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佛学》第 八 章 如何悟道(一、二)第一节 居士提问

第 八 章 如何悟道(一、二)



如何悟道(一)

自古以来,人们在修证佛学真义时,会遇到许多困惑不解的钻“牛角尖”的问题。其中,某些问题会困惑一个人许多年,甚至终生也没有获得合理的解释!如果一个人总是抓住这些问题不放,非得找出个所以然的答案,那么这就如同蜜蜂不断地撞向玻璃窗,试图穿过去一样,结果可想而知。实际上不是这些问题有多么难,而是其根本就没有答案。问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那么即使只是一个非常小的疑问,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学佛的人一生中都无法逾越的“命运之墙”!

难道人们不聪明吗?为什么会去问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又是什么样的奇怪问题让聪明的人们陷在里面无法自拔呢?


所谓砂锅不打一辈子也不漏,本文将通过回答令一位居士困惑而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让你透彻地理解到佛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扫平你证悟佛学真义之路的任何障碍。这几个关键问题是:


1. 为什么禅宗六祖会将本心自性表达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的?

2. 入定中的无念与被麻醉中的无念的区别在哪里?

3. 入定到底是在“入”什么?

4. 唯心所现到底“现”的是什么?

5.“心”在哪里?即,如何理解《楞严经》中的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6. 禅定境界是一个无念的状态,真正的无念状态是什么样的?

7. 到底什么是悟道?又如何去开悟?


悟道的关键——除妄念

一、悟道不是认识到一个逻辑性的道理,而是证悟到生命宇宙存在的奥秘:“性空缘起”(唯心所现、实相无相)。


二、证悟到性空缘起的工具是禅定。佛祖在《圆觉经》中说的修习禅定的最高心法是“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不断地知幻即离就是在不断地入定。“知”是察觉的意思,因此不断知幻即离就是“不断察觉”。

不断察觉的意思是全力以赴地以不断去察觉为手段,进而不断地去澄清意识。为什么要去澄清意识呢?因为是意识决定了波粒二象性,即是意识创造出了宇宙万物,意识就是本心,因此在不断澄清意识后,就会进入到“纯意识”状态中——即进入到创造出一切幻相的本体中,继而会体证到一切皆是意识所创造出的幻相,证悟到性空缘起。所以,修习禅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澄清意识而去练习清清楚楚。一路清楚下去,就是一路空境下去,最终就会入定悟道。


第一节 居士提问

修习禅定就是在除妄念。禅定之所以可以让人悟道就是因为禅定可以让人体证到在除妄念后剩下的那个灵明独耀、创造出宇宙山河虚空大地的本心存在(本心即“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的那个东西),因此悟道的关键在于除妄念。那么如何除妄念呢?什么是妄念?


妄念即是由一个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境(色声香味触法)的作用所体验到的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触识、意识)的综合体验。因为空境是没有任何妄念的清清楚楚的觉知状态,修入禅定中即是体验在空境中,体验在空境中即是体验在清清楚楚中,所以如果一直体验在清清楚楚当中,也就清除了脑中的所有妄念,进而体证到如来本心,或者说回归到那个创造出宇宙山河虚空大地本心的状态中。因此,通过禅定去除妄念的原理是:“让自己处在空境中,也就处在了没有任何妄念的如来本心中。”


根据以上的逻辑分析“我”(指这位居士)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妄念是对六根感觉的集合,所以只要通过一个工具或者一个方法屏蔽掉六根及其产生的六识作用,也就等于清除了脑中的所有妄念,这样就可以让人体验在没有任何妄念的清清楚楚的空境中了。由此就可以体证到一切皆幻和如来本心的存在,这时也就等于入定悟道了。”

根据以上禅定与悟道之间的关系,“我”(指这位居士)有以下几大困惑不解的问题。


第一问:是否可以通过心理学技术让人悟道?

既然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六根的感知就会处在没有任何妄念的空境中(清清楚楚中)——就是说,既然只要断除或屏蔽掉六根或六识的感知,就可以回归本心,进而入定悟道,那么是否可以通过一种心理学方法(或者其他方法)断除或屏蔽掉六根或六识的感知作用,从而清除掉脑中妄念,体证到如来本心而悟道呢?

例如,在入定中,当处于清清楚楚空境状态中时,眼睛会处在所谓的“睁眼瞎”的坐忘状态。那么我(指这位居士)查阅到了一个国外的心理学实验也可以让一个人处于这种“睁眼瞎”的状态中,其实验内容为:心理学家让一位被试者的大脑接受一个单一不变的外界刺激,被试者在一定时间后就出现了看不见眼前刺激物的现象(如同睁眼瞎的坐忘状态)。

实际上,不是眼睛对光没有了反应,而是眼睛,也可以说是眼识,自动不识别眼前的刺激了。这种状态与修习禅定中的有意识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一刺激物上(例如观想)或行为上(例如呼吸),从而达到的“睁眼瞎”的状态,我认为是同一种意识状态。既然禅定的功用是达到入定(范围限定在练习禅定,开悟则不在逻辑范畴之内),而禅定是一种工具,是技术性的,是在人体生命科学范畴内的,且入定状态即是达到屏蔽掉“六根六境六识”的无妄念状态,那么禅定的“坐忘状态”与心理学家所做的实验——被试者的“眼睛不识别的状态”(至少在视觉上所处的状态)——应该是一致的,那么我(指这位居士)要提出的关键问题是:是否可以通过一种技术,比如说单调的外界刺激(或者进而发明出的其他技术),让我们主动屏蔽掉“六根六境六识”,再体证到如来本心,然后悟道呢?(注:这位居士对禅定中出现的“坐忘”现象的认识是错误的。在心理学实验中出现所谓的“睁眼瞎”的状态只是由于单一刺激多次重复出现后,导致脑皮层疲劳,以致脑皮层相关区域被抑制后所产生的被动体验到的心理现象。通俗点说,就是注意力转移了的现象,或者说是处于一种催眠状态中的现象。深入禅定中所出现的坐忘状态是一个主动意识控制的过程,所以这两种现象本身和出现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问:是否可以通过药物让人悟道?

开悟是通过入定,以清清楚楚的本心来体证到性空缘起和唯心所现。我在练习不断察觉的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曾出现过瞬间看不到和听不到但内心清清楚楚的现象,所以我在想:“禅定技术的关键是否在于通过高度的集中心意,或者说通过集中心意的过程,使大脑主动的屏蔽掉六根(或六识),以此来达到无妄念的状态,由此回归到那个‘缘所遗者’的本心状态中从而悟道的呢?”

我的观点详细一点说就是:“妄念是由六根对六境的识别产生出的六识所引起,而要想进入到无妄念必须从断除六识入手,所以通过正确禅定技巧的积久练习,让大脑获得主动屏蔽六识——即相应脑部区域的识别作用,或者说,提高了六根的神经脉冲的传递阀值,从而让外界的刺激激发不起大脑皮层的识别作用,以此来达到无妄念的状态,回归到那个‘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的本心状态中进而悟道呢?”

由以上的认识进一步我在想:“既然说本心是除六根后剩下的那个东西,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药物——如麻醉药,让一个人去除对六根的感知(妄念)从而体证到本心而悟道呢?


第三问:本心到底在哪里?

如果以上我的认为是正确的话,即通过心理学技术或麻醉药断除妄念而去悟道的说法为正确的话,那么当一个人被全身麻醉时,眼耳鼻舌身意暂时失去了作用,本心又在哪里呢?

由此再问:本心是不生不灭的,当一个人被全麻时是无意识的,因此可以说那个缘所遗者是没有任何“意识”的。如果本心没有意识,那么在清醒时回归到那个缘所遗者的清清楚楚无妄念的空境状态岂不是和被全麻时一模一样了吗?这时候也应该是毫无知觉的。如果是毫无知觉的,又以什么来体验到空境和清清楚楚呢?又如何去体证到本心的存在呢?


第四问:本心存在的条件和状态是什么样的?


如果清醒时的入定状态是清清楚楚,出定后是否有入定时的记忆呢?

如果有记忆,那么记忆是一种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模式,是依赖于生命生理的正常活动而存在的,那么本心的清清楚楚是否也必须依赖于脑神经系统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而存在呢?就是说,本心的存在是否依赖于大脑的清醒状态而存在呢?

进一步再问:如果本心的存在是依赖生命生理的正常活动而存在,那么当一个人被全麻或死亡时,本心岂不跟着死去了吗?如果这样又怎么能够“不生不灭”呢?


如果本心不依赖大脑的神经系统的运行而存在,那么本心存在依赖的条件是什么?


再细化这个问题是:一个人被全麻时所处状态和一个人脑死亡时所处状态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暂时性的意识丧失;另一个是生理活动处于短暂的维持状态,但脑部神经已经不再运行的死亡状态。那么本心的存在依赖的是什么?还未脑死亡的传统意义上的“死者”还有本心吗?(注:所谓传统与非传统死亡仅是这位居士对死亡现象的分析。)


这个问题的提出有如下的逻辑原因:

首先区别全麻与死亡,由此将论述的范围缩小到人体只剩下基础生理功能的维持时,本心存在的依赖条件是什么?

其次,区别传统意义的死亡与脑死亡。


传统意义的死亡:基础生理活动已经停止(心跳呼吸都停止了),但大脑神经系统还在继续运行着的一个十分短暂的瞬间状态。


脑死亡:基础的生理活动继续运行着(呼吸和心跳),但大脑神经系统已经不再运行的十分短暂的瞬间的死亡状态。


问题是:在传统意义的死亡状态时,本心又在哪里?如果说本心“不在了”,那么本心是依赖于人体的基础生理活动而存在的。如果本心还“存在着”,那么本心应该是依赖大脑细胞神经系统的运行而得以存在的。由此则引发出以下问题:


1. 本心是否就是“灵魂”?

2. 如果有灵魂,本心发起下一个“缘起”是否就是“转世”?

3. 转世是否可能带有“上一世”的记忆?或者说在死亡之后因和果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如果有记忆,如何记忆?记忆在哪里?如果没所谓的“记忆”,请看下面的进一步的疑问:


(1)如果本心没有“记忆”,本心发起的“轮回缘起”的“好—坏”——即世俗意义的福报——所依赖的因果条件是什么?又如何依赖?换句话说,为何会有男人或女人?为何一个人会成为男人或女人?为何有人生来富贵或贫困?为何有夭折和流产?


(2)当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胚胎,但还未在子宫着床之前的短暂时间内本心在哪里?当胎儿在母亲肚子里时本心在哪里?


(3)佛祖说,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即皆有那个缘所遗者,那么“我”为何而来?众生为何而来?那个缘所遗者为何而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注:以上内容即是这位居士所提出的令他迷惑不解的问题,下面是高月明的回答。


高月明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oyueming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