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吳亦凡新歌因為“難聽”登上了熱搜?沒那麼簡單

聽完鹿晗吳亦凡新歌,看到有人說,“除了流量+流量,沒有別的驚喜”


這句話讓我思考了下,流量(非貶義)歌手是否應該繼續擁抱流量歌手?如果有忠於作品的好的合作,是應該;如果只是流量的疊加效應,我覺得不應該。


很簡單,流量的疊加無非是粉絲自嗨,捆綁營銷,但不會有更廣闊的口碑層面的傳播,也就是說不會出圈,甚至還會有流量反噬,比如隨著新歌上熱搜,緊跟其後的熱搜是“難聽”。往往是1+1<2.


鹿晗吳亦凡新歌因為“難聽”登上了熱搜?沒那麼簡單


我個人覺得流量歌手(非貶義)應該擁抱有才華的獨立音樂人/樂隊。比較好的例子就是易烊千璽和太一合作的《再一,再二,再三》、和橘子海合作《冷靜和熱情之間》,都是好作品。


想要打破對流量歌手的偏見,前提一定是流量歌手有好作品。有了作品,就不用解釋自己家哥哥多努力。


其實,鹿晗吳亦凡新歌因為“難聽”登上了熱搜,沒那麼簡單。


有人說,#鹿晗吳亦凡新歌#和緊跟其後的#難聽#是反向營銷,目的是把這首歌炒火。是否有罵名不重要,最後能被更多人聽到,獲取流量,才是目的。


想說四個字:

大可不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