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全球化仍是目标,但谁能成为我们的科技威慑?

目前,在半导体产业领域,中国科技企业在基础技术层面全面落后。在内存、闪存、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图像处理器等六个技术门槛较高的细分领域,中国大陆半导体公司所占的全球市场份额合计都未达到1%。除此之外,在“卡脖子”清单还中有三个大类“硬骨头”,是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先决条件,也全面受制于美国(及受美国禁令管制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EDA工具与IP、半导体制造工艺和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其中光刻机更是首当其冲的“拦路虎”。

以上这些现状,让不少业内人士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悲观。但实际上,我们国家在短期内的目标,绝不是在各个领域,都达到能够与美国比肩的科技实力。而实现半导体全产业链的自给自足,也确实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建设一条国产化率高达100%的中高端半导体生产线,这是连美国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既做不到,也等不起。

所以我们仍然要坚定地依靠全球化的协同力量。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长远目标肯定还是要纳入到全球化的产业体系中的。

但全球化不是美国的恩施,而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竞争力的提升。我们需要在半导体产业的某些领域上,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就好像英国有ARM、韩国有存储、日本有显示、中国台湾有半导体制造工艺等等,美国对它们没有办法,不能随意驱使。这正如拥有200多枚核弹头的中国,在拥有6000多枚核弹头的美国面前,也拥有巨大的核威慑一样。

在半导体产业的所有相关领域都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这确实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在某一两个领域里首先取得突破,在几年内也许并非难事,而这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建立自己的科技威慑,并摆脱危机的希望所在。

这其中,光刻机很可能会成为中国在半导体产业中寻求突破的重点。一旦光刻机实现了国产替代,并能达到较高水平,那么进可攻,作为开路先锋,促进半导体各个细分领域的发展;退可守,相比荷兰光刻机高昂的成本和较低的产能,如果我们的产品拥有较高性价比,则必将成为构建全球半导体工业的基础。彼时,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将失去准确的预测能力,也不再具备从源头卡脖子的能力,那么它的高技术出口禁运政策也就自然会全面瓦解了。

总之,我们未来十年的目标,不是建设国产化率100%的中高端半导体生产线,而是让全球找不到一条含中率为0的中高端半导体生产线。而这也许只有1%的科技威慑,会不会来自我们的国产光刻机呢?

半导体产业,全球化仍是目标,但谁能成为我们的科技威慑?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创作不易,欢迎朋友们关注、评论、转发。如企业转载或其它,请联系:keji5u(科技荟萃)。

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评论,说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