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棒”三個字,是中國家長給孩子最毒的“毒藥”,別不在意

新一代父母推崇"鼓勵教育",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極盡溫柔,平時與孩子的對話也很正面,他們每做成一件小事,都會得到父母的肯定。

一句"你真棒"成為了很多家長的口頭禪。這是一件好事嗎?也許很多人都會回答:當然是。

孩子在父母的肯定裡得到了勇氣和信心,一定繼續努力。但事實上,遠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般美好。

“你真棒”三個字,是中國家長給孩子最毒的“毒藥”,別不在意

你真棒三個字,是中國父母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小林的兒子今年五歲了,從小到大她就是採用鼓勵式的教育,對孩子十分耐心,孩子做錯事了從來不責罵,做對了就會給予肯定。

孩子也很喜歡得到媽媽的誇獎,每次不管做了什麼事情都會向媽媽投來期待的目光,只為了得到一句你真棒。

孩子在媽媽的鼓勵之下倒也很積極,平時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聽從媽媽的指揮,但做完之後必須媽媽誇獎,否則就會不開心。

“你真棒”三個字,是中國家長給孩子最毒的“毒藥”,別不在意

但是慢慢的,小林發現兒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敏感,如果哪一天做錯事情了,小林只要稍微沉一下臉色,兒子就彷彿天塌下來一般。

扁著嘴巴眼睛裡含著熱淚,一副快哭出來的樣子,弄得小林只好去哄他。

後來漸漸的,兒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有時候小林說話大聲一點,兒子也會問一句:媽媽不喜歡寶寶了嗎?寶寶不棒了嗎?

“你真棒”三個字,是中國家長給孩子最毒的“毒藥”,別不在意

一開始小林還想不明白為什麼兒子如此敏感,但通過一位資深的育兒的分析她才明白,盲目的鼓勵孩子並不可取,時間長了只會導致孩子敏感多疑。

尤其是那些不管任何場合,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事情,隨口就對孩子誇獎的方法,更有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往極端的方向發展。

然而隨著盲目的推崇鼓勵教育,"你真棒"三個字,成了中國父母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你真棒”三個字,是中國家長給孩子最毒的“毒藥”,別不在意

孩子到底該不該誇

從前的父母喜歡採用棍棒教育或者貶低教育來激勵孩子,導致他們信心全無,與父母之間關係惡劣。

所以現在的人又開始鼓勵孩子,誇獎孩子,這些行為自然是可取的。然而如何有效正確的誇孩子,卻是一個值得引發深思的問題。孩子到底該不該誇,怎麼誇?

1、針對性誇獎

有些父母對於鼓勵教育的理解過於片面,生活中孩子不管做了什麼事情,他們隨口就誇。

哪怕吃飯、穿衣這樣很平常或者說本該孩子做好的小事,家長們都會誇張的說一句"你真棒"。

若是在這種事情上實行鼓勵教育大可沒有必要。真正的鼓勵,應該等到孩子做出有意義的事情。

比如幫助了他人,或者自己完成了一件手工藝品,再來誇獎也不遲。

“你真棒”三個字,是中國家長給孩子最毒的“毒藥”,別不在意

2、逆境中誇獎

誇孩子並不一定得在他們做對了某件事情的時候才能進行,相反孩子若是因為某件事情沒做好,感到沮喪和低落時,父母也可以適當的誇獎。

比如當孩子考取了比較差的成績,按道理等來的應該是一頓罵,但家長如果可以肯定他們,並且告訴孩子下次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相信這樣在逆境中的誇獎,比平時的盲目誇讚要來的有效果。當然,在誇完孩子以後,作為父母還得和孩子一起努力,找出失敗的原因,下次再勇敢面對。

“你真棒”三個字,是中國家長給孩子最毒的“毒藥”,別不在意

鼓勵教育之所以如此盛行,一定有其原因和道理。如今之所以有反對的聲音是因為有些家庭,一家老小都參與到其中來。

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事情都是一頓盲目的誇,完全起不到任何效果,可能還有反作用。所以家長們,實行鼓勵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尺度和分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