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悲之四位顾命大臣—刘宋的谢傅徐檀

封建王朝历史上,顾命大臣是一个无上荣耀的位置,一般都是老皇帝的亲信或重臣。老皇帝驾崩了,新皇帝年少,通常遗命几位大臣当顾命大臣,“扶上马送一程”。

历史上,顾命大臣的权力很大,忠心耿耿、青史留名的不少,比如西汉之霍光、三国之诸葛亮、明代之张居正,但阴沟里翻船,被新皇帝掀翻了的也不少,如唐朝的长孙无忌、清朝的鳌拜等。其中,最可悲的,当属刘宋的谢晦、傅亮、徐羡之和檀道济四人。


最可悲之四位顾命大臣—刘宋的谢傅徐檀

一、 受领遗命,四人出任顾命大臣

公元420年,英明神武的刘裕废杀东晋恭弟,自己称帝,为宋武帝。这个刘裕确实是不世出的英才,平民出身,从大头兵做起,东征西讨,终成霸业,当了皇帝。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是刘裕的帮手,跟随了很多年,深得其信任。

刘裕奋斗的时间太长了,称帝时年龄已经很大了,不久的公元422年,就去世了。临终,命令谢晦、傅亮、徐羡之和檀道济担任辅政大臣,共同辅佐太子刘义符。

谢晦、傅亮、徐羡之、檀道济四个人,当时掌控了朝廷内外大权,权倾一时,但奇怪的是公元422年,四个人联手把刘义符给废杀了。为什么呢?


最可悲之四位顾命大臣—刘宋的谢傅徐檀

刘义符继位后,史称“宋少帝”。宋少帝主政时期的所作所为,令谢晦这些老臣痛心疾首。宋少帝刘义符的主要过失有:

1、 生性贪玩。刘义符每天都沉迷于吃喝玩乐之中。

2、 不遵守礼仪,违反孝道。在父亲刘裕去世后,刘义符一点也不悲伤,也没有留在宫中守孝。他反而还每天继续吃喝玩乐。

3、 荒废朝政。即使面对十万火急的军政大事,刘义符也置之不理,整天只顾着吃喝玩乐。

谢晦、傅亮和徐羡之、檀道济等忍无可忍,为了不辜负宋武帝刘裕的恩情,也可能是因为刘宋江山也的确是大家一起打拼下来的,不忍心这样糟蹋下去,四个人忠心为国家,就把这个刘义符给废杀了。

二、 迎立三子刘义隆,清算四个顾命大臣

废杀了刘义符,总得有人当皇帝吧?四个人认为儿子刘义真比较浮夸不务实,也顺便给斩草除根了。决定迎立远在荆州的三子刘义隆为皇帝,为表达诚意,还专门派傅亮去考察过刘义隆。傅亮的考察结果是:刘义符比较出色,优秀,可以为皇帝。于是,刘义隆即为,为宋文帝。

这个时候,四人开始心里不安了,毕竟四人杀了宋文帝的大哥、二哥,万一宋文帝以后反攻倒算,怎么办?四个人倒是制定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比如让谢晦去荆州做封疆大吏等,也企图辞职退隐山林等,但最后的结果是:几年之后,宋文帝权柄掌控后,逐一的清除了四个人,基本都是身死家灭。

三、 总结和分析,四个人到底是奸臣,还是忠臣?

谢晦、傅亮、徐羡之、檀道济,这四个人的结局,很悲惨,但到底四个人是奸臣,还是忠臣呢?

很难评价这四个人是忠臣,还是奸臣,只能说是政治太幼稚。

1、宋武帝刘裕提拔和重用四个人,而四个人人却将刘裕的两个儿子处死。刘义符荒淫无道,不理朝政。为了江山社稷和报答刘裕的知遇之恩,四人可以废除宋少帝的帝位,但是没有必要处死宋少帝。况且,刘义真有什么错,还必须杀死?

2、四个人是奸臣吗?绝对不是奸臣。如果是奸臣,刘义符的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不正好给四人提供了掌控朝政的机会嘛。何必多此一举,废杀权力欲不强的刘义符呢?

3、废杀刘义符之后,四人谁都没有谋朝篡位,也许是四人实力都不够独大吧。但这个时候,对四人最有利的是,从刘裕的儿子们选择一个年幼的、不懂事的人登基,更有利于四人长期执政。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反而选择精明能干的刘义隆继位。说明,他们是真心为国家着想。

4、权力是一味毒药,皇帝和顾命大臣很难共存。

精明的刘义隆当皇帝了,这个时候,四个人表现的有点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如果一心为公、想保全家性命,那么就彻底交权、退隐山林,对皇帝没有威胁了,刘义隆也许会放过四人。

然而,四人也想保全自己,期待和皇帝和平共处,权力共享,手段也不够狠,决心不够大,最终被宋文帝逐一清除。

权力就是一味毒药,不可能共存的,开工没有回头箭,当四位忠心的顾命大臣为了江山大局,废杀刘义符之时,权力就不能再失去,能够废立皇帝的大臣,只要存在, 就是对新皇帝的一种威胁,宋文帝是断然不会允许其存在的。

权臣的下场只有两种,一种是曹操、刘裕那种,成功的忠臣,始终掌控着权力,最终取而代之;另一种是董卓、尔朱荣那种,失败的奸臣,身死族灭。

而谢傅徐檀四人,这种忠心的顾命大臣或权臣,即使一心为公,谁又能理解呢?结局悲哉。毕竟能像诸葛亮与刘禅那样的搭配,并不多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