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風采 | 90後民警代碼戰“疫”情

一張F型辦公桌、一臺電腦、一面接近1米寬的曲面顯示器,這就是楊旭東的辦公桌。楊旭東是廣州市公安局科技通信處警務技術四級主管,疫情期間,這名90後的陝西小夥子,用手指敲下了上萬行的系統代碼,為全市抗疫情工作提供數據和平臺支撐,這是一名90後公安科技民警用代碼戰“疫”情的故事。

2020年廣州市推薦廣東省勞動模範候選人:楊旭東

(廣州市公安局科技通信處警務技術四級主管)

凌晨接到緊急任務是常態

最長2周時間沒有回家

2016年,楊旭東從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畢業,隨後進入廣州市公安局工作。提起他的工作,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用楊旭東的話說,“就是對機器寫代碼,並確定要敲什麼代碼;我們科負責廣州市公安局的基礎應用數據服務,除了日常工作,還會去各單位搞培訓或者交流。”楊旭東笑著說。實際上,楊旭東的工作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大作用。

疫情發生後,廣州市公安局迅速成立防疫數據分析專班。今年大年二十九,一年沒有回老家的楊旭東終於如願回到陝西,陪伴在了父母身邊。不過,平靜的日子很快結束了,他收到來自單位的通知:年初二必須返回崗位,開展疫情的相關數據分析工作。

接到命令,他二話不說,次日就拖著行李登上了開往廣州的列車。萬事開頭難,剛回到廣州,楊旭東和同事都沒有明確的工作思路,他只好每天畫流程圖、梳理數據,白天開會討論、晚上製作流程,第二天結合制定的流程再討論、再細化,最終才確定了工作方案以及為基層減壓的措施。

理清工作思路後,更忙碌的日子才剛剛開始,隨著疫情的發展,臨時增加的工作任務也變的更多了。楊旭東經常加班到凌晨3、4點,才剛躺下睡到6、7點,電話鈴就響起,又有緊急事件要處理了。有一天晚上,時鐘已快指到凌晨一點了,楊旭東還在梳理當日的工作,他突然接到上級發來的任務,關於南沙星夢遊輪涉疫情況,需要立刻協助政府衛健部門、疾控中心等單位,梳理信息,為全方位的排查提供數據支撐。楊旭東和兩名數據專班的同事,當天凌晨1點鐘開始處理,凌晨5點半,3人終於將數據整理完畢。“雖然很累,但是精神上很振奮,能夠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楊旭東說。

疫情期間,對楊旭東來說,這樣的工作節奏是常態,也是他入警以來最忙碌的日子,經常忙起來的時候,在電腦面前一坐就是10多個小時。楊旭東也曾連續2周沒有離開單位,在他的抽屜最下面一格,放著一套洗漱用品,困了就喝咖啡提神,忙到不能回家的日子,就支起放在辦公桌不遠處的摺疊床休息。

勞動者風采 | 90後民警代碼戰“疫”情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代碼戰“疫”情

用大數據分析精準定位疫情風險

疫情發生之後,廣州加強社區防疫工作,很多基層民警加入到社區“3人小組”,從事著繁重的疫情風險排查工作。楊旭東所做的事情,能夠優化一線民警的工作,幫助他們開展高效的疫情風險排查。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更清楚地告知一線民警,轄區內存在哪些風險及不確定因素。這樣,基層民警工作起來就能心中有“數”。如果沒有數據的支撐,社區“3人小組”將沒有明確的目標,只能挨家挨戶地排查,其壓力和工作量可想而知。“有賴於數據的支撐,原本需要5個人甚至10個人才能達到的工作效果,現在1個人就能達到;原來需要幹幾個小時的工作,現在幾分鐘就搞定了。這對於爭分奪秒的疫情防控工作,很重要。”楊旭東說。

雖然不在疫情一線工作,但是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楊旭東作為市公安局的防疫數據分析專班數據組骨幹,以“整合數據、精準預警,做實管控、服務防疫”為目標,全面整合各類智慧新警務數據應用資源,搭建廣州疫情數據分析專項數據庫共計220多個,為防疫阻擊戰提供了大數據支撐。

勞動者風采 | 90後民警代碼戰“疫”情

沒有人喜歡加班

看到成果就有動力繼續下去

從警近4年,楊旭東先後在多個科室的不同崗位上工作過,參與過專項調研,也為全局基層民警開展過送教培訓。多崗位的鍛鍊,讓94年的楊旭東快速成長為單位的技術骨幹,工作上也越發穩重踏實。

儘管楊旭東的工作在一般人看起來枯燥無趣,每天基本就是面對電腦敲代碼,但是他自己卻並不太在意這種“枯燥”和“勞累”。“如果有1000個人用我開發的系統,就會有1000人節省了時間,所以我覺得這些付出是有意義的。”楊旭東說。“沒有人會喜歡加班,但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我就有了繼續努力工作下去的動力。”楊旭東希望通過信息化手段,能夠為一線民警的偵查辦案、疫情防控等工作減負減壓。

在生活裡,和很多90後一樣,工作之餘,楊旭東也會抽時間運動、喜歡健身。疫情不結束,楊旭東的防疫工作也不能停歇,“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相信我們終能戰勝疫情,迎得春回大雁歸!”楊旭東說。

【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