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梁河:找“良方”治“心病”讓山區貧困群眾富起來

雲南梁河:找“良方”治“心病”讓山區貧困群眾富起來

梁河縣:讓山區貧困群眾富起來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小廠鄉勐竜村素有“高寒山區小江南”的美稱。脫貧攻堅開始以前,村裡群眾收入低、村集體經濟薄弱是村黨總支一直以來的一塊“心病”。

雲南梁河:找“良方”治“心病”讓山區貧困群眾富起來

梁河縣:讓山區貧困群眾富起來

為醫治好“心病”,近年來,勐竜村黨總支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群眾真抓實幹,努力發展,讓一個曾經糾紛繁多、治安混亂、貧窮落後的小山村,打造成了梁河縣的“魚米之鄉”。

小廠鄉勐竜村坐落於梁河縣東部山區,距梁河縣城36公里,距鄉政府14公里,國土面積21.2平方公里,是人均耕地僅為0.62畝的山區貧困村,目前全村共有615戶2691人,有1個黨總支,8個黨支部,共有黨員94名。2014年全村貧困人口432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7.23%。

雲南梁河:找“良方”治“心病”讓山區貧困群眾富起來

梁河縣:讓山區貧困群眾富起來

近年來,村黨總支通過抓黨建、補短板、凝人心、強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工作,讓勐竜村人均純收入增長到8000餘元,村集體經濟也從幾年前的3.8萬元增加到現在的30.2萬元。

“別人沒有,我們有;別人有,我們優;別人優,我們特;別人特,我們超越。”這句話,反映了近年來勐竜村在產業發展上的強勢勁頭。勐竜村黨總支書記濮正生介紹,在產業發展上,村黨總支以“敢想、敢試、敢幹”的闖勁,帶領全村廣大群眾因地制宜,鞏固優質稻、茶葉、生豬、烤煙的支柱產業的同時,發展石斛、食用菌種植和豪豬、甲魚、稻田魚、蜜蜂、胡蜂養殖等特色產業,“觀百畝茶園,賞千畝田園風光,望萬畝林海,品‘梁河紅’,嘗‘海陸空’,食生態菌”的勐竜田園綜合體初見雛形,農特產品的多樣性也造就了“梁河美食名聲響、美食原料在小廠”的美名。

雲南梁河:找“良方”治“心病”讓山區貧困群眾富起來

梁河縣:讓山區貧困群眾富起來

產業起來了,產品有了,銷路是問題。雖然勐竜村相鄰4個縣市7個鄉鎮,但距離都較遠,商品流通困難,極大地制約了當地群眾的脫貧致富。這種情況下,村黨總支萌發闖“新路”建市場的想法,藉著平田改土的契機,村黨總支在改出來的集體土地上“踩街子”趕集。但因土地不合規,沒過多久建市場的“新路”就被堵了,這次嘗試,雖以失敗而告終,但群眾反響好,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需要,不僅解決了群眾生產生活必需品路途遙遠的問題,還打通了農特產品銷路,增加了農民收入。

“群眾之事無小事”。勐竜村黨總支堅定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多方研討,一戶一戶的動員農戶把能建市場的合法土地流轉出來,東奔西跑找項目,最後通過項目資金20萬,自籌6萬,終於建起了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132個攤位的勐竜村商貿市場。其中還特意劃出12個愛心攤位免費提供給貧困戶、殘疾戶等困難農戶使用。

雲南梁河:找“良方”治“心病”讓山區貧困群眾富起來

梁河縣:讓山區貧困群眾富起來

“現在我們的農貿市場是村級農貿市場裡最好的,一些鄉鎮農貿市場都沒法比,每年經營性收入2.2萬元,周邊4個縣市、7鄉鎮的群眾的都會來這裡做生意。”濮正生自豪地說。

從勐竜村機動車加油要跑到十多公里外的苦不堪言,到勐竜加油站順利落地時群眾的舉手歡呼;從大量農特產品滯銷的不知所措,到勐竜村商貿市場建成的喜笑顏開,從村內道路坑坑窪窪的滿心期待到鄉村道路硬化後的願望成真……;無論困難多大,村黨總支從不推諉,在群眾“最盼”上贏民心,在群眾“最急”上用真情,在群眾“最需”上辦實事,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雲南網記者 楊之輝 馬楠 管毓樹 李沛昀 通訊員 周關雄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