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國際化緩行

金融國際化隱患,最近日益不消停。川普2013年借款,居然超兩億美元?買美國銀行股權,貸款期限達十年,明年才會到期。如此高風險操作,不知何人敢擔待?

金融國際化緩行

名副其實大負翁,四次投資都失敗,靠旁門左道擺平。如此聲名狼藉,去年末的淨資產,負債近十億美元,居然能暢通無阻,風險評估如擺設?任由胡作非為。

最近的油寶事件,並不是期貨產品,而是自行設計,掛鉤原油期貨,非標準化交易。標準合約1000桶,方便中小投資交易,把非標設計成了1桶。

金融國際化緩行

銀行做發行主體,不具備經紀商資質,而只能為做市商,不直接場內交易,由中行內部撮合,所產生的淨頭寸,在國際市場對沖,也可選擇不對沖。

萬寶路事件發生,主要歸結於幾點:

疫情危機四伏,原油下行預期,完全超越常理。受疫情蔓延的影響,需求急劇下降。供過於求3000萬桶,油價必然下跌。

OPEC減產協議,只減輕了900萬桶,卻無法扭轉現實。CME 交割來看,開採不願意停產,儲油罐趨於飽和,虧損波及更廣泛。

中銀產品設計,存在風險敞口。交易覆蓋時間段,卻不與國際接軌,刪減3小時輪空。空白。一旦行情動盪,無法及時止損,風險承擔被空缺,文件刻意留後門。

金融國際化緩行

風險管控意識,允許負值價格,風控等級提升。沒走流程變更,淨頭寸提前換月,規避交易隱患。海外投資部門,如果利益夾帶,套利空間巨大,容易引人犯罪。

衍生品既不成熟、自帶風險敞口,卻敢把非標產品,兜售給業餘散戶,具有欺詐色彩,合法性存在漏洞。為何能大行其盜?螞蟻搬家成幫辦,防微杜漸不可缺位。

金融國際化緩行

事件在持續發酵,矇騙普通投資者,到專業市場博傻,風險警示不充分,負面影響難估量。等待追責需反思,必須與華爾街切割,建立足夠防火牆,更嚴格監管防控。

中國製造多歧路,無需高風險做盤。金融市場去槓桿,銀監三令五申,業界卻置若罔聞?所謂與國際接軌,令風險防不勝防。呼籲停止衍生交易,避免禍害金融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