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這個禮拜,在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的作者群裡,看到一條悲傷的消息: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最大的旅行書籍出版商

Lonely Planet,也不得不開始裁員和關閉辦公室了。


首先關閉的是Lonely Planet創始時首先開出的澳大利亞墨爾本總部辦公室,以及其位於英國倫敦的辦公室,還有所有Lonely Planet雜誌以及展覽部門全部關停。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雖然都知道,在疫情的嚴重威脅下,全球旅遊業已經事實上停擺,所有身在漩渦中的個人及公司都無法倖免。


但是看到那個伴隨好幾代青年人走遍全球的Lonely Planet,也淪落到要關掉最具象徵性的墨爾本和倫敦辦公室,還是有點難過。


Lonely Planet 倫敦的辦公室極具共享辦公特色,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墨爾本辦公室則被員工評價為,最接近青年旅館的親切風格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可能年輕一代,已經不再熟悉Lonely Planet——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對於所有曾在海外留學的人們來說,這個白色的Logo和那些藍色封面的旅行寶典,簡直就是我們青春裡最美好的記憶,沒有之一。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每一個熱愛旅行的人,家裡的書架上,肯定都會有Lonely Planet的指南。


因此,Lonely Planet至今仍是全球旅行書籍出版商毫無爭議的No.1,市場佔有率高達31.5%


要知道LP的影響力有多大,做個很簡單的測試就行:你能說出僅次於LP的全球No.2旅行書籍出版商嗎?


在這個細分市場裡,LP最大的競爭對手,從來就不是其他出版商,而是人們旅行習慣的變遷。


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到來,Lonely Planet已經顯示出了一些頹勢——儘管LP的App其實還蠻好用的,但是說實話,使用者的數量級已經出現了下降趨勢。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LP的總經理Piers Pickard把關閉墨爾本總部辦公室這天,形容成“對於Lonely Planet大家庭的所有人來說,都是傷心和艱難的一天。”


而且未來的繼續裁員看似仍然無法避免。


這家歷經47年曆史的傳奇,能熬過這次的重擊嗎?


意外製造出的傳奇


LP發展到今天,絕對超越創始人Tony & Maureen Wheeler最瘋狂的想象。


在1972年,他們倆從英國倫敦出發,一路用最屌絲的方式遊歷歐洲、中東、印度、東南亞,最後抵達澳大利亞。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在這個為期一年的漫長旅程之後,很多朋友都問Tony要攻略,於是他寫下了LP的第一本攻略書——《Across Asia on the Cheap 廉價亞洲遊》,可能用今天的角度來看,油膩得讓人想盤包漿。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大家需要理解下,在1970年代,進行這樣一場又窮又酷的旅行,意味著什麼?


在出發前,Tony找不到任何一本遊記攻略可以告訴他,到當地該去什麼酒吧,去哪裡找經濟實惠的酒店。所有當時的遊記,要麼是充滿文學和歷史典故,要麼就是介紹當地最豪華的酒店和最好的餐館,這些顯然都不是揹包客最需要的信息。


70年代可不像今天,如今你可以在任何一家青年旅社的咖啡或者酒吧裡,找到跟你志同道合的驢友,簡單一杯啤酒下肚,你們就可以無話不談,交換彼此需要的旅遊情報。


那年頭,你儘可以在為數不多的青年旅社等吧,在半年內能等到第二個跟你類似的揹包客,就算你贏。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不過70年代,也是旅遊起飛的黃金年代——更多長途航線被開發出來,從西方來到亞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嬰兒潮一代”在嬉皮士和搖滾樂的影響下,帶著滿腔熱情和美好願望,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連Beatles都去了印度,為什麼我們不應該去呢?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LP真正意義上的商業成功,來源於這本《印度旅遊生存指南》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誰也沒有想到,後來的LP會成為賣出超過1億本旅行攻略書的全球No.1


LP究竟是本什麼書?


Lonely Planet的第一本書《廉價亞洲遊》賣了1500本,雖然不多,但是足夠Wheeler夫婦付房租和養孩子的了。


嚐到甜頭的他們,趁熱打鐵,又去了尼泊爾、非洲、新西蘭、新幾內亞。最初的幾本LP,都是揹包客的血淚史。裡面充滿了很多如今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般的建議。


比如,在最初的非洲旅遊書中,Tony建議讀者,可以去索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的老清真寺——如果你看過那部著名的電影《黑鷹墜落》的話,你就會在鏡頭裡發現這座清真寺,簡直破到想罵娘。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在關於伊拉克的旅遊攻略中,LP建議你“可以從敘利亞搭車前往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是的,原文中建議你在路上隨機攔車,說我要去巴格達。


先不說這700-800公里的車程,也不說搭車的安全程度。稍微知道一點中東歷史的人,對從敘利亞搭車去伊拉克這樣的豬隊友建議,都會一身冷汗——在八年的兩伊戰爭中,敘利亞支持伊朗,跟伊拉克結下血海深仇;兩國還曾正式斷絕過外交關係。


早期的LP攻略書,的確裡面有大量硬傷和事實性錯誤。對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攻略,信息相對詳盡且準確,對於非西方文化的國家,基本仔細挑,都有錯誤或者推薦與事實不符的情況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對於這點,創始人Tony也承認——因為當年根本就沒有如今遍佈全球的數以十萬計的優質讀者,為LP貢獻源源不斷的內容。在70-80年代,LP的約稿方式極其粗放,給作者1年或者更長時間,只要能交稿就行,交了基本都能出版。


如今的LP不經過幾萬人的內容貢獻,是不太可能問世的。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根據創始人Tony Wheeler在LP40週年活動時候的說法,Lonelye Planet當時的定位,並不是給大家看的攻略書,而是“就像是你的朋友,在異國的酒吧認識,給你介紹當地旅遊的tips,告訴你哪裡便宜又好玩。”


這也是LP為什麼在過去的47年裡屹立不倒的原因——以朋友的口氣對你說話,提供的都是建議,的確有很多豬隊友的建議,但是更多建議還是靠譜的。


LP的未來在哪裡?


90-00年代,是Lonely Planet的黃金時期。


一方面,LP的內容已經開始足以覆蓋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洲際航線的密集,LP的受眾越來越廣。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而且,LP擁抱新科技的速度簡直令人印象深刻——早在1994年,人家就有Blog了,那時候連Blog這個詞很多人都還不認識。


還有,其實LP最早的手機版本,早在Palm Pilot機型時代,就已經有專門搭載的App了,叫做Citysync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當年的Palm,就跟現在的蘋果,江湖地位是一樣的。


LP也是最早建立線上社區的旅遊公司之一,目前粉絲數穩定在千萬以上的等級。


看起來,似乎LP一切都順風順水,但是帝國崩塌的痕跡,早在2007年就開始顯現。


就在那一年,LP被BBC以1.3億英鎊的高價收購75%股權,創始人退休,隨後金融風暴來襲,從2007-2012年,LP的書籍出售數量下降了40%之多。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2013年BBC將其再度易手的時候,75%股權的對價只有5150萬英鎊,下降了足足60%。新的老闆變成了美國的NC2 Media。


也正是在2007-2012年期間,LP真正的競爭對手——互聯網平臺Google, Expedia和Tripadvisor崛起,正是這些更為便利的平臺,搶走了LP的顧客。


很簡單的道理——如今我們出行時,不都是查著Google的地圖,刷著Tripadvisor上的景點介紹,在Expedia或者類似平臺上預定嗎?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回頭再看Lonely Planet的產品,在需要高度互動性的今天,顯得和電子書仍然沒有太大區別。


對於旅遊中所需要的高頻信息和多樣互動,LP真的老了。


其實,真的是旅遊市場變了——以前的揹包客,坐著Ryanair、Easyjet坐著Southwest Airlines,找chic的酒吧和街區,住在氣氛輕鬆的青年旅館;如今的旅遊者,用著實時導航的App,隨手可以預定任何餐館、酒店,更追求個人體驗和極致化的個性消費。


可惜,LP還是那個LP。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LP真正面臨的兩座大山是:


  1. 中短期的疫情,人們因為恐慌不會馬上出門旅行。但,這其實並不是最嚴重的問題,從歷史來看,9.11之後人們也曾短期內拒絕旅行,但是之後迅速恢復,金融危機後的反彈也很可觀。印尼海嘯和福島危機之後,旅遊都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這次的疫情,與之前的情況有所不同,真正恢復信心需要至少1-2年的時間,甚至有不能恢復到之前的危險;
  2. 人們對攻略書的依賴減少,這比前者甚至可能更為致命,連我們這樣的重度旅遊者,也開始不看LP了,因為信息不夠實時,不夠全面,旅遊消費的升級是非常容易發生的,窮遊的時代真的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未來的主流,會被Tripadvisor,Google這樣的巨頭掌握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我們毫不懷疑,仍然會不斷有讀者按圖索驥,看著LP去遊覽世界;我們也可以想見,在疫情之中,會有很多人憧憬著恢復之後的報復性旅遊。


但是,那個手捧LP遊世界的時代,真的已經過去了。我們以前都是一路走,一路撕著LP的攻略往前走,一本書撕完,旅途才算完。


Lonely Planet自己的旅程呢?


Lonely Planet能否撐過旅遊業的至暗時刻?

地球,這顆蔚藍的孤獨星球,仍在不停旋轉。


行走在這顆孤獨星球的精神不死,LP的精神不會死,它會繼續存在於所有驢友的心中。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顆孤獨星球上的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