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笛子|作者


樸素的樹|編輯

pixabay|圖源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氣到發抖,幾度淚目。

遼寧撫順,女孩童童被親生母親及其男友虐待整整三個月,幾乎喪命。

她被用開水澆頭,用鉗子一顆顆拔掉牙齒,還不讓她扔,逼她吞進肚子裡。還有用打火機燒嘴、鋼針扎腿、逼她吃貓糧……

童童全身是傷,數十處骨折,血肉模糊。

她才 6 歲。

傷成這樣,親媽過了 9 天才送去醫院救治。


經鑑定,童童傷情為1處7級傷殘,2處9級傷殘,1處10級傷殘。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來源:@新京報微博


童童姥姥曾問她,為什麼被打也不告訴自己,她說:

“不敢。

我要告訴姥姥就死定了。

姥姥姥爺都死定了。

全家都死定了”

被虐至此,童童還在想著要保護姥姥姥爺。

姥姥想報警,親媽還威脅她。

最後,姥姥還是親手報警抓了她們。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而童童的爸爸,和她媽媽18年離婚,童童判給媽媽,但期間一直是爸爸帶,今年1月才給媽媽帶。

他沒想到,自己親手把心愛的女兒送給了惡魔,看到孩子的傷,他想死的心都有。

看完這個新聞,我和很多網友一樣,不敢相信這是親媽能做出來的事,也無法想象這會給孩子留下多深的心理創傷。

每次談到原生家庭創傷,很多人都說,天下無不是父母,媽媽天生都是愛孩子的。

可是,一次次這樣的虐童新聞出來,你都不得不戳破這個天底下最大的謊言:

有的父母,不配為人父母。


有的父母,根本不愛孩子,也沒有愛孩子的能力。

萬幸的是,這個被虐的女孩,還有真正疼愛她的爸爸和姥姥,時刻陪在她身邊照顧她,童童也在慢慢康復中。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記者去採訪,童童會給關心她的網友們比心。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會笑著安慰大家說,現在就是好日子,如果沒有生病的話,她就去吃牛排了,但是現在沒有牙,吃不了。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如果沒有姥姥和爸爸,以及社會各界好心人的幫忙,真不知道,她該如何療愈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摺磨,又該如何獲得足夠的心理營養,來面對以後的人生。

這個事件,讓我想起一部9.4分日劇《母親》,劇情和該事件驚人地相似。

6歲女孩憐南,也是被親生母親和男友虐待,偶然機會被老師奈緒發現並“拐帶”領養,最終得到救贖。

當然,不是所有父母都這麼極端。但太多人都像她們一樣,在不被愛的環境中長大,一生都在尋找安全感。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故事。

希望能給從小缺愛的人,一點點力量。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媽媽,救救我”


乖巧懂事的憐南,在外人面前,總是笑得如天使般燦爛。

沒有人知道,這個6歲小女孩最大的夢想,就是去孤兒院。

因為媽媽的男朋友,每天都虐待她。

而媽媽,是知情者。

憐南曾哭著求她:

媽媽,救救我。

媽媽,救救我。

救救憐南。

但媽媽為了維繫自己的戀情,選擇忽略她的求救聲,對她說“如果媽媽幸福,憐南也會開心的吧”,希望憐南忍著。

憐南閉嘴了。她再也不會求救了。

她知道,媽媽“拋棄”了自己。

即便這樣,她也還愛著媽媽,還期待著媽媽的愛。

所以,她把自己逼成了一個要保護和討好媽媽的“小大人”,天天笑容滿面,把悲傷封鎖在內心角落。

被那個男人裝進垃圾袋密封著,媽媽發現後,她會笑著跟媽媽說:憐南在叔叔玩捉迷藏呢。

她身上滿是傷痕,老師來家訪,

為了保護媽媽,她都說是自己不小心弄傷的。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直到有一天,憐南被媽媽男友逼著穿上白色公主裙,還變態地給她塗口紅。

媽媽回家看到,不是衝上去保護她,而是拼了命打她,罵她“好髒”。

然後把她裝進滿是剩菜剩飯的垃圾袋,像扔一袋垃圾一樣,丟在足矣凍死人的馬路上,然後和男友去酒吧喝酒。

如果不是被她的代課老師奈緒及時發現,救了她,一個小女孩也許就這樣死去了,悄無聲息。

家,本該是一個人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卻變成了只想逃離的煉獄。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我想成為你的媽媽”

奈緒救了憐南,並且“拐帶”了她。

她想成為憐南的媽媽。

為什麼?

因為,她和憐南都有一個共同點:童年被親生媽媽“拋棄”。

由於被拋棄的經歷,她的“內在媽媽”是不愛孩子的,認為自己是不配得到愛的,是會給家人添麻煩的,不然媽媽怎麼會拋棄自己?

所以她從小就告訴自己,絕對不要當媽媽。

直到近40歲,依然單身,討厭小孩。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這樣的她,為什麼會放棄一切,甘願變成一個拐帶孩子的犯人,只為了成為她的媽媽?

因為,她的“內在小孩”一直渴望著媽媽的愛,害怕被拋棄的感覺。

所以當她看到和她有相似遭遇的憐南,就彷彿看到了年幼的自己。

就在那一刻,憐南被親生母親拋棄的絕望,喚醒了她內心深處被母親拋棄的痛苦。

她決定“誘拐”憐南,成為她的媽媽。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哪怕可能要坐牢,她也要馬上帶她逃離這裡,給她一個溫暖的家。

奈緒選擇保護被虐待的憐南,其實也是在保護小時候被拋棄的自己,那個依然活在陰影裡的“內在小孩”。

拯救憐南,也是理想的“內在媽媽”在拯救自己。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媽媽,會一直守護著你”

奈緒為憐南取了新名字——繼美,和“候鳥”同音,希望她像天上的候鳥一樣,自由地飛往幸福的地方,重生。

在拐帶她逃亡的過程中,奈緒一直努力學習如何做一個好媽媽。

繼美被虐待造成的心理創傷反應,奈緒都試著一一接住,慢慢填補她缺失的安全感。

奈緒每次出門,會告訴她自己要去做什麼,讓繼美安心。

因為辦事要晚回家的時候,會跟繼美說對不起。

給她做好吃的飯菜,陪她睡覺,聽她說話,讓她感受被愛的感覺。

繼美害怕媽媽會被警察抓走,想偷偷坐車從東京回那個恐怖的家。

但奈緒告訴她:就算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兩個人也沒關係,只要我們在一起,就是我們的家。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繼美的生母跑來東京找到了憐南,要接她回去。

面對質問自己為什麼不回家找媽媽的生母,憐南很平靜地告訴她:

憐南去天國了哦。

我叫繼美。

你,已經不是我媽媽了。

在那一刻,她真正在內心重新選擇了自己的媽媽。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生母走後,繼美還在故作堅強,習慣性強裝笑容。

但奈緒知道她內心的傷痛,心疼地抱住她說:

“不用勉強自己笑。哭吧。”

媽媽理解你,媽媽看見了你的悲傷、委屈、痛苦,媽媽會一直在你身邊,不要怕。

繼美終於敢放聲大哭出來。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即使奈緒最後被抓了,被迫要和繼美分開,她依然堅定地告訴她:

就算繼美長大了,變樣了,媽媽還是會認出你。


媽媽的手,會一直握緊你。

媽媽,會一直守護著你。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呢?

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愛,是深深地理解和接納,是回應,是看見,是鏈接。

奈緒對繼美,都儘量做到了。


在這樣的愛裡,那個總是假裝快樂,難過時不敢哭,生病時不敢說,睡覺常做噩夢,不敢依賴他人的繼美,終於有了內心穩定的安全感。

因為繼美知道,這個媽媽是值得信任的,自己是被媽媽無條件接納的,是值得被愛的。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因為被好好愛過,才會知道如何去愛一個人


為什麼童年被拋棄的奈緒,懂得這樣去愛孩子?

小時候被拋棄的奈緒,也是被養母領養之後,得到了無條件的愛,才開始新的人生。

“有母性的不一定是母親,而母親不一定就有母性”。

她太清楚,“母親”這兩個字在一個孩子生命中的分量。

奈緒被養母領養後,總是離家出走,把所有的零花錢都拿去找她的親生母親。

養母不要求奈緒改變自己。只要奈緒想這樣做,她就一直陪著她滿大街去找親生母親。

一次次的滿懷希望,一次次的失望,養母始終陪在她身邊,奈緒終於慢慢敞開心扉,開始接納養母。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即便長大後的奈緒,依然對人保持疏離感,十年不肯回家,她也不捨得責怪她半分。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當奈緒“拐帶”孩子的事情快要暴露時,養母一開始為了保護她而反對。

後來理解了奈緒,成了她最堅強的後盾:不管世人怎麼評論,你都是媽媽的驕傲,你是媽媽的好女兒。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精神分析大師比昂,把嬰兒需要母親那裡得到的安全感比作“容器”。

就像一種雙臂環繞的感覺,母親能夠吸收和處理嬰兒體驗到的不快樂的、有損害的、威脅的、衝擊性大的種種體驗,把孩子內心的東西裝起來,保護好,讓孩子感到非常安全。

養母給奈緒的愛,就是“容器”般的安全感:

因為愛你,我給你一個家。

因為愛你,你也可以隨時離開這個家。

只要你需要,只要你回頭,媽媽都在等你,守候你。

即便童年經歷過被拋棄,後來養母給的愛,也影響了“冷漠”的奈緒,習得愛的能力,去愛自己的孩子。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謝謝你,做我的媽媽”


愛是可以傳遞的。

奈緒對繼美付出愛,也得到了繼美愛的反哺。

繼美喜歡關於奈緒的點滴細節,媽媽的髮型,媽媽的眉毛,媽媽晾衣服的樣子,媽媽的聲音……

媽媽的存在,是支撐她活下去最大的勇氣。

她希望自己長大以後,變得和媽媽一樣堅強,溫柔。

她感恩奈緒:“謝謝你,做繼美的媽媽。”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我愛你,我會一直一直愛你。”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而奈緒,自從成了繼美的媽媽,也像變了一個人。

之前,奈緒其實還一直是那個被拋棄的受傷的“內在小孩”,總是冷冰冰的,不會表達愛,不敢和任何人親密,包括愛她的養母,想靠近她的兩個妹妹,想追她的異性……

成為媽媽後,來自孩子的無條件的愛,融化了她內心的堅冰,她臉上開始有了笑容,是溫柔的,有力量的。

愛他人的同時,也讓奈緒有勇氣重新面對痛苦的傷疤,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

拯救者和被拯救者,都在愛與被愛中得到了救贖。


6 歲女童被親媽虐待險喪命:不是每一位媽媽都有母性

寫在最後


著名薩提亞親子婚戀專家林文采博士認為,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必須要有足夠的心理營養,比如無條件的接納、充分的自我價值感。

而給予我們心理營養的,是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所有人的“重要他人”,第一個一定是媽媽,第二個是爸爸。

如果從小就缺愛,沒有得到足夠的心理營養。

長大後,一生都要去尋尋覓覓,去找到除了爸爸媽媽以外的重要他人,來滿足缺失的心理營養。

這個人,可能是你的姥爺姥姥、爺爺奶奶,也可能是你的老師、同學、伴侶、同事……

就像文章開頭的童童,有愛她的爸爸和姥姥,《母親》裡的奈緒遇到養母,憐南遇到奈緒。

這些“重要他人”,讓她們有了“重生”的力量。

如果童年被好好愛過,是一種幸運。

如果童年沒有被好好愛過,可能會覺得很無力,很悲觀。

希望你不要害怕,愛的能力,是可以傳遞和學習的。

希望你能遇到你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給予你愛的營養。

如果暫時沒有,長大後的你,也已經有能力去成為自己的“重要他人”,自己滿足自己的心理營養,而不是隻能從外界尋找。

無條件接納自己,不管是什麼樣的你,快樂的,悲傷的,成功的,失敗的,都能獲得自己內心的接納、尊重和理解。

還有,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