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才女:17歲成名,44歲喪夫,一生好酒好賭好色,活成傳奇

千古第一才女:17歲成名,44歲喪夫,一生好酒好賭好色,活成傳奇

1000多年前,有個叫王維的詩人望景生情詩興大發,寫下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

300多年後,他的的兩個粉絲喜結連理,並將此句中“照”“清”二字摘出來,作為自己剛出生的女兒的名字。

這對粉絲便是李格非和夫人王氏,剛出生的小女娃就是後來震驚詞壇,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

千古第一才女:17歲成名,44歲喪夫,一生好酒好賭好色,活成傳奇

縱覽李清照的一生,有過“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爛漫年華,有過“賭書消得潑茶香”的恩愛相合,有過“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家國情懷,也有過“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的無能為力……

年少時讀不懂李清照,只是欽佩於她的才情,年長後重讀李清照,才明白那字字句句都是人生,美好之後常有別離,歧途難退磨難重重,唯有以一顆不屈的心,直面這慘淡的命運。

人生若只如初見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牌局,那麼李清照顯然是抽到了最佳的開局:她的父親,是大文豪蘇軾的學生,與廖正一、李禧、董榮並稱“蘇門後四學士”;她的母親,則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這樣的家室,絕對稱得上“書香門第”四個字,所以即便是在那個“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年代,李清照依然能在學習女紅之餘,讀遍家中萬卷藏書。

書讀的多了,靈感就來了,靈感來了少不得要抒發一下,這一抒發可不得了,讓父親李格非發現了她詩文裡掩藏不住的靈氣,於是在李清照15歲那年,父親拿了好友張文潛的《浯溪中興頌》給女兒學習。

張文潛的《浯溪中興頌》,應和的是唐代文學家元結所作的《大唐中興頌》這部歌頌大唐中興的傑作。看完後,李清照卻有不一樣的想法,“你們看到的是唐朝中興,而我看到的是驕奢腐敗”,所以她提筆寫下了《和張文潛浯溪中興頌二首》來反思唐朝的安史之亂,“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為什麼唐朝的軍隊總是打敗仗?因為好馬都去給楊貴妃送荔枝了。

這截然不同的構思驚豔了李格非,他將女兒的詩詞傳了出去,大學者朱熹讀後評價說,“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就是說,想不到這句子竟出自一個女娃娃之口,慢慢地,李清照的才女之名傳開了。

千古第一才女:17歲成名,44歲喪夫,一生好酒好賭好色,活成傳奇

俗話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李清照的才學傾倒了無數人家的官宦子弟,其中有一個叫趙明誠的。趙明誠是李格非的學生,年紀輕輕就有了“汴京第一金石學家”的美稱,按理說這算得上是門當戶對,可天公不作美的是,李格非和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屬於不同的政治派別。李格非屬於舊黨,趙挺之卻是新黨,兩黨派整天鬥得不可開交,更別說互相聯姻了。

或許是上天垂憐,當時的皇帝宋神宗突然駕崩了,早就看煩了兩黨之爭的宋徽宗趙佶繼了位。一繼位,他就採取了折中政策,徹底緩和了新舊兩黨,喜不自禁的趙明誠沒花多大功夫就說服了父親,到李家提親,終於,兩位各自生輝的文藝青年結成了人人堪羨的神仙眷侶。

婚後第一年,是兩人人生裡最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明誠上學時,李清照給他寫“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以寄情思;兩人相依相伴時,李清照打趣“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相伴出遊盡興而歸時,李清照揮手寫下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奇趣景象……

千古第一才女:17歲成名,44歲喪夫,一生好酒好賭好色,活成傳奇

可意外總是來得很突然,1102年,在蔡京慫恿下,宋徽宗重新啟動了變法,於是反對變法的人都成了奸黨,這其中也包括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更為戲劇性的是,李清照的公公則作為新黨得力干將升官做了宰相。

一個是階下囚,一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時間趙家上下誰都敢給李清照氣受,這還不是最艱難的,沒過多久,朝廷下了詔令“一律不得跟元佑奸黨聯姻”,這下有人直接建議趙明誠“休妻”。

休妻是不可能的,大難臨頭,真正愛你的人保護你都來不及,怎麼會厭棄你?趙明誠對李清照更加呵護,不讓她受一點委屈。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都說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可這轉的也太快了,沒幾年,蔡京在利用完趙挺之對付“奸黨”之後,編造了很多條罪狀革了他的丞相之職,趙家老少無一倖免全被罷官。

汴京,是待不下去了。李清照眼看大勢難擋,當機立斷勸說趙明誠回山東老家。

千古第一才女:17歲成名,44歲喪夫,一生好酒好賭好色,活成傳奇

在青州居住的那段日子,夫婦兩人力求遠離政治,把金石研究作為重心,給書房命名“歸來堂”,表達歸隱之意。這也是一段不可多得的時光,倆人遊歷名山大川、尋常巷陌,收集金石字畫,不消幾年,竟也成為收藏大戶。賭書潑茶,校勘整理,不亦樂乎。

若日子就這樣過著直到老去該有多好啊!不貪圖大富大貴,只求和心愛之人做喜歡之事。

人生自古多別離

1121年,蔡京失寵被貶,大批官員被宋徽宗啟用,此時已經41歲的趙明誠也被提拔為萊州知府。

一邊是即將離開走馬上任的丈夫,一邊是倆人20年的收藏心血,李清照縱有萬般不捨,最後還是選擇了留守青州老家。

那是她還不知道,這是她被迫接受命運的摧殘的開始。

趙明誠去萊州不過一年,就納了兩房小妾,李清照不解,去信詢問,得到的答覆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回想到自己過門20多年,竟無一所出,李清照覺得丈夫納妾反而讓自己心安了許多。只是,丈夫越來越少的信件,讓李清照免不了淚溼衣襟,年老色衰的自己,是不是已經遭到了丈夫的厭棄。

千古第一才女:17歲成名,44歲喪夫,一生好酒好賭好色,活成傳奇

傷心之時,她提筆寫下了《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時光難熬,度日如年的相思中,3年過去了,趙明誠的兩房小妾依舊沒有懷孕,此時趙明誠才恍然大悟,原來不能生育的人是自己。悔恨中,他給李清照寫信道歉,但兩人卻仍舊是分居兩地。

再後來的一天,趙明誠偶然得到了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真跡,欣喜若狂,快馬加鞭趕回家後卻悵然若失,因為他發覺無人分享這份喜悅。輾轉發側一整夜,第二天給李清照去了一封信,要李清照來青州。

感情裡的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給李清照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可好景不長,能熬過夫妻間的“七年之癢”,終究抵不過國破家亡。

1127年,金人入侵,攻破汴京,還擄走了兩位皇帝。金兵壓城,山東危矣,那滿宅子的金石文物可怎麼辦啊。又隔一年,趙明誠的母親的病逝,夫妻一合計,索性辭官南下奔喪,同時將青州所藏的文物運往江寧。

千古第一才女:17歲成名,44歲喪夫,一生好酒好賭好色,活成傳奇

家中的文物著實是多,在整理了15車後,還有10個大屋沒有整理,沒辦法,只好等下次了。歷時兩月,倆人才將15車文物運到江寧,剛一落腳,聖旨就來了,趙明誠被任命為江寧知府,身居要職難以脫身,再次返回青州的只有李清照一人。

就在李清照著急忙慌清點文物的時候,金兵破城,見人就殺見房就燒,李清照抓起蔡襄的《趙氏神妙帖》倉皇而逃。

望著那10間火光沖天的大屋,李清照覺得渾身的血都跟著被燒乾了,欲哭無淚的她正待南下,噩耗傳來,江寧王亦率軍反叛,作為知州的趙明誠棄城逃跑。

恍惚間,李清照只覺得天旋地轉,趙明誠啊,枉你為男子漢大丈夫,怎能如此貪生怕死,悲憤交加下,李清照留下了《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數月之後,兩人相見,淚眼婆娑,看著那15車的東西,李清照選擇諒解趙明誠。青州老家的文物毀於一旦,倆人商定無論如何也要保全這15車。倆人還未起身,聖旨又到——立即赴任湖州知府。這一次,趙明誠沒有逃避,他把15車文物交給李清照,沒有後顧之憂的上路了。

等到李清照再次聽到丈夫消息的時候,趙明誠已經病入膏肓,誰能想到,此前一別,面對竟是天人永隔。李清照強打精神安葬了丈夫,帶著文物開始了逃亡。此前生活雖難,好歹兩人相伴,此後漫漫人生,變成了一個人的不能回頭的路。

歧途難退磨難重重

趙明誠死後,把文物送到安全的地方成了李清照的執念。

她思量幾遍,決定投奔明誠的妹婿,一個正在南昌護衛皇帝的兵部侍郎,她相信藉助皇帝的力量,文物一定可以妥善保存。於是派遣兩個管家日夜兼程,將第一批文物送往南昌。萬萬沒想到,文物前腳進城,城就破了。

妹婿指望不上,那就投奔自家兄弟吧,李清照顧不上許多,帶著文物來到了弟弟任職的地方,才發現人去樓空,無奈之下,只好轉道越州。兵荒馬亂,文物顯眼,李清照只得重金託人將部分文物寄到剡縣,誰知道,就在半路,又被官兵劫去。

此時,文物已經散失大半,李清照像得了應激反應一樣,對餘下的文物寸步不離,後來她逃亡到蘇州,租住在一戶人家,白天守著想著,晚上就把箱子藏在床下。不怕賊偷,只怕賊惦記,一天晚上,趁李清照睡熟後,賊人挖穿牆壁,又偷走了5大箱。

從丈夫去世到朝廷議和,兩年的時間,李清照幾乎散盡家財,僅存的文物也岌岌可危,此時此刻的她太需要一個依靠,來幫助她共同守護那些文物。

千古第一才女:17歲成名,44歲喪夫,一生好酒好賭好色,活成傳奇

張汝舟出現了,他本是趙明誠的朋友,經常來送錢送糧一副情真意切的模樣。被文物喪失弄的焦頭爛額的李清照,感覺自己抓到了救命稻草,她相信,張汝舟會繼承朋友的遺志,和她一起保護文物,所以在張汝州提親時,幾乎沒有深加思考就同意了。

婚後沒多久,李清照就意識到自己進入了一個騙局,那張汝州本就是一個騙子,不光騙文物倒賣,甚至還騙了個官銜。那時候,朝廷有個規定,科舉考試達到一定次數,朝廷就可授予你一定官職,張汝舟就通過一些手段,騙到了個小官做。

為了不讓張汝州在糟踐文物,李清照做了個大膽的決定,離婚。

在當時,離婚是不可能的,所以李清照就決定告發張汝州騙官。但當時刑律規定:妻子告丈夫,不論丈夫有無過錯,妻子都要坐牢兩年。李清照無所畏懼,這樣的婚姻,還不如坐牢呢。最後張汝州被革去官職,李清照也入了大獄。

所幸,在很多官員的求情下,沒過多久,李清照就被釋放還家。

千古第一才女:17歲成名,44歲喪夫,一生好酒好賭好色,活成傳奇

面對空蕩蕩的屋子,李清照傷感不已,她總是回想起曾經和趙明誠生活的點點滴滴,明明你不在,卻哪裡都是你。

人活著,總要有點希望,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足以慰藉飽經滄桑的心靈,對李清照而言,這點希望就是《金石錄》。

實際上,在趙明誠去世前,《金石錄》的初稿已經完成,現在李清照要做的,就是完成核實校正的事情,她想,她弄丟了明誠心心念唸的文物,總要有點什麼作為才好去九泉之下見他,那不妨就完成他的遺願吧。

千古第一才女:17歲成名,44歲喪夫,一生好酒好賭好色,活成傳奇

這一校正,就是10年。

10年裡,李清照四處奔走,只為核實書中的每一點疑問,終於,《金石錄》完成了。

可是,歲月留給李清照的時間也不多了,幼時的錦衣玉食終難抵過後半生的顛沛流離,她的身體每況愈下,卻還放不下那一口香醇美酒,或許她喝的不是酒,而是綿綿無邊的思念。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相比較華麗的詞句,可能這才是人生吧。

你不知道命運會在何時何地給你掉個彎,你不知道某一刻的美好背後要承受怎樣的心酸,我們無法選擇人生的開始,也無法預測未來的走向,能做的,不過是一邊惆悵,一邊咬牙挺著。

年少讀不懂李清照,能讀懂時已經過人世間的一番歷練。

你還好嗎,李清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