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狠人李叔同:從風流公子到一代高僧,狠起來連自己都怕

“哀遊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這首《夢》,是李叔同在母親王鳳玲葬禮上用鋼琴吟唱的,這樣獨特的方式在當時轟動一時。今天要講到的這個人就是富有傳奇色彩的李叔同。

民國第一狠人李叔同:從風流公子到一代高僧,狠起來連自己都怕


一、 前半生於凡塵種種,如煙飄離

李叔同,又可叫李文濤,字息霜。1880年,李叔同出生於天津的一個鉅富鹽商家庭,據傳在他出生那天,有喜鵲銜松枝至,家裡人都認為他必是棟樑之才,是天降祥瑞;他也常懷感恩,攜帶著這顆松枝。

父親李世珍曾當過官後來辭官繼承父業,李家到李叔同這一代已經是鐘鼎之家。李叔同從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受到家裡人誦佛經的影響,他小小年紀就能背誦出佛經,同時早早接受學業的啟蒙,時常有所感悟並作詩,聞名於鄉鄰

5歲時喪父,因為母親是小妾的身份,他沒有什麼朋友,就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這樣的他慢慢長大,長成了一個頗有才情的翩翩少年郎。受母親愛看戲的影響,他也十分愛看戲,時常流連於戲園子。在他十六七歲的時候,他迷戀上了

名伶楊翠喜。少年的喜歡總是那麼的狂熱,他和楊翠喜時常互通詩文,你儂我儂。

民國第一狠人李叔同:從風流公子到一代高僧,狠起來連自己都怕

年輕時照片

好景不長,他母親看到了自己的兒子如此沉迷於一個戲子,十分著急。便在李叔同18歲的時候,讓李叔同娶茶商之女俞蓉兒為妻,而楊翠喜最後則是成為他人妾,兩人被現實打敗而分離。婚後第二年,李叔同曾刻章支持過維新變法,後來維新變法失敗了,外人謠傳李叔同為康梁同謀,為了避禍,他帶著母親和妻子來到上海。

在上海,他依舊沉浸在紙醉金迷的生活中,他與滬上名流相交往、進詩會、辦文社、創辦“上海書畫公會”,日子過的很是逍遙自在。而他的妻子俞蓉兒也是恪盡職守照顧他的母親,還為他生了三子,只是最大的孩子不幸夭折,只留下兩個孩子。這樣看來,他的生活是十分圓滿幸福才是。


可是他依舊時常感覺到自己很孤寂,直到他又遇到了一個女人。這個女人是上海有名的詩妓:李平香,此時兩人皆是風華正茂,歲月正當好。他們常常席地而坐,飲酒作詩,在這個女人這裡,

李叔同感受到了心靈的一絲絲藉慰。兩人相交甚篤,互為知己。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很久,直到後面發生了一件事,情況才開始轉變。

1905年,李叔同的母親王鳳玲因病去世。他因為外出買棺材,未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而悲痛不已。他把母親安葬迴天津,隨後安頓好妻子和兩個孩子後,便與李平香和平分手,東渡日本留學

民國第一狠人李叔同:從風流公子到一代高僧,狠起來連自己都怕

在日本,他改名為李哀。他學習話劇,和同學創建了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並曾經扮演過茶花女等角色,曾受到眾人的讚賞。後來他又退出“春柳社”,專心學習畫畫和音樂,並結識了第二位日本妻子誠子。

1911年,李叔同帶著誠子回國,這時才發現家道中落。為了養家,他兼任數職,閒暇時從事金石研究,詩文創作。在這段時間裡,他的藝術生涯可謂是進入全盛階段。

教育上,他教出了豐子愷,潘天壽,吳夢非等學生,這些學生後來在其他領域都成為了大家;

音樂上,他是第一個引進西方樂理並由五線譜編曲的人

繪畫上,他是第一個引進西方美術,並且是引領中國新的美術征程的人

在篆刻和話劇,他也是最早的

引領者

在書法上,他的字別出心裁,獨具一格,是當時文人皆想要的作品。

民國第一狠人李叔同:從風流公子到一代高僧,狠起來連自己都怕

李叔同與學生豐子愷和劉質平

這個時候的他已經算是名利皆收,嬌妻在懷,在世人看來已是幸福無比了,可是他依舊內心感到迷茫,這為他後半生常伴佛祖埋下了伏筆。


二、 後半生狠離紅塵,與佛相伴

1916年,36歲的李叔同聽到同事夏丏尊介紹的斷食養身法後,深感興趣,便出發去杭州虎跑定慧寺,嘗試此法。在這寺廟中,他常閱讀佛經,對佛理的頓悟更深了。1918年農曆七月十三日,38歲的李叔同正式出家為僧。

出家為僧震驚了當時整個中國的學界。在出家前,他並未告訴任何人,以至於他的好友,妻子聽到這個消息時如同晴天霹靂。

電影《一輪明月》中,有這樣的一個片段。李叔同日本的妻子誠子來找他,兩人最後於西湖相見,各乘一葉小舟,相對而望。

誠子想要挽留他,便問;“弘一大師,請問什麼是愛?

李叔同回道“愛就是慈悲

”,就決絕離去。

而誠子痛哭道“慈悲對世人,為何獨傷我”,然而回應她的只是西湖縹緲的霧。

民國第一狠人李叔同:從風流公子到一代高僧,狠起來連自己都怕

可是李叔同狠心傷的又豈是誠子一人呢?李叔同出家後曾給家中寄來“南無阿彌陀佛”的字樣,勸說家人信佛,囑咐孩子做事就要從事教育行業

,此後再無音信。但是家人依舊偶爾會給他寄信,他看都不看就讓原路返回。

他不曾想過他的原配妻子俞蓉兒這個傳統的女人,在那樣新舊交替的時代,得扯著兩個孩子艱難度日,小的孩子甚至連接受教育都很是困難。他當真是鐵石心腸,一入佛門紅塵皆拋,自己尋找靈魂的安寧處,而不管不顧後代的命運

面對友人和其他喜歡他作品的人,他也同樣是狠心的。為了避免讓自己的心受到俗世影響,他誰都不見,在自己的禪房貼上“雖存若歿”,已阻止親朋好友的看訪。

民國第一狠人李叔同:從風流公子到一代高僧,狠起來連自己都怕

他不僅對其他人狠心,他對自己也十分狠心。我們都知道,由儉入奢易,而想要由奢入儉是難上加難。李叔同出家後的生活極其簡單,所用的生活用品二十多年從未換過,一件衲衣縫縫補補了二百多處,一年四季都穿著補綴的羅漢鞋。他一天只吃兩餐,吃食一般是白開水煮菜,且一頓只吃兩個菜。同時他對自己每日作息時間也是非常狠的。無論在何地,他都堅持“過午不食”,下午準時打禪,一到黃昏就睡覺。


三、 圓寂感悟:悲欣交集

李叔同和同時代的其他文人不一樣,他是那個時代裡特立獨行的人

在他15歲的時候,就誦出了這樣一句話“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少年的他就已經意識到人生短暫終將如夕陽般落下,富貴也一樣終會消失。這樣的感慨,是這世間許多人活了一輩子也都不能意識到的。

民國第一狠人李叔同:從風流公子到一代高僧,狠起來連自己都怕

他固然狠,拋妻棄子,遠離金錢,放棄俗塵生活的種種一切,算得上那個時代的第一狠人。但就是因為他對自己的狠,才能成為一代律宗高僧。他入佛門後,潛心專研佛法,並校注唐代道宣律祖所撰“南山三大部”,同時寫了許多佛學著作,成為人人尊敬的佛學大家。試問如果他不對自己狠,他能有現在的成就嗎?假如他不狠心拋離紅塵,他能在佛學上有所造詣嗎?

1942年,李叔同圓寂,離開這世間前,他寫了“悲欣交集”這四個字。至於是何意,我們也不必過於去深究。他的這一生,活的肆意,活出了自己。而這位“民國第一狠人”的離開,則是中國學界中最大的損失


文/枕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