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炊事保障之路,他是官兵心目中的“定海神针”

16年炊事保障之路,他是官兵心目中的“定海神针”

“这次疫情很严重,部分后勤保障人员因隔离时间不足,无法执行此次任务,后勤保障难度大大增加!”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董军班长在!”

“是啊!有董军班长坐镇,这次保障不用愁!”

……

解放军某船艇部队炊事班长董军,当兵16年,大家心目中的“定海神针”。他为何有如此实力,成为大家的信心之源?

入伍之初,瘦小的董军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新兵下连,他被分到某仓库,整整站了三个月的岗。孤独和单调也给了董军思考时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被分配到这个岗位,就要坚守好。后来调任通信员岗位,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经他处理的每一条信息都准确无误。直到有一天,董军自告奋勇,向领导请求:“我喜欢炊事,保证学成回来,为大家改善伙食。”就这样,董军踏上了炊事保障之路。

哪位战友来自哪里,口味偏向什么,董军都了如指掌,哪道菜需要什么火候,董军熟记于心,哪些食材是应季时蔬,既能满足官兵营养需求又能节约伙食费,董军不厌其烦,认真钻研,最终,董军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从通信员到优秀炊事员的转变。

16年炊事保障之路,他是官兵心目中的“定海神针”

“用心做事你能把事做成,用脑做事你才能把事做到完美。”这是董军平的口头禅。多年来,每次出海,常遇到官兵吃不到新鲜蔬菜而食欲大减的情况。有次董军正在餐台值班,听到就餐的战友小声嘀咕了一句:“唉,又是吃肉,真怀念吃蔬菜的日子啊。”就餐人员一句不经意间的自言自语,在董军这里却成了催征的号令。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难题,董军一有时间就查阅书籍资料,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黄豆芽、绿豆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速效途径。于是,董军像着了魔一样,没事就钻研豆芽的培植。

身边的战友常常不解地问,“董班长你都十几年的老兵了,干嘛还要折磨自己自讨苦吃!生豆芽既要时刻关注豆芽的生长温度,还要时常换水,你不嫌麻烦啊?”董军憨憨一笑回答道:“麻烦怕什么,想到战友们能吃上新鲜蔬菜,就很开心,很有成就感。”再后来,他又尝试种植菠菜和生菜,利用休假时间学做豆腐,为战友们的餐桌增添了一道道绿色的美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为了提升更多人的烹调技能,更快提高保障打赢能力,为大家提供更可口的饭菜,他耐心帮带身边的年轻同志,将自己多年总结的十几本心得体会倾囊相授。

有人问他:“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董军说:“只有战友们的整体水平都高了,炊事班的伙食保障能力才能整体增强,只有整体增强了,才能进一步群策群力互相提高。”

16年炊事保障之路,他是官兵心目中的“定海神针”

军人家庭聚少离多是常态。今年春节前,董军的妻子抱着年幼的孩子,从四川绵阳老家千里迢迢到部队探亲。才团聚不到几天,恰逢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前所有官兵需要提前隔离十五天以上。这时有人跟董军建议,可以跟领导请示一下,争取当留守人员。董军当即表态:“那可不行,单位人手本来就少,再加上一部分人滞留在外地,这次保障压力太大了!”就这样,董军匆匆告别了暂住于家属楼的爱人和孩子,踏上了出征路。在后来的电话中,董军满怀歉意地说:“媳妇儿,不是我不想陪你和孩子,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咱四川娃也不能够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啊!”

说起将来退伍后的打算,这位朴实的川娃子望了望浪花翻腾的大海,坚定地说:“从军16年,虽然还不能确定将来干什么职业,但可以肯定地说,一日为兵,终身都会保持军人本色!”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邵长威 付乐 崔万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