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能好好說話的孩子

01

沒教養的家庭,

才會養出“童言無忌”的孩子


前兩天和朋友閒聊,談到孩子教養的問題,她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去年3月和我老公結婚,那天我正在酒店化妝間準備,老公的一個5歲小侄女跑過來,一開始是誇我,“嬸嬸真好看”,我正準備笑著回她呢,她接著來了一句“嬸嬸你什麼時候離婚?”

我瞬間啞然,愣是不知道怎麼回,孩子媽還在一旁和人聊天,聽到她的話,尬笑著說了一句“孩子童言無忌,你別在意。”

我當時聽了,愣了半晌還是沒有說出那句“沒關係”。

其實現實中,這樣的孩子並不在少數,但常常是大人們一句“童言無忌”就簡單揭過,總以為小孩子還小,不懂事,說錯些話又有什麼關係,可殊不知,孩子的童言,往往就反應了一個家庭的家教。

朋友說,她不止一次看到那個小侄女對她爸媽大呼小叫,發起脾氣來全家都只能讓著她。

而那位說“孩子不懂事”的母親,也只能無奈地每次都以同樣的話術來安慰自己。

可殊不知,孩子在小時候沒有得到該有的引導和糾正,長大後也只會讓人忍不住嫌棄一句:這人真沒教養。

微博上,有位博主吐槽:

有一次,大兒子不聽話,我就隨口說了一句,“你要把我氣死啊。”六歲的小兒子立馬說了一句:“你死了,手機密碼要告訴我!”

我又是震驚又是羞愧,6歲的小朋友怎麼可以沒心沒肺地說出這種話,從那天之後,我就在反省自己的教育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不得不說,有些孩子的“童言“是純真可愛,有些孩子的“無忌“卻是毫無顧忌,不知分寸。

網上看到這樣一則對“童言無忌“的評論:

孩子的童言無忌,也許是成人之間,禍從口出的導火索。孩子脫口而出的話,很可能是孩子背後的大人慣用的語言,耳濡目染之下,就成了“童言無忌”。

父母都說不了“好聽”的話,又怎能奢望孩子能好好說話?


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能好好說話的孩子


02

孩子沉默的背後,

是數不盡的辛酸

知乎上看到有位答主說了自己女兒的一個事例。

女兒剛滿2個月,打嗝都還沒學會,就已經在模仿大人的情緒了。

每次我給她換尿布,她就張嘴啊啊地叫,剛要準備哭,這時我只要在笑,她就能瞬間從哭轉為笑。

但如果我對她的哭表現得緊張或漠視,她百分百會哭。

父母的情緒就像蒲公英,一吹散,周圍的人都會被沾染上,尤其是對情緒極為敏感的孩子。

我見過太多的家庭,要麼父母吵起架來不管不顧,孩子一個人縮在角落無助地不敢吭聲。要麼就利用父母的權威,孩子稍有一點不好就開始打罵,連解釋的機會都吝嗇,自以為是地不斷說教。

而當孩子長大之後,要麼學會了父母大喊大叫的樣子,要麼變得沉默寡言,心就像是被封鎖了一樣。

看過這樣一則漫畫:


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能好好說話的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覺得走不進孩子心裡,有沒有想過這樣的結果是自己造成的。

你見過大自然界的“荒野求生”嗎?

很多動物都會在危險來臨時立刻變得很安靜,甚至是“裝死”,以此來降低被獵物者發現的風險,求得自保。

孩子也是一樣,最初,他們都是活潑開朗的,可後來,在經受過被忽視、被冷漠、被辱罵、被不理解、被不在乎、被出氣之後,他們就愛上了“沉默”的外衣。

因為不說話,可以少受點責罰;因為不說話,可以少被看見,少被出氣;因為不說話,可以隱藏自己的脆弱;因為不說話,爸爸媽媽就不會發現自己渴望被理解的強烈心願。

曾經收到過一位12歲小讀者無奈的留言:

  • 每次成績考砸的時候,我都特別害怕回家,因為迎來的必然是一頓痛罵。“怎麼那麼笨”、“為什麼不努力!”這樣的話我都聽膩了。

  • 我特別希望,看到試卷上的分數的時候,媽媽能夠抱抱我,讓我知道她不僅僅在乎成績,還在乎我,關心我。但自從上了一年級之後,她就再也沒有抱過我了。

其實家庭裡的很多事,都可以通過好好溝通來解決。但我們習慣了對最親近的人不假辭色,脾氣一點就著,這讓孩子逐漸變得懂事的時候,也越來越逃避家庭,逃避父母。

孩子的沉默不止是沒話說,更多的是對父母權威的一種微反抗,和對世事如此的無奈的接受。

03

最成功的教育,

是養出一個能好好說話的孩子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要麼張狂肆意,不知所言,要麼沉默內向,不願和父母對話?

歸根究底,都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中描述了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凡屬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橫加干涉,而是懷著愛心加以關注,以平等的態度進行商量。

孩子需要的是一份理解和尊重,是平等的交流,是正向的引導,是積極的關注,是心平氣和的說話。


  • ① 不讓情緒主導說話內容和節奏

很多父母因為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事就忍不住情緒上頭,遷怒無辜的孩子,明明孩子什麼也沒做錯。

如果控制不了情緒,儘量不要說話,可以先告訴孩子:對不起,爸爸(媽媽)現在心情不好,讓我靜一靜,待會和你說行嗎?

  • ② 孩子說錯話時,給予一定的懲罰和引導

不要讓“童言無忌”演變成真正的“毫無教養”。

如果孩子說錯了話,不要單純以一句“小孩子不懂事”就簡單揭過,在當下的時刻,就要解釋給他聽為什麼有些話不能亂說,並教會他主動向被冒犯的人道歉。

在錯誤發生時,及時引導會比之後不輕不重的講道理有用得多。

除了引導之外,還可以給孩子制定懲罰措施,比如,哪些髒話不能說,如果說了就要遭受什麼懲罰。有了規矩,孩子才能知道說話做事的界限。

  • ③ 給孩子解釋和表達的機會

多聽聽孩子心裡的聲音吧,孩子考砸了,做錯了,不要一味地謾罵,停下來,給他解釋的機會。

讓他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這些想法和你的觀點完全相反,他也本該擁有勇敢表達自我的機會。

只有孩子願意表達,我們才能知道在孩子的世界裡,究竟有什麼不同,我們才能真正參與進孩子的成長中。

04

多給孩子一點鼓勵和耐心吧,只有愛才能孕育愛,只有好好說話的父母才能孕育好好說話的孩子。

別讓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成了沒素質沒教養的代表。

也別讓作為父母的我們,成為了孩子最親近的“陌生人”。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