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上說小朋友養的蠶生小寶寶,專家較真:不準確,是先產卵

——梁寶松/文

有知識真可怕

今天,打開頭條,發現了一則華商網推出的文章,講述了一個西安市11歲的男孩,養蠶,賣蠶,給媽媽買甜甜圈的故事,說實在話,故事很溫馨,可能會激起幾代人美好的回憶,可是,這裡邊卻發生了一個致命的科學錯誤!我摘錄了裡邊的一段話:“4月25日下午,華商報記者來到成於宣家裡,成於宣拿出自己養的蠶。一個扁平的木製盒子裡(無蓋),數不清的蠶在桑葉上蠕動。“大概算了一下,有2000只。”成於宣的爸爸成先生說。

新聞上說小朋友養的蠶生小寶寶,專家較真:不準確,是先產卵


成於宣一邊拿出桑葉喂蠶,一邊講述自己的養蠶故事。“去年10月,我看我們班很多同學都養蠶,就讓媽媽幫我買了10只蠶回家,小區裡有兩棵桑樹,我和爸爸就去找桑葉給蠶喂。”成於宣說,“一開始喂著很輕鬆,但不知道啥時候,蠶就生寶寶了,蠶越來越多。”

我小的時候,也喜歡養蠶,那時候,是找同學,討要粘在軟紙上的幾顆蠶卵,揣在貼身衣服的口袋裡用體溫孵化,每天看看,黃色近乎透明的卵泡內,開始出現了一個小小的黑點,那個黑點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大,等到某一天,卵上裂了個口子,小小的蠶寶寶,灰不溜秋地爬了出來,在慢慢地蠕動,我就會用一個僅僅保留著頭端羽絨的羽毛刷,把剛剛出生的蠶寶寶小心地掃進已經鋪好了嫩桑葉的小盒子裡,以後,每天定時查看,更換新的桑葉,倒出來蠶砂(蠶的便便),沒事的時候,趴在盒子上,用耳朵仔細傾聽,可以聽到沙沙的蠶吃桑葉的聲音。

新聞上說小朋友養的蠶生小寶寶,專家較真:不準確,是先產卵


隨著時間的推移,蠶寶寶慢慢長大,大概每週都會蛻皮一次,每一次蛻皮,蠶寶寶都會長大,顏色越來越白,食量越來越大,到了快成年的時候,放進去桑葉之後,會聽到如下小雨一樣的聲音,瞬間就可以看到桑葉被蠶食的千瘡百孔,或者沿著桑葉的脈絡被蠶寶寶一口一口地蠶食如地圖之狀!這也就為我後來在給患者講解乙肝危害,猶如病毒蠶食肝臟一樣,形容初時不知,等到覺察已為時已晚的道理!到了蠶寶寶徹底成熟,它們會停止進食,排出體內所有的蠶砂,拿起來這樣的蠶寶寶,對著光線過來的方向觀察,通體透明,那裡邊都是產生蠶絲的液體。再接下來,蠶寶寶就會找到盒子的角落,一些枝叉,或者人為放進去的紮成三角錐體狀的高粱杆架子,開始搖頭晃腦地吐絲,作繭自縛,把自己困在了五顏六色的繭內。再後來,搖動繭,會聽到裡邊的聲響,那是蠶寶寶已經化作了蠶蛹,再後來的某一天,蠶蛹化蛾,在繭的一頭咬開一個圓口,白色的蛾子就從繭內爬出來,小肚子的公蛾和大肚子的母蛾快速煽動著飛不起來的翅膀,互相尋找到滿意的對象,尾部相連,很長很長時間,才完成交配,這時候的母蛾子,會在軟紙上產下一片數枚黃色透明的卵泡,完成增殖過程,就等著來年我們再去幫助它們孵化了。

新聞上說小朋友養的蠶生小寶寶,專家較真:不準確,是先產卵


我上中小學的年代,因為文革的關係,並沒有系統學習過生物學課程,出於愛好,我自學了生物學,知道了昆蟲的生命週期,像蠶,就屬於全變態,從卵、幼蟲、蛹到成蟲,再回到卵。像蝴蝶等都屬於全變態昆蟲;而知了,就只經歷卵、幼蟲(爬叉)和成蟲(知了),這叫做半變態昆蟲。

講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吧?無論是全變態的昆蟲——蠶,或者是半變態的昆蟲——知了,它們的幼蟲是不可能生出來幼蟲的,所有的繁殖增加過程,都是產卵那個階段產生的!

如果我是華商報的記者,這篇文章應該這樣寫:小男孩頭年買來了10條蠶寶寶,養成後結了繭,蛾子生出來很多的卵,今年,孵化出了幾千條蠶寶寶,開始的時候,蠶寶寶太小,食量少,還好應付,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蠶寶寶越長越大,食量驚人,尋找桑葉已經成了一大難題,於是,想起了賣蠶寶寶的想法........。

一個人,你可以沒有養過蠶,但是,你不可不讀書,不可沒有知識,如果你再用錯誤的知識去誤導大眾,是不是有點讓人不可接受呢?沒有知識真可怕!(本號總顧問梁寶松教授,1984年畢業於河南醫科大學本科,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教授)

小編微信:zyystuandu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