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傳統的斷裂與接續(之四)傳統的迴歸:德雲社與相聲傳承

作為來自民間的相聲藝人,郭德綱及德雲社在拜師、班社管理、藝術傳承等方面上幾乎全盤接納了相聲的“舊”傳統。“相聲的拜師分授業和拜門兩種:授業是從頭教起,至少要三年零一節才能出師;拜門則是帶藝投師,拜師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相聲藝人的表演資格,一般一年算畢業。”2004年,郭德綱拜師侯耀文,與1938年侯寶林拜師朱闊泉頗為相似,兩人都是帶藝投師,算是“拜門”,為了取得正統傳人的身份,在相聲家譜裡留下名字,取得作為相聲藝人的演出資格。郭德綱對師承關係極為看重,作為弟子,他對侯耀文、金文聲及張文順等前輩藝人推崇備至,甚至在德雲社後臺供奉遺像,“初一十五,後臺老少紛紛叩拜”。而德雲社在相聲傳承中保持著磕頭拜師的傳統,而且恢復了建國後已相對少見的“引保代”三師。郭德綱門下弟子按照“雲鶴九霄龍游四海”這八個字排序、取藝名,在演出時多以藝名登臺,而不稱本名。

相聲傳統的斷裂與接續(之四)傳統的迴歸:德雲社與相聲傳承

侯耀文與郭德綱

人員管理方面,德雲社確立並維繫了家族式的班社制度。2016年,《德雲社家譜》公佈,《家譜》中詳列相聲門、西河大鼓門各科弟子藝名、本名、籍貫等,更追溯歷史,繪製了《德雲社相聲演員師承關係》圖表。同時強調了“德雲社十大班規”:“一不準欺師滅祖,二不準結黨營私,三不準在班思班,四不準狂妄無恥,五不準誤場蹲工,六不準刨活陰人,七不準帶酒上臺,九不準賭博嫖亂,十不準打架鬥毆”。在介紹各科弟子時,《家譜》以紅筆加了“備註”,言辭頗為激烈,如在“雲”字科之後,家譜雲:“另有曾用雲字藝名者二人,欺天滅祖悖逆人倫,逢難變節賣師求榮,惡言構陷意狠心毒,似此寡廉鮮恥令人髮指,為儆效尤,奪回藝名逐出師門。”又云:“X雲X,幾進幾齣頗多反覆,念有悔改之心,摘字查看,望自思過。”在“鶴”字科的介紹中,又有“X鶴X……欺師滅祖手段卑劣,革除師門。X鶴X……背師行事性質惡劣,清門。X鶴X……違背行規,清門。X鶴X……違背行業紀律,暫留查看。”從這些頗顯江湖氣息的班規和處罰方式上,可見在德雲社的管理及日常演出中,師徒父子的江湖道義實際超越了現代契約精神。儘管在經歷了各種風波之後,德雲社有意識地由“班社”向“企業”轉變,但並不是很徹底,德雲社藝人之間依然以班社為平臺,以師徒父子的道德觀念來維繫和約束。在師徒關係上,郭德綱的弟子往往是與郭德綱同輩的于謙、高峰等人的義子,而於謙、高峰的弟子又往往拜郭德綱為義父。作為師傅、班主和義父,郭德綱在德雲社藝人中擁有絕對權威。

相聲傳統的斷裂與接續(之四)傳統的迴歸:德雲社與相聲傳承

郭德綱與于謙

在傳承方式上,德雲社仍崇尚口傳心授的方式。郭德綱曾直言:“我認為相聲傳授必須遵守口傳的獨特方式,不能使用流水線形式的教學方式,否則是不可能領略到這個行業獨特的魅力的。不同的劇場、不同的氛圍、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服裝,同樣一句話都有不同的表現方法,很難。”這種傳承方式,與郭德綱個人的藝術成長經歷是密不可分的,而馬三立、侯寶林、常寶堃等相聲名家的成長確實不是通過“流水線式的教學”來完成的。

相聲傳統的斷裂與接續(之四)傳統的迴歸:德雲社與相聲傳承

郭德綱與于謙

德雲社對相聲傳統的接續是全方位的,不僅反映在對傳統段子的整理、演出上,也反映在對班社管理、傳承方式的延續上。

本文節選自《相聲藝術傳承的階段性特徵》(《文化遺產》2019年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