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番外篇:二十幾歲的女孩兒,什麼才重要?

當然是瞭解中國文化最重要,生活在一個大的文化環境裡,文化環境是水,人不過是水裡的魚。不識“水性”能行?自然是不行的。

二十歲的女孩子,已經是大人了,首先要把男人弄明白了,原因無非是女怕嫁錯郎,這話雖然是以前總結出來的,但是擱現在也沒有錯,不光是經濟問題,你想想,那麼多年要和男人組成家庭,生活在一起,不瞭解清楚了怎麼行呢?

《道德經》番外篇:二十幾歲的女孩兒,什麼才重要?


中國傳統男人對付女人,態度大概倆種:慣和打,次序不能錯。打不是說經常大嘴巴上去,尤其是現在,更不行,有法律管著呢,打的意思有點象對水中的葫蘆,剛剛冒上頭,馬上給你按下去。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打壓,慣就是寵,寵就是縱,從精神上麻醉你。如果不從精神上麻醉了你,說誰誰也不聽,打的目的就不能實現。

母系主導到父系說了算,男人最終取得了勝利。男人在奪了女人的權之後,心裡一直惶恐,想的是怎麼才能長治久安。終於想到的辦法大概是這樣一個邏輯:先慣著,目的是讓女人喪失獲得經濟的能力和佔有經濟的權利。

當然,這樣做,女人不甘心,女人也不傻,畢竟吃別人的嘴軟。況且之前是自己領導男人,怎麼想也覺得不靠譜。所以男人開始了不懈的“馴化”女人的工作。方法當然就是慣。從精神麻醉女人----我對你多好啊,養家賺錢這樣的辛苦事情那是你這樣如水女人該做的事情呢?你就好好管理好家就行了。

至於在外邊拼命奮鬥的事情交給我行了,如此一來的結果顯而易見,女人活沒少幹,累沒少受,錢看起來卻都是男人賺的。其實這個不需要多少論證,只要看看現在人從戀愛到結婚的過程-----雖然女人現在已經經濟獨立了很多-----仍然能看到這種馴化方法的殘留。男人戀愛的時候,對女人是慣的不得了。自己當孫子也甘心,心裡有怨恨也不表示出來,但是結婚了,自然就又不同。那才真是開始"天然去雕飾",露出本來的樣子來。女人常講自己結婚前是將軍,結婚後是奴隸,說出這個話的女人已經醒悟男人的圈套。不過已經上了當。


不過只是慣,男人一樣是煩惱,這點孔子有深刻的體會,"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慣到沒樣兒,親密了,蹬鼻子上臉。以至於不遜,不理她,她又滿肚子委屈,天天和你鬧,怨恨你。一怨自然想到以前統治男人的時候的威風,心裡自然又是不甘。聽了這個話,誰又能說孔子對女人沒有想法呢?

《道德經》番外篇:二十幾歲的女孩兒,什麼才重要?

嘿嘿


所以只是慣還不行,萬里長征只走了一半的路,還要打。

打壓的辦法是立榜樣,樹模範。誰是榜樣?符合男人的價值觀,對男人忠心不二,對自己目前地位沒有不滿,並且對男人充滿感謝的女人是榜樣。反之那自然是不好的女人,男人通過分化女人,拉攏一批打擊一批,自然的達到了用女人鬥女人的效果。這招最高也最狠,歷代弄權術者都精於此道。

看看歷史上,提倡的,人們交口稱讚的,厭棄的,人們眾口指責的,就能明白這一套是很有效果的,歷史上,女人對付起女人來,那可比男人狠多了。

現在其實也沒有多少變化,可以看看電視劇,電影,廣告裡的“好”女人的樣子,那個不是按照男人喜歡的標準弄出來的,我經常聽有的女人評價電視劇裡的女性---這個好,那個不好,說出來的都是一種男人的腔調,我聽著,我就想樂,想想,又覺得有意思。

我常常有一個奇怪的想法,我覺得老子大概是和女人鬥爭了一輩子。有心得,有見識,所以根據和女人鬥爭的經驗寫出了《道德經》,成為了一代思想大師,也影響了中國幾千年。

不要以為我胡說。"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老子這個話難道不是男女鬥爭經驗的總結嗎?"將欲打之,必固慣之",這個老子沒有說。沒有說其實也等於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