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3D打印上下游产业链 | 行业观察笔记

先是一张图

现有3D打印材料包含:

Stratasys、3D Systems、EOS、惠普等领军企业,以及巴斯夫(BASF)、杜邦等材料企业纷纷布局,研发生产出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生物活性材料、陶瓷材料等。

同时许多企业将纳米材料、碳纤维材料等与现有材料体系复合,开发多种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机填料复合材料、金属填料、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合金等复合材料。

而在3D打印设备领域,以Stratasys、3D Systems、GE等公司为代表的巨头和用户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并购等方式,加速布局增材制造产业。

行业巨头布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 单一设备商通过产业链整合,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Stratasys和3D Systems 分别通过全球并购,收购专用材料生产商、软件开发商、3D扫描仪制造商、服务提供商等数十家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

2. 大型用户企业直接布局增材制造领域,从用户向装备制造商或服务提供商转变。GE通过全球并购实现从增材制造应用向增材制造装备及服务供应商转变。GE从2010年开始布局增材制造技术,2016年收购瑞典Arcam和德国Concept Laser等公司,成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重要玩家,并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实现了增材制造零部件的规模化应用。宝马集团先后投资了Carbon和Desktop Metal, 并于2018年5月斥资1000万欧元打造增材制造园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