄賂、獎賞、威逼等方式來讓孩子吃飯,而這樣的方式並不能讓孩子好好吃飯,也不能讓孩子真正與食物建立關係。我來舉幾個例子看看有沒有中槍的家長?

錯誤的餵養方式,你中槍幾個?

1. 哄勸方式:哇,寶貝你好棒啊,我們在多吃一點才會長高額!

孩子不肯吃飯或某一種食物,我們用哄勸的方法來推銷,是無法改變孩子討厭吃食物的看法,這樣會給孩子錯誤的引導,覺得健康食物都好難吃,孩子會覺得健康食物的味道都很噁心。

2. 賄賂的態度:告訴孩子把飯吃完去獎勵甜點吃,不是說孩子不能吃甜點,可這樣的賄賂態度會傳遞給孩子錯誤的理解,孩子會認為甜點永遠比正餐吸引人。

3. 隱含食物的材料態度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吃蔬菜或更多的營養會在巧克力、蛋糕或食物裡面添加蔬菜,孩子在吃飯時根本不知道里面有蔬菜,她只知道蛋糕或巧克力,這樣並不能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所吃的食物是什麼,也不能讓孩子認識到食物,無法食物建立真正的鏈接。

4. 威逼的方式:家長會說吃不完就不帶你出去玩可。

這樣的態度會造成孩子叛逆的心理,孩子更不愛吃被逼的食物,也因此不會對食物產生好感。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好好吃飯?

如何讓孩子好好吃飯,少生病?

以上只是舉幾個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我想這樣的行為可能會有70%的家長有中槍概率。別擔心,曾經我也是其中的一員。為了破解錯誤的餵飯行為我觀察到生活中那些對食物非常熱愛的人是怎樣教孩子吃飯的,我發現那些熱愛美食的媽媽做飯是一種享受,他們很喜歡與食物接觸,沒有把營養作為第一位,弄得緊張兮兮的,而是非常輕鬆的吃飯環境,而且做飯會給熱愛做飯的媽媽一份滿足感,從食物的準備、製作、烹飪到餐桌上全家人一起共同享受美食,這種滿足感會讓烹飪者很幸福。

同時,也會發現只要父母表現出對食物的熱愛,這種感情也會傳遞給孩子,那麼在吃飯的環境中父母沒有焦慮、沒有對孩子吃飯的壓迫感,不把營養當首要目的,而是給孩子創造了愉快的吃飯環境,我們在餐桌上和孩子進行樂趣的互動,孩子就會很少出現挑嘴、偏食的現象,而我們看重的營養就可以很自然的讓孩子很樂意去吃,並且讓孩子進行飲食多元化的嘗試,幫助孩子去享受吃飯的樂趣,這樣的效果才能實現雙贏,而且這種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孩子越早接觸越好。

1+1>2的健康飲食法

以上說的場景你想不想嘗試呢?我總結出讓孩子好好吃飯的1+1>2的健康飲食法。那這2個1都分別代表什麼呢?

其中一個1代表互動,在吃飯這件事上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雙方互動起來,吃飯的環境是需要放鬆和愉快的,也可以藉助食育繪本代入到餐桌中,比如我會用《肚子裡有個火車站》和《我們的身體》食育系列繪本等把繪本中的小故事代入到餐桌,讓孩子引起好奇。如《肚子裡有個火車站》裡的小精靈對食物的不同舉動和態度就可以很好的代入到餐桌中,慢慢孩子就會知道吃進去的食物怎樣在我們的身體進行運行和消化的,將餐桌變為樂趣而不是讓吃飯這件事成為雙方壓力的來源。

第二個1代表營養,很多媽媽對每一種食材的營養以及組合搭配都瞭然於胸,而我這裡是要先將營養拋出門外,先不要以營養為首要目的而是讓吃飯這件事迴歸到簡單就好,食材選擇最好保留最原始的狀態、擁抱食物的完整性和食物本身的味道,而這個過程需要在互動與樂趣中不斷去體驗和實踐,才能改善飲食習慣,才能吃得更健康。

說完飲食1+1》2的組合,你可能也會有疑問,吃飯這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情啊,沒有那麼複雜吧,為什麼吃飯這件事還要學習呢?如果要研究起吃,從歷史上的維度來看,沒有那麼簡單。我們從遠古時代到石器時代在從工業時代到現代,吃—涉及到哲學、歷史、生態、人類學等多方面的領域,到如今演變成吃貨,而這個過程就是不斷學習、試驗得到的集體成果。後因文化背景和地域性食物的不同,造成飲食的差異化。比如南方人喜歡吃米飯而北方人喜歡吃麵食,這就是跟地域和生活環境相關的。南方地區比較適宜種植水稻,北方地區受氣候影響水稻種植不夠市場所需,就造成北方地區的人經常吃麵食,而小時候一但形成了飲食習慣就會跟隨一輩子,所以吃喝童年的習慣和情感相互影響著,在孩子小的時候建立好的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隨著生活不斷的提升,我們開始對社交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社交生活離不開食物,你所喜歡吃的失去也是在表達一種生活態度。聽到這您可能會說有道理,那我該怎麼做呢?下面的課程我都會告訴大家怎麼一步一步來做,怎麼讓孩子與食物建立關係,並且教會你看透食物的本質,讓你和你的全家吃的健康又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