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意大使:所謂“中方隱瞞疫情”指責是另有所圖包藏禍心

駐意大使:所謂“中方隱瞞疫情”指責是另有所圖包藏禍心

據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官網消息,2020年4月15日,中國駐意大使李軍華就新冠肺炎疫情有關問題接受意《共和國報》專訪。全文如下:

一、李大使,早在12月底,中國的實驗室和醫生就已經對新冠病毒和SARS的相似性發出警告,而政府卻讓人不要擔心,並讓他們保持沉默。直到1月23日才對武漢進行封城,但當時已經有500萬人離開。為什麼政府會首先選擇向民眾隱瞞病毒的相關信息?不更早一些封鎖武漢是錯誤的嗎?

李軍華大使:所謂“中方隱瞞疫情”的指責可以說是另有所圖、包藏禍心。中國及時發佈疫情信息,應對時間線十分清楚。2019年12月27日,武漢一位醫生上報3例可疑病例,29日當地疾控中心和醫院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31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抵漢現場調查;2020年1月3日,中方正式向世衛組織以及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通報信息,8日初步確定疫情病原,11日中方將5條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上傳網站同全球共享數據,23日中方採取空前的武漢“封城”舉措。這些就是事實。中國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得到了國際社會充分肯定和積極評論。

面對任何一個新型病毒,人們對它的瞭解和應對肯定有一個過程。必需經過審慎、嚴肅的科學調查,才能制定科學、有效的防控舉措。在尚不確定病毒的傳染性、致病性等情況下,任何一個政府都無法輕易決定封鎖一個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中國抗疫的成果表明我們做的是及時的、正確的、有效的。

二、中國已經多次更改了新冠肺炎病例的診斷標準,直到上週才把無症狀感染者統計在內。那麼,中國的官方數字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實際的感染情況和死亡人數呢?

李大使:隨著對病毒的瞭解不斷加深,診療經驗的逐漸積累,中方不斷更新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這一做法完全符合專業要求和國際慣例,目的就是更好保護生命、保障健康。

面對疫情,中國上下齊心,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2月上旬,武漢在數日內完成全市拉網大排查,堅持“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確保疑似和確診病例“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這樣的做法在全球都屬最徹底、最全面的。中方公開、透明、及時發佈數據,對各國共同抗疫具有重要價值,受到高度讚賞和歡迎。4月1日,世衛組織官員在日內瓦發佈會上,明確反對所謂中方數據不透明的無端指責。意大利外長迪馬約近日也曾表示,意方情報機關和國家層面掌握的數據都無法反駁中方數據。

三、現在病毒成為了中美論戰的焦點。中國外交部和國家媒體認為是美國軍人將病毒帶到了武漢。一些媒體甚至宣傳病毒最早在意大利出現的理論。中國試圖通過散佈假消息來推卸責任嗎?

李大使:我完全不能接受這種別有用心的說法。疫情發生後,中國為遏制病毒傳播,迅速採取了“封城”等堅決果斷措施,當然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正是中國負責任的擔當,為全世界抗疫鬥爭贏得了寶貴時間,作出了重要貢獻,何來推卸責任一說?我願強調,首先向世衛組織報告新冠肺炎疫情的是中國,但病毒源自哪裡尚無定論。流行性疾病可能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暴發,但源頭何在,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必須由專家們去研究。這是中方始終堅持的態度,任何其他關於中國的說法都是fake news。

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明確反對將病毒與特定國家和地區相聯繫,反對搞汙名化。日前,《自然雜誌》也發表題為《立即停止新冠病毒汙名化》的社評。遺憾的是,一些國家的少數政客竭力詆譭中方的抗疫努力和貢獻,欲借新冠病毒對中國進行抹黑。我們對此堅決反對。面對疫情,各國應當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搞汙衊歪曲、甩鍋推責,既無助本國防控疫情,更損害國際抗疫合作。

四、在批評包括意大利在內的許多政府對運輸實施限制措施後,中國也開始禁止外國人進入了。這一措施將持續多長時間?

李大使:中國沒有禁止外國人入境,而是根據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這一特殊情況,加強了有關入境管理措施。這是參照多國做法採取的臨時性舉措,也是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流動,為全球抗疫作貢獻。中方願與各方保持密切溝通,為從事必要的外交、公務、經貿、科技等活動,以及有緊急人道需要者提供便利。相信在各國科學制定並嚴格執行防疫措施的基礎上,全球疫情將會得到有效控制。屆時,各方都會根據形勢變化調整相關措施。

五、中國正發起一場宏大的運動來支援那些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國家,包括捐贈設備和派遣醫生。在當前,美國自我隔絕、歐洲分歧嚴重的情況下,中國能夠加強全球領導者的作用嗎?

李大使:病毒無國界,不分貧富大小,也不分意識形態,它威脅全人類的共同安全。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中方願意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各國分享防控有益做法,開展國際合作,並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是中方承諾的,也是中方的行動。我們不會忘記,在中國抗疫的艱難時刻來自世界各地的聲援與支持。我們相信“助人即助己”。中國向疫情嚴重的國家伸出援手,不僅是回應他們的期待,也是回報各國人民的真情厚誼,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仁心善意。無論風雲變幻,中國始終作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從不謀求當所謂領導者。

六、一些歐洲國家從中國購買的試紙和口罩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中國有關部門是否在監測出口物資的質量?

李大使:當前,各國急需大量抗疫物資,中國企業正克服困難、全力生產,儘量滿足各方需求。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醫療物資質量安全,最近出臺了更嚴格的監管措施,要求醫用口罩等五類醫療產品出口必須取得中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並符合進口國或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我們希望外國採購方選擇在中國藥監部門註冊的供應商,並嚴格按照產品適用範圍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我們願與各國加強協調合作,歡迎媒體監督,避免任何政治解讀。

七、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後,中意關係並沒有騰飛,相反,意大利對華出口有所下降,航天合作也在美國的壓力下中斷。這次危機是推動雙邊關係的契機嗎?

答: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符合中意兩國共同利益,是一個長期推進、互利雙贏的過程。合作形式與成果是多樣的、豐富的。比如,意在華首次發行“熊貓債”;意方在兩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收穫頗豐;中意近日簽署了稻米和牛肉進口協議,將有更多意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兩國文化、教育、旅遊合作持續深化,疫情過後將迎來人文交流新高潮;中意雙方還積極開展第三方市場務實合作。中意空間合作也十分密切,2018年電磁監測實驗衛星“張衡一號”發射成功,兩國去年3月簽署了“張衡二號”合作諒解備忘錄。

今年是中意建交50週年,也是中意文化旅遊年。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挑戰,兩國人民守望相助,患難與共。疫情不會擊垮中意任何一方,相反,疫情過後的合作將迎來新的廣闊前景。我對此非常樂觀。

八、疫情暴露了全球化下經濟體的脆弱性,許多國家正在意識到他們對中國供應的依賴程度,要求“分離”不同經濟體的呼聲也在加強。這場危機將如何改變世界?中國希望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答:當今世界各國的產業鏈、供應鏈高度融合,生產力水平空前提高,這是市場規律和企業共同作用的結果。人為“分離”經濟體,無視彼此比較優勢,有悖市場規律,既不理智,也不現實。所謂終止全球化,“分離”經濟體,聽起來更像是一種“經濟領域的原教旨主義”。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相互依存、分工協作,符合各國現實與利益。

新冠肺炎疫情是數十年來各國面對的最大考驗和危機,也必將給世界帶來許多變化。面對疫情,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唯有團結合作,才能戰而勝之。各國正在反思、協商如何有效地完善全球化,這將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進程。有一點是明確的,簡單按下“倒退鍵”,採用舊模式解決不了新挑戰。中國願與各國共同努力,做世界秩序的維護者,做世界經濟的恢復者,做世界繁榮發展的貢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