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手中有糧心不慌

“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系列網評之247:

沈洋 王中慶

穀雨前後,正是秧苗栽插最佳時節。在江西,已落實早稻種植意向面積超過1800萬畝,比去年增加150萬畝;在湖南,今年計劃種植早稻1830萬畝,比去年增加188萬畝;安徽省要求,合肥、馬鞍山、蕪湖、宣城、池州、安慶等雙季稻主產區要採取有效措施,穩定早稻播種面積250萬畝左右……春耕備耕時節,各地有序推進糧食生產,確保在這場疫情“大考”中,實現主副食品供應無憂。

手中有糧心不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糧食安全問題近期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出警示,疫情的擴散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糧食安全。一個國家,如果人們面臨“吃飯難”的問題,其他很多行業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因此,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我們只有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才能為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爭取主動、增加底氣。

確保糧食安全要藏糧於“地”。經過多年努力,我們用只佔世界9%的可耕地面積養活世界近20%的人口。特別是近幾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喜人的“連年豐”,讓人們不用再為吃飽飯問題發愁,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果。但並不能因此就忽略了我國人均耕地少、優質耕地少、耕地緊張等現狀。如果稍加放鬆,致使耕地面積大幅減少,就很難保證中國的糧食安全。因此,要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不能破,糧食播種面積不減少,更要在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上下功夫,讓糧食安全在田間地頭得以“安放”。

確保糧食安全要藏糧於“技”。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生產已連續五年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2019年糧食產量達到13277億斤。目前我國糧食庫存水平遠高於國際安全線,特別是小麥和稻穀兩大口糧的庫存量,足夠全國人吃一年。從地瘠“望天收”到豐產“噸糧田”,從古老的“汗滴禾下土”到如今的“無接觸式春耕”,這背後是我國不斷將藏糧於“技”納入糧食生產的建設成果。面對疫情影響,一些地方勞動力短缺、供應鏈斷裂,對此,各地各部門要通過政策激勵和層層壓實責任,在穩定播種面積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單產水平,就要給糧食生產插上科技的翅膀,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打通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之間“最後一公里”的距離,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注入更多科技新動能。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糧食安全,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在這個非同尋常的緊要關頭,我們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不誤農時,不負春光,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種新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