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無關年齡:二十幾歲,我們怎麼就不能過兒童節了?

文/小董

前幾天一個熱搜是:05後吐槽00後和90後過兒童節。

視頻裡採訪了幾位05後的小朋友,詢問他們00後和90後能不能過兒童節?很多小朋友都發出了質疑的聲音,大呼:“年紀太大啦!”

這驚呼,有點扎心了。

不過有些評論很有意思,為我們90後稍稍挽回了一點顏面。有條評論是:錢在我們口袋裡,什麼節都能過,小朋友氣不氣?

兒童節無關年齡:二十幾歲,我們怎麼就不能過兒童節了?


這反擊,真爽。

今天六一兒童節也上了熱搜。

人民日報用100秒盤點了爸媽眼中的大可愛。

視頻裡回顧了以往很多動人的事件:

一家五世同堂接力喊爸的畫面;

107歲的母親給84歲女兒捎糖吃

等八個感動畫面……

不管哪個畫面都讓人心生一種:只要父母在,我們永遠都是孩子的感受。

熱評裡的有句話是:世界上永遠的孩子,就是父母眼中的我們。

每個人曾經都是孩子,父母也不例外。

其實不管是05後90後還是70後60後。都可以過兒童節,因為我們曾經都是個孩子。每個人都是從小孩慢慢變成大人,誰曾經不是別人的孩子,又成長為另一些人的媽媽爸爸呢?只要我們擁有童心,只要父母在,我們永遠都是孩子。


01


之前有個熱搜是:107歲的母親捎糖給84歲的女兒吃。

具體事件是:一位河南民權的老奶奶在參加朋友的婚宴時,每個飯桌上都放有糖果。老奶奶便拿了些放在口袋裡,但她沒有吃一顆。

回家後,她從口袋裡顫顫巍巍地拿出糖果,放在了門口曬太陽的84歲女兒手裡。

女兒看到手裡的糖果後,開心地笑了。

兒童節無關年齡:二十幾歲,我們怎麼就不能過兒童節了?


當時這一視頻打動了億萬網民的心,不禁讓人想起兒時的那首童謠:“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垂暮之年還有媽媽掛念,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女兒的笑就像我們小時候坐在家門口,眼巴巴地望著外歸的母親,期望媽媽能帶點零食回來。

看到零食的我們,快樂也隨之被點燃。

但長大後,我們變得越來越成熟,父母慢慢在老去。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和人世的悲歡後,我們似乎也看淡了身邊的生離死別。也習慣了,說再見。

我們坦然接受了生命消亡的自然規律,在某一階段在心裡提前預演著親人的離去。

當我們年老時,父母可能就走了,這是人人明白的常理。

但視頻中的老奶奶雖然已經白髮蒼蒼,身態佝僂。在她這八十年的人生時光裡,媽媽卻一直陪在她身邊。看著她長大,看著她結婚,看著她生子,陪著她慢慢變老。

我們預想過父母離去的樣子,但我們從沒預想過父母看到我們變老的樣子。

或許這才是最觸動人心的一點。

02

時間再往前推,19年內蒙古呼和浩特一位八十歲女兒給102歲母親梳頭的視頻也火遍全網。

視頻中母親坐在炕頭上,女兒跪在炕上認真地給母親梳頭。母親的眼裡滿是慈愛的眼神,女兒的眼裡滿是認真的目光。

兒童節無關年齡:二十幾歲,我們怎麼就不能過兒童節了?

這一視頻也打動了很多人的心。

網友感嘆到:“八十歲了,還有媽媽可叫,真好。”

有網友也說:“希望自己八十歲也有媽媽可叫。”

看到視頻的我何嘗不是這樣的想法呢!

隨著我們長大,外界的目光,身上的責任逼著每個人都要像大人一樣思考和成熟。在陌生人面前我們要保持淡定,在上司面前要保持積極,在孩子面前要保持堅強。

但我們也是人,也有脆弱無助的時候,然而這些情緒不能隨便發洩。當你隨意發洩時,別人會給你冠上“幼稚、懦弱的”標籤。

但是當媽媽打個電話,問問你最近近況時,我們會突然卸下所有的偽裝,盡情釋放那些悲傷的情緒。

我們可以放肆地哭,可以放肆地笑。

這種放鬆只有父母能給,在父母面前我們才能真正做回小孩。

一部很火的韓劇《請回答1988》裡有一個非常觸動人心的場景。善英的媽媽從老家看望女兒,知道女兒生活得艱辛,臨走時悄悄在洗衣間給她留下一封信和錢。

善英晚上給媽媽打電話時,在叫媽的那一刻,頓時潸然淚下,泣不成聲。

兒童節無關年齡:二十幾歲,我們怎麼就不能過兒童節了?

打完電話後,兒子善於剛好回家,問媽媽怎麼眼睛紅紅的,善英立馬眼裡帶笑,掩飾著說:“媽媽怎麼會哭,只是眼裡進了沙子。”

前一秒,在媽媽面前是孩子般委屈心酸地哭;下一秒,在孩子面前瞬間變為堅強開懷地笑。

或許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

但我們忘記了,父母也是孩子,並不是生來就堅強,勇敢。他們也有痛苦,難過,不堪忍受的時候,而這些情緒只能表露給最親的人。


03

去年微博有一段視頻也火了,一位58歲的男子站在滿頭白髮的老母親病床前,彆扭地跳著自己編的舞蹈。

這位男子是某醫院的護理主任鄧先生,母親年老身體不適住進了護理中心。鄧先生夫婦經常會來醫院陪母親說說話,解解悶。

有一次鄧先生來看望母親,剛進門,母親就說:“東東,你給我跳個舞吧!”

鄧先生不會跳舞,但是為了完成母親的心願,依然自編了一段舞蹈跳給母親看。

視頻中的鄧先生,肢體不協調,手腳僵硬,但母親的眼神未曾離開過兒子,帶著慈愛的眼光注視著兒子那笨拙的舞姿。

兒童節無關年齡:二十幾歲,我們怎麼就不能過兒童節了?


跳完後,鄧先生走上前去溫柔地撫摸著母親的臉頰。

這個畫面似曾相識,只不過有些東西變了。

小時候我們經常在母親面前跳舞,跳完後母親開心地稱讚我們,用力地擁抱著親吻我們。

而長大後,換我們溫柔地撫摸著母親那被歲月劃過的臉龐,再靜靜地陪在她身邊,陪她說說話,嘮嘮嗑。

當回答記者採訪時,鄧先生說:“如果有一天,我叫了一聲“媽”,沒人應答,我會很難受的。”

即使我們為人父母了,只要父母健在,我們還是在心理上依賴父母。

這種感覺是與生俱來的,即使父母已經年邁到無法自理,我們依舊會依賴他們。

在每一個父母的眼裡,她的孩子就是最好的。父母老了,最想要的也只是陪伴。

04

記得19年熱播綜藝《我家那閨女》有一期演員高亞麟和焦俊豔在談結婚這個話題。

焦俊豔一直不理解人為什麼要結婚,她不願做父母眼裡的乖寶寶,遵從父母的意願去結婚,生子度過一生。

聽到焦俊豔的哭訴後,夏東海沒有反駁,只說了一段話:“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你今年30歲,不會琢磨,你60歲都不會想,因為你老會覺得有一堵牆,擋在你和死神面前,父母在,你看不見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亡。”

兒童節無關年齡:二十幾歲,我們怎麼就不能過兒童節了?


這段話說得真好,當父母健在時,我們總覺得自己還年輕,還有時間。是因為我們知道按照自然規律,父母永遠走在我們前面。但當父母逝去後,我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老了,父母走了,也該我們了。

父母像一把大傘,只要他們在,這把傘就永遠為我們遮著風,擋著雨。

我們不會擔心外面的風有多大,有多猛。即使受傷了,也能跑回傘裡,休息休息再出發。

但是,一旦父母不在,這把傘就不在了。再也沒有人為我們遮風擋雨,再也沒有地方供我們休息療傷,再也沒有人聽我們委屈地哭,再也沒有人看我們開懷地笑。

所以,在父母健在時,好好珍惜做小孩的時光,好好珍惜陪在他們身邊的時光。

當我們閒暇時,多給父母打打電話,

當我們休假時,多回去看看父母。

當我們在父母身邊時,多陪他們說說話。

每一對父母幾乎都有兩個願望:一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身體健康,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好。

然後我想對一直愛我,呵護我的父母說聲:“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最後我想用熱評的一句話作為結束:

“人世間最幸福的事,就是陪著自己的親人慢慢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