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内宅轶事——内宅禁地的生活

大家好,这里是圣城小事,持续更新传说故事、趣闻轶事,欢迎关注!!! 您的关注,是我天天向上的动力!!!

占地二百多亩、厅堂楼阁四百六十多间的孔府,主人只有四个,陶氏、孔德成三姐弟,主要居住区域就是内宅。

进了孔府的大门,从中路一直往前,经过二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以及六个大院落,就来到内宅门前。

内宅是孔府的禁地,绝对禁止随意入内,在从前,内宅门上曾贴过这样一条谕告:“圣府内事关重要,无论何人不得擅自入内,如有违犯轻者司察处,重者定予严惩不贷。”在孔府的数百名仆人中,只有十几人可以进去。内宅的大门两侧排列着雁翅镗、虎尾棍、金头玉棍等刀枪剑戟、刑杖棍棒,很像京剧里的道具。但这并不是演习,而是为了维护孔府的尊严,这些武器表示如果有人冒失闯进去,就犯有杀身之罪。

孔府内宅轶事——内宅禁地的生活

孔府平面图

因为不许随意进入内宅,特别是男仆不能入内,大约光绪年间,孔府曾遭“回禄灾”(火灾),是内宅李由于蜡烛烧着幔帐引起的,着火后,由于内宅人手少,而且多是妇女,外面人离得远,有些稍近的,听到里面呼救也不敢近来,结果大火蔓延开,烧了三天三夜,七座楼房都化为灰烬,楼房是木结构的,火苗窜的很高,那时候没有消防队,水源远而少,真是束手无策。孔府里救火的办法就是在地上堆了好多堆钱,谁挑来一担水浇在火上就到钱堆那抓一把钱,也不用数,能抓多少抓多少,然后再去挑水,回来再抓钱,专派了好多当差的负责往钱堆上堆钱。曲阜远远近近的老百姓都来挑水救火。据说,火灾后重修孔府花的银子,比明朝修一座曲阜县城还多,还不算被烧掉的字画、古玩、财物以及救火中买水用的钱堆。

这次火灾后,曲阜城里有了消防队,那时候叫天衣社(取天一生水之意?),在鼓楼附近,民国初年,孔府又着了一次火,因为发现及时而且有了天衣社,当天就扑灭了。

几次火灾,孔府并没有接受教训,水源仍很少,男仆仍然不许进入内宅。在内宅门的旁边,有一道流水石槽,从墙外通到内门去,水夫将水倒进水槽,水就沿着水槽流进了内宅。

孔府内宅轶事——内宅禁地的生活

水槽

在内宅大门口左右两条黑漆长凳上坐着十余名看内门的当差,他们也不能进去,只在内宅门口活动,遇到有贵客道来,他们就站成一排垂手恭立,由领班的拉着长声向里面通报:“某某太太到”,然后再由里面的老妈子出来迎进去或者挡驾。

按照府规,如果贵客是乘轿车来的,就在角楼旁小东门停下,换乘孔府内的小轿子抬进内宅。这种轿子和《红楼梦》里林黛玉进贾府时乘的小轿子完全一样,蓝呢罩,一个座椅,小而轻便,前后两个人抬,只在孔府内使用。

孔府内宅轶事——内宅禁地的生活

小轿子

陶氏外出一次很麻烦,在孔府内乘坐小轿子,除了轿夫外,还有一名当差的扶着轿杆,经过哪道门,哪道门上看门的就要站成一排恭敬迎送,还要由领班的上前打千问候,说:“给老太太请安!”然后后退三步,回到队伍里,小轿子则继续前行,最后到角门换乘大轿车(轿子)。大轿车前面有一个骑马的当差开路,叫顶马。如果是晚上,则顶马在前面,左右还有打灯笼的,灯笼上印着袭封衍圣公府的字样,顶马后面至少有八个荷枪实弹的警卫士兵,后面才是陶氏的轿车。轿车很有讲究,拉车骡子的鞍是由珐琅制成,缰绳紫色的,车身很宽,左右两个大玻璃窗,夏天换乘纱窗,冬天,车棚子里面是灰鼠皮的。外面两边的脚踏板上站着车夫和一个当差,前边车辕上盘腿坐着个老妈子手拿着陶氏用的银制水烟袋,她专门给陶氏点烟的。轿车后面则跟着十多名跟班的当差。

由于内宅轻易不让人进去,所以人们对于内宅生活非常好奇,总觉得十分神秘,其实在清末民国初期,孔府内宅里面无非就一个妇女和三个小孩儿,过着平淡乏味的生活。

【注】深宅大院里,也许有神秘的故事,但大多还是枯燥与平淡吧,这还是公爵人家,如果是皇宫内部,可想而知那种环境,堪比坐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