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这些经典古诗,来看看文人是如何品茶论道的

民谚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不仅是解渴治病的优良饮料,更是待客的传统礼品。而在诗人那里,饮茶的内涵更扩大,已从实用的解渴、治病、待客功能,上升到欣赏、交游、娱乐、养性和艺术创作活动,简直就是一味神药。

唐代诗人曹邺,写他品茶与做诗的体会说:“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故人寄茶》)夜里诗友来了,月下烹茶吟诗。


透过这些经典古诗,来看看文人是如何品茶论道的


看着碧绿的茶叶慢慢地沉到碗底,泛起一阵乳花和清香,喝到口里,精神一下焕发起来。好象被堵塞的水流立即疏通,诗思就如泉涌发,几天都收不住。

伟大诗人杜甫曾写他以茶引诗思的情景:“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诗人们饮茶,从品其味道,进而玩其色泽,赏其形制,讲究烹煮方法、火候、用水、用具,以至饮茶的特殊环境等,所以总要亲自动手。

中唐诗人卢仝的名句是大家熟知的:“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自煎自吃自赏,自得其乐。


透过这些经典古诗,来看看文人是如何品茶论道的


白居易的“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山泉煎茶有怀》)却是自己煎了好茶,没有机会与爱茶的朋友共享,感到美中不足。

晚唐诗人皮日休与陆龟蒙,爱茶,颂茶,专门写了十首唱和诗,分别歌咏了茶坞、茶人、茶笋、茶籝(篮)、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等。

他们热情描写茶乡的风情、茶人的疾苦、茶具的形制、制茶和煮茶的方法等,成为诗坛一盛事,也留下一份珍贵的茶史文献。


透过这些经典古诗,来看看文人是如何品茶论道的


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诗中自然也有茶。从以上的流传下来的茶诗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古人品茶论道,追求哲理、修身养性的生活情趣。

其实,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于茶的精彩描述不胜枚举,闲来之时,可以一边品茶一边读诗,更添品茗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