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一項指標再超互聯網泡沫時期,這是“危險”信號嗎?

科技股在標普500佔比已近40%,超過互聯網泡沫時期,危險又來了?


過去一週,美國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政策成為市場的焦點,目前來看似乎有了進一步的進展。對此,我一直的判斷是,從全球經濟目前的態勢看,情況比一季度有所緩和,但是復甦勢頭依然不定,很多國家甚至在惡化,而近期疫情的大幅反彈,部分地區甚至再創新高,也讓經濟寬鬆必然是長期的主旋律。只是,圍繞一些相關政策,各方利益勢必會進行權衡博弈,會影響節奏和程度,但是趨勢暫時很難有所改變,這也是投資上我們可以注意的一個主線。

科技股一項指標再超互聯網泡沫時期,這是“危險”信號嗎?

在過去一週,美國市場ETF淨流入67億美元,而且呈現四大品類普遍開花的態勢,但是領先的還是穩穩的美國固收類ETF,淨流入近36億美元。美國股票類ETF和國際股票類ETF分別淨流入15.5億美元和16億美元,不相上下。

科技股一項指標再超互聯網泡沫時期,這是“危險”信號嗎?

淨流入前十的ETF來看,SPY和VTI兩大寬基類ETF頭部產品表現突出,SPY淨流入38億美元,其規模有望回升到3000億美元大關,而VTI整體規模也已經高達1711億美元。

排名第三的BBMC淨流入10億美元,這隻ETF或許讓大家感到陌生,它是JP摩根推出的中盤股ETF。

科技股一項指標再超互聯網泡沫時期,這是“危險”信號嗎?

提到中盤股ETF,代表產品是貝萊德的IJH,而BBMC是這個領域的新基,從其4月上市以來,整體表現確實強於IJH,多出5個百分點的收益,而在今年中盤股的表現也整體強於標普500指數。在這種情況下,BBMC受到投資者的關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憑的都是實力啊。事實上,這隻ETF此前的規模很小,就是這周拿下10億美元大單,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終於吸引到了大客戶的青睞。

本週ESGE也值得一說,這隻ETF是一隻新興市場基金,但是主題是時下熱門的ESG選股策略,也就是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簡單來說就是社會責任。

科技股一項指標再超互聯網泡沫時期,這是“危險”信號嗎?

從表現來看,這隻ETF自從發佈以來,累積收益是高於新興市場指數代表基金IEMG的。

科技股一項指標再超互聯網泡沫時期,這是“危險”信號嗎?

而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ESGE整體也優於IEMG,優於新興市場的寬基指數本身就是大型機構的配置基本選項,在同樣表現之下,機構當然會願意選擇ESGE這樣已經考慮了社會責任因子的基金,何況它的表現還確實在同類基金的表現更佳。

科技股一項指標再超互聯網泡沫時期,這是“危險”信號嗎?

在淨流出方面,QQQ本週居首,淨流出20億美元,今年大火的科技板塊依然對投資者來說,依然在成長性誘惑和高估值風險間搖擺。

說到科技股,從近期相關公司市值來看,如果從廣義來看,即把互聯網、信息技術、社交網絡、半導體制造等都算上,已經可以佔去標普500指數總市值的近40%,已經超過當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的37%。

科技股一項指標再超互聯網泡沫時期,這是“危險”信號嗎?

將當前科技公司的一系列表現與1999年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比較是市場頻繁使用的比較方式,但是在這種比較中,我們要避免陷入機械主義。比如科技股佔標普500指數中的佔比是比肩互聯網泡沫時期了,但是你如果就驚呼如何泡沫,如何危險,也不確切。因為另一方面,據分析,今年科技板塊的利潤也將佔到標普500指數公司的36%。在互聯網泡沫時期可不是這種情況,那時的互聯網公司別說利潤,就是收入也不多。那時的互聯網公司真的叫代表“未來”,因為當時只有概念和不成熟的產品和商業模式,以及有限的用戶基數,但是今天的互聯網公司是真正的“未來已來”,是主流,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甚至加快和加深了這個過程。

所以,總的來說,科技股確實有泡沫,時不時會有調整,甚至深度調整,但是我們也要根據其基本面和市場情況進行理性的判斷,不要因為一些歷史指標的比較誤判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