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個人與社會!北大與北大醫學部究竟有何不同?

觀實rom入駐今日頭條已一月有餘。廣泛嘗試了悟空問答、抖音短視頻、頭條號。從目前的體驗來說,悟空問答的提問質量和評論質量還有提高的空間。同時,對於一些相關問題還是有些許憂慮的。

觀實rom,含義是觀察客觀真實的世界,romedia,r為reality,o是observe的意思,media即傳媒的意思。希望能為粉絲帶來客觀真實的信息,最好還能有點用處。

考慮個人與社會!北大與北大醫學部究竟有何不同?

觀實rom

以最近悟空問答的使用,回答了一個“北大和北大醫學部究竟是什麼關係?考上北大醫學部算不算是考上北大了?”,我作出了從行政、專業特質、培養週期三個角度來回答了該問題。


考慮個人與社會!北大與北大醫學部究竟有何不同?

問題截圖


但是,所獲得的評論,要麼是不經思考的戲虐,要麼執念於分數;簡言之,從未思考過醫學專業本身,以及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有的只是分數低於校本部的單點,沒有用過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在此,我想集中就該問題,做一次系統性表述,解答該問題,同時會包含社會、個人、發展的關係。


考慮個人與社會!北大與北大醫學部究竟有何不同?

觀實的回答內容

第一點:醫科分數低於北大校本部,理科基本都是老大。醫科沒那麼靠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考慮個人與社會!北大與北大醫學部究竟有何不同?

問題提問

醫學不單單是理科,理科生命科學、臨床醫學只是工具,還需要以人文循證為重要輔助,實時改革相應治療標準和體系制度反饋。

第二點:醫學培養週期長,要求高,風險大

醫學上培養週期大部分在8年到10年,主要是由於課程專業度和醫學經驗累積要求所決定的。不同大學其它類目的通識教育。醫學培養週期這麼長,且因為課程難度問題,還有人存在無法畢業的風險,對於家庭而言,更是多年沒用辦法產生相應的收入。對於許多家庭,醫學從來不是最優選擇。

尤其是海內外差異,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醫生、護士一直是高收入群體,是最穩定的中產人群。在國內,相比較之下待遇並不算優厚,同時還有被醫鬧的風險。即使是醫生本身也一直有人說:“不希望下一代再學醫了!”。不希望下一代從事自身職業,是很麻煩的,缺少傳承。

第三點:醫療是保障人最基本的生存權的

醫療是保障人最基本的生存權的,這意味著有人需要不計經濟價值投身於醫療行業,照護病患;面對“疫情”,面對人最討厭的血液、膿、糞便,這些都是需要醫生不計個人得失來研究的。總有人需要奮戰在保障生命與健康的一線,即使是犧牲生命。

考慮個人與社會!北大與北大醫學部究竟有何不同?

如果,都按照評論中的這些人,只著重眼前的分數,而不考慮自身的選擇,不考慮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不考慮一個行業的發展。你不學醫,我不學醫,誰來保障公眾的生存權和生命健康?分數考得高的,都去學金融,都想著經濟上的高收入和成功,是沒有前途的。

面對當前社會現實,北大醫學院較本部降低分數線,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得著學醫的門檻,讓優秀的學生投入醫療行業,造福國家、人民甚至是全人類。

考慮個人與社會!北大與北大醫學部究竟有何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