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宝玉,老爷喊你回家读书


世界读书日,自诩肚子里有二两笔墨的总要来凑凑热闹。不过别急,先看下面这首打油诗: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

姊姊妹妹乐不尽,赏菊观雪又一年。


——是不是处处洋溢着一种反面教材的气息?这是哪家不爱学习的熊孩子胡闹呢?


没错,今天的主角,就是不想读书,想和林妹妹淘漉胭脂膏子的贾宝玉。


世界读书日|宝玉,老爷喊你回家读书


毕竟,宝玉的不喜读书,是整个大观园都闻名的


不然,他也不能怕老子怕到做梦都梦见他爹逼问考试成绩,连底下的小厮婆子,都敢拿出贾政的名头约束这位公子哥儿。


“老爷问功课”五个字,绝对比紧箍咒还好使。


记得那是一个平常的黄昏,宝玉第一次正式出场,他与林妹妹的第一次相见,说完“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开场白,宝玉就显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他先是批评四书外杜撰的太多,然后自己马上杜撰了一本《古今人物通考》,为林黛玉取了一个表字:颦颦


汉字之美,即在于心有灵犀的联想。是不是光是看着这个字,就足够联想起诸多唯美的意象?


我们能想到戏文中的“不颦不笑,哀哉年少”

想那美人眉尖脉脉情思,才下杪头,又上心头

更主观的便是林妹妹一双“似蹙不蹙罥烟眉”


世界读书日|宝玉,老爷喊你回家读书


其中灵韵浪漫,尽得警幻仙子“意淫”之妙,却绝对不可能使人联想到之乎者也,败尽兴致。这是宝玉不喜仕途经济,不喜赴禄逐名的天性初露。


后来宝钗入住大观园,以“颦儿”戏称黛玉,内心多少是有些不以为然的吧。殊不知,面对她关于仕途经纶的劝告,宝玉更加不以为然。


老话讲“人的名,树的影”,宝玉在女子名字上做的文章还不止于此。


在古代,被大户人家买去的丫头小子,被主人改名是寻常事。宝玉身边的大丫鬟袭人,就是从“珍珠”改来的,出自陆游的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这两个名字:


花珍珠,俗不可耐,玛丽苏都不这么叫

花袭人,清新骇俗,能把老子吓俩跟头


所以贾政第一次听见这名字就给吓着了,生气宝玉“不用功读书,专在这些事情上用心思”。


其实我们第一次听到这名字,也会一头雾水——袭人?这是要去打谁呀?而在古代背景下,令贾政不自在的原因还有一个,袭,是人死小殓所穿的衣服,古人多少都迷信,怎不会觉得这名字古怪?


袭人不过一例。余者像什么“四儿”、“五儿”,听着就像生活在怡红院里的姑娘。至于唱戏的正旦芳官,宝玉先是叫她“耶律雄奴”(匈奴名字),后又改成“温都里那”(法兰西语:金星玻璃宝石之意),直接从民族走向了世界。


虽个中删俗就简,中西结合的气质不缺,可惜古板的爹妈不买账啊,但凡改了名字的,除了讨得王夫人喜欢的袭人,后来都被王夫人撵了出去,苦得宝玉只能哽咽如孩提。


世界读书日|宝玉,老爷喊你回家读书


上面说了这些,难道宝玉就是一味游手好闲,腹无点墨?


非也非也,要知曹公擅用反笔。如果贾宝玉和贾环一样,只能写“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的狗屁话,或者跟呆霸王一路,把“唐寅”认成“庚黄”,那林妹妹也不和他玩了,北静王也不会赞他雏凤清于老凤声,还有江湖浪子柳湘莲,更不屑同草包纨绔相往来。


所以宝玉的人格魅力何在?


薛宝钗曾给他四个字的评价:杂学旁收


是的,宝玉天性自由浪漫,不喜束缚,抛开八股时文,闲书读得可溜着呢。


《牡丹》、《西厢》过目能诵,看篇《庄子》随笔续议,就是听听禅曲,也能悟出一段佛谒。


尽管宝玉此时所谓的“悟”,远非其后大悟,不过因闺阁争执而起,但最起码,这时的宝玉是快乐的。


快乐的贾宝玉放下教科书,看起了小说漫画,但是一不小心就得瑟到老爷跟前。贾政听说:哦?你作文不行,但对对子还不错?来,我今天考考你,答不上来咱们新账老账一起算!


考他杂学,宝玉不怯场,实在怯也没有用。平日看的闲书此刻有了用武之地,什么是薜荔藤萝,哪个叫紫芸青芷,老学究认不出的品种,他这个花那个草给你介绍得明明白白。


再看他提的诗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吟成豆蔻诗犹艳

睡足酴醾梦也香


才气哪点不如人了?


世界读书日|宝玉,老爷喊你回家读书

也许有人反驳,宝玉的才气就不如林妹妹,甚至连宝钗、探春、湘云一众姐妹也比不上。


这是不错的,宝玉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只要没有老夫子在他跟前摇头晃脑,屈居众姐妹之下,以宝玉情性,定是不以为愧,反以为荣。


书中关于林妹妹替宝玉做枪手,我记忆处有三,一是元宵节元春省亲,黛玉替宝玉作了《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应制诗写出了灵性,李纨居所“稻香村”出处)


二是宝玉生日时黛玉替他行酒令:


落霞与孤鹜齐飞,

风急江天过雁哀,

却是一只折足雁,

叫的人九曲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

(这一段湘云说的更好,体现出各人不同的性格,出现了一幕极美的“醉眠芍药裀”,可参原著)


还有一处,曹公用的是暗笔,窃以为是黛玉想帮宝玉,在五十回众人芦雪庵即景联诗,因宝玉在黛玉下家,故黛玉所出的上句都易于接联,如:“斜风仍故故”、“煮芋成新赏”。


可惜宝玉不争气,仍被湘云笑话“不中用”,被赶出了战局。


所以说呀,先师孔圣早就发表过“因材施教”的至理名言。非要屠夫学绣花,最终学成的也只能是肉五花。


若依宝玉性情,由林妹妹时不时讽他一讽,袭人以家去为由撒娇吓唬宝玉读两页书,兴许还能叫这位在女子身上用心的红绡公子长进几分


否则,成日价尽是贾政怒吼:“你别靠脏了我的门,站脏了我的地,究竟玩是正经!”逆反怯恐之下,难免要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念成“呦呦鹿鸣,荷叶浮萍”了。


诚然严父手下出孝子,但如果严到没了慈爱亲孝,亲如父子之间,也只会剩下规矩和惧怕。


证据就是,后来贾家凋落,宝玉考中举人之后,直接出家当和尚去了。


身边没了喜欢的人,做的不是喜欢的事,内心所珍视的一切都雨打风吹去,没有知己理解,却有任责压身,于性痴不理俗务的人而言,不入空门,还有哪里是他的出路?


所以压抑天性最要不得,读书要兴趣,快乐的人生也要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毕竟时移世易,曾为禁书的《红楼》、《西厢》,已成为今天的古典名著。即使你读不进名著,书海瀚盛,挑两本感兴趣的书入手,总不困难吧。


宝玉当初没得选,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个不那么纠结的人。


哦,前提是没有将自身想法强加于你的家长等在身后,开口说:对不起,我是你爸。


(完)


世界读书日|宝玉,老爷喊你回家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