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醜鳥畫稿,呆頭呆腦,無章無法,為何卻能價值千萬?

齊白石的醜鳥畫稿,呆頭呆腦,無章無法,為何卻能價值千萬?

齊白石晚年曾無奈地說:"予年七十八矣,人謂只能畫蝦,冤哉!"誠然,齊白石的墨蝦堪稱一絕,也最為世人津津樂道,但倘若認為他只會畫蝦,那就謬之千里了。花鳥蟲魚、山水人物,在他的筆下皆顯得栩栩如生,妙趣盎然,齊白石總能以鬼斧神工般的技法博得眾家掌聲。

齊白石的畫是不追求精雕細琢的,那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天然獨成的線條與色彩,無不彰顯著他的天真浪漫。齊白石主張藝術的妙就在那"似與不似之間",不求形像,但求神似,平中見奇。所以我們在欣賞齊白石的很多畫作時,總能感受到那股古樸與粗獷之風,然而,很多人卻無法理解齊白石的一幅醜鳥圖,因為它實在是"粗獷"過頭了!

齊白石的醜鳥畫稿,呆頭呆腦,無章無法,為何卻能價值千萬?

上面這幅潦草不已的禿鳥,便是飽受爭議的畫作。乍看之下,的確不盡人意:歪歪扭扭、不連貫的線條,禿頭禿腦的腦袋,略顯臃腫的身軀,還有那兩隻粗壯的爪子。總體來說,這幅畫非常簡陋,僅由身體輪廓和一隻眼睛構成,假如讓不明真相的人來賞評,想必有大概率會被認定是某個兒童的塗鴉之作吧?

不過,這些只是我們的直觀印象,在鳥旁還有數行題字,從中我們可以知道齊白石畫此篇的緣由:"己未六月十八日,與門人張伯任在北京法源寺羯磨寮間話,忽見地上磚紋有磨石印之,石漿其色白正似此鳥,餘以此紙就地上畫存其草,真有天然之趣。"

齊白石的醜鳥畫稿,呆頭呆腦,無章無法,為何卻能價值千萬?

張伯任是齊白石的學生,1919年二人在法源寺門外侃大山時,齊白石忽然發現地上磚紋像一隻鳥,於是便將其記錄了下來。而且齊白石明確說明"存其草",這只是畫稿,與正經的畫作有所區別。他經常這樣做,先潦草勾勒幾筆,待到閒暇時再覓其精,但不知為何此鳥並未得到再次重生的待遇。

然而,一百年過去了,雖然它仍舊是那隻呆頭呆腦、無章無法的醜鳥,但是它的地位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7年,齊白石去世後,家人將其捐贈給了北京畫院;1988年,這隻鳥脫穎而出,被選入《北京畫院秘藏齊白石精品集》之中,從此它走進大眾視野;進入21世紀以來,此鳥越來越受歡迎。

齊白石的醜鳥畫稿,呆頭呆腦,無章無法,為何卻能價值千萬?

在2010年北京畫院的畫展中,主辦方以"真有天然之趣"為主題,將畫稿置於核心展覽區進行展示;再後來,這幅畫被命名為《磚紋若鳥》,這隻鳥也有了"趣兒"的名字, 它幾乎成為了畫院的鎮館之寶。"醜鳥高飛"現象的背後,與齊白石一直秉持的藝術主張是分不開的。

自五十多歲,齊白石開始追求"衰年變法",力求在作品中形成真我、真趣,而此鳥恰恰就包含了齊白石對"真"和"天然"的理解,成為他對藝術理念最真實最有力的一次實踐。齊白石的筆下沒有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但也不是庸俗不可的下里巴人,而是生活中隨處可見卻又容易被人忽略的樂趣。

齊白石的醜鳥畫稿,呆頭呆腦,無章無法,為何卻能價值千萬?

就拿"趣兒"來說,假如旁人所見法源寺地磚有瑕疵,或許會嫌棄工程質量差,而齊白石看到的卻是缺陷背後的生活情趣。正因為如此,《磚紋若鳥》畫稿才能成為鎮院之寶,它的價值才能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這幅畫稿被齊白石帶在身邊長達四十餘年,是他轉變畫風的重要見證,可見齊白石對它的珍愛程度。

也因為如此,它沒有參加過拍賣,但鑑於齊白石以往鳥類題材作品的成交記錄,基本每隻鳥的價值都在千萬以上。不過,這並不能以此衡量"趣兒"的價值,畢竟它已經成為了名畫,且它的研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不知大家覺得這隻鳥畫得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