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不應專制,因為家長的警告,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本文由小何聊孩子成長原創首發,禁止轉載

親愛的讀者大家好,我是小何,歡迎大家閱讀關注,祝大家度過愉快的一天。作為家長,你也許會認為,在家裡,自己就是絕對的權威。你時刻為孩子所交的朋友、所選擇的專業或者他們的興趣愛好擔心著,提醒他們不要作出錯誤的選擇;你甚至會擔心孩子每天的衣著,時時刻刻告誡他們,並提出自己的要求。因為我們的提醒和警告,孩子們失去了思考的機會,放棄了選擇的權利,更忘記了反對,他們會像我們通常告訴他們的那樣勸慰自己:“爸爸媽媽這樣做肯定是好的。”或者以為“聽爸爸媽媽的話,就不會吃虧”,而不再思考和探索。

父母的愛不應專制,因為家長的警告,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如果你是這樣的家長,那麼你就已經進入專制的怪圈,你會變得越來越武斷,作抉擇的時候也越來越主觀。甚至會把說一不二、不允許任何人提出反對意見,作為樹立自己至高無上權威的手段。於是,你會找各種理由駁回孩子的任何請求:“你不能……否則你將後悔莫及。”“跟你說,你還不信,這樣做,你永遠都不會成功。”“你要明白我要你這樣做都是為你好。”

父母的愛不應專制,因為家長的警告,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女兒在母親的要求下,每晚九點鐘上床睡覺。週末的時候,外婆來看望外孫女,祖孫倆一起興致勃勃地看電視。時間剛過九點,母親說:“寶貝,你該去睡覺了,九點過了。”外婆有些不捨得,替外孫女求情:“今天是週末,明天不用上學,就讓她陪我多看一會兒吧。”這個時候,跟大多數母親一樣,她沒有同意。女兒非常失望,不情願地站了起來。母親很高興:“這才是乖女兒嘛,乖女兒要聽媽媽的話。”“是嗎?聽媽媽的話才是乖女兒嗎?”女兒問道。“那當然!”女兒有點詭異地笑了:“那你是不是乖女兒呢?你都不聽外婆的話。”母親一愣,訓斥道:“我還不是為你好!你還頂嘴!”

父母的愛不應專制,因為家長的警告,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這個頂嘴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這個母親就是我。事後,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中。不經意間,我就成了一個濫用權力的專制家長。專制的父母嚴格地限制孩子的活動,無比詳盡地為孩子設計了人生路上的一個個目標,無論孩子願意不願意,都必須照辦。並且固執地以為,這樣做就是愛孩子的表現。

父母的愛不應專制,因為家長的警告,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有個孩子讀高中,面臨高考的專業選擇,他和父母之間發生了激烈的衝突。他從小酷愛美術,但是父母都在教育領域,他們認為,如果孩子選擇教師專業,那麼畢業以後,他們就可以憑著自己的社會關係,把孩子安排到普遍看好的一所學校。孩子告訴父母,他的理想不是當一名教師,而是做一個畫家。父母有些惱怒:“做畫家有幾個能成名的?做教師工作穩定,我們還有能力照顧你,這不都是為你著想嗎?你怎麼那麼不聽話呢?”

父母的愛不應專制,因為家長的警告,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迫於壓力,他最終報了教師專業,並且順利地考上了大學。不過,他一直都不開心。他的父母卻始終認為自己當初的高壓是正確的,孩子能夠迷途知返,也很讓他們欣慰。可是,他們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心願,根本不瞭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反而欣慰地認為,這樣的孩子才不會給他們丟面子。這樣的父母把自己和孩子緊緊地捆綁在一起,所以,他們以為自己感覺好、自己有面子,孩子也一定會感覺很好,會非常驕傲。

父母的愛不應專制,因為家長的警告,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他們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分開,不明白自己的需要並非孩子的需要,卻以為給了孩子最好的愛。其實他們的付出,純粹是為了自己的目的,既非孩子所願,也非孩子所想。這樣的愛不但幫不了孩子,反而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因為父母的專制,有的孩子在青春期產生激烈的反叛行為,甚至為了和父母作對而走上歧途;大多數孩子則完全失去自我,一味地順從。如果遇到什麼困難和衝突,這樣的孩子就會產生強烈的自責。他們在各種人際關係中處於被動的局面,從來沒有自己的意見,也不去想自己有沒有不同的意見,更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們早已習慣了聽從別人。

父母的愛不應專制,因為家長的警告,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據一位心理學家所作的大量調查發現,中國人,無論是出生在美國的中國人,還是長大後到美國工作和生活的中國人,他們的學習成績無疑都是最優秀的,比同齡的美國人優秀得多,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比任何一個美國人差。但這些優秀的中國人多數都被美國人領導著。這樣的情況出現在微軟、出現在IBM,同樣也出現在許多美國的大學裡。很多中國人,他們為團體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們的位置無可替代。但是,他們只能支配所熟悉的領域裡的那些技術問題,卻沒有能力支配別人,也沒有能力支配依靠聰明才智創造出的產品。因此,從公司的總經理、總裁,一直到部門經理,甚至是公司裡研究項目的主持人,大多數都是美國人。

父母的愛不應專制,因為家長的警告,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這位心理學家隨即調查了大多數中國家庭的教育模式,按照鮑姆琳德的標準,這些家庭普遍介於專制型與權威型之間,而偏向於專制型。毫無疑問,這些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下健康地成長,並且相當有成就。但他們因此也放棄了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權利,漸漸地習慣了被別人支配,習慣了不去思考,只按照別人的命令生活和工作。而且,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這樣的家庭教育模式、這樣的家長恐怕都很難改變。

父母的愛不應專制,因為家長的警告,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機會

毫無疑問,每一位家長在內心深處都有著一份深深的愛,但是我們不得不提醒家長們,給孩子一種反對的權利,給孩子一種選擇的自由,給孩子一個探索人生的機會,不要讓愛成為專制的理由,不要讓你的孩子只能依靠命令生活,讓我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孩子,卻又給他無限的自由。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今天就聊到這裡,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轉發,點贊,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