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書 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主 編:王立軍

出版社:中華書局

書 號:ISBN 978-7-101-14683-7

出版時間:2020年8月

定 價:260.00元

開 本:16

裝 幀:精裝

字 數:1320千

CIP分類:K877.424

主題詞:碑刻-研究-中國

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01 上架建議

漢字、碑刻文獻、工具書、文字學

02 編輯推薦

對現存漢碑拓本文獻文本的全面整理

對全部漢碑2729個用字的形(漢碑代表字形、釋形)、音(上古音、中古音、今讀)、義(釋義)、詞(釋詞)的相互融通

對漢碑文字與古今漢字的歷時溝通

03 內容簡介

《漢碑文字通釋》是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漢碑文字通釋”(14JJD740005)的最終成果。書稿全面蒐集、整理了293種漢代碑刻及527塊漢石經拓片,在對漢碑文本進行認真校勘的基礎上,提取文本中所包含的全部用字 2729個,以及每個單字所出現的全部例句,據以歸納各單字的全部意義和用法,然後從形、音、義、用等方面對每個單字進行通釋。在字形方面,力求全面收錄漢碑字形,包括異寫字和異構字,分析漢碑字形的形體特徵,揭示“篆隸之變”過程中漢字形體的演化規律;在字音方面,註明各字的上古音、中古音和今音,與形聲字聲符的音韻屬性相互照應,為理解古今音變與漢字形體變異的關係提供支持;在字義方面,儘可能系統地整理歸納漢碑文字的義項,標明典型例句,全面反映各字在漢碑中的實際職用狀況。此外,釋詞部分還對漢碑文獻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解釋,並與釋義部分溝通呼應。

04 著者簡介

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王立軍,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語委研究基地中國文字整理與規範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標準審定委員會委員、北京市語委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字學會理事。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的教學和研究。曾榮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寶鋼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於國際化、標準化的古籍印刷通用字字形規範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民國以來碑刻文獻電子典藏與屬性描述”、“漢碑文字通釋”等多項科研課題,是國家《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主要研製人。科研成果曾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教育部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獎項。

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序(王寧)

前 言

凡 例

正 文

漢碑文獻及漢石經代碼表

引用文獻簡稱表

參考文獻

後 記

音序索引

王 寧

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2000年,北師大古代漢語學科點與鍾敬文先生的民俗學、啟功先生的古代典籍研究,共同建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三個學科的關聯在於:以底層文化與上層文化的結合使中華傳統文化的全貌得到體現,使書面典籍文獻與口頭傳承文化的結合更加緊密,也使語言文字與文化的關係更加明確。這個結合使三個本來不該遠離的學科迴歸到相互靠近。當有些人還在議論研究基地是否雜糅的時候,我們已經在鍾、啟兩位老師的帶領下,深入地思考三者結合的重大意義。在申報基地最開始的重大課題時,我們認真探討如何凝聚一個三個學科緊密結合的重大課題,進一步推動學科的交叉,那時我們想到了碑刻。鍾敬文先生在研究民俗史的時候,提出了“民間傳承文化”的概念,老師注意到古代文獻與民俗史的關係,其中也提到碑刻。後來北師大民俗學和法國遠東學院合作的水利碑研究,的確說明了碑刻是民俗研究一個不可忽略的資源。啟功先生是我國字畫文物鑑定的泰斗級人物,對碑銘、碑拓、碑字都有十分獨到的見解,他的幾篇關於碑的文章,給我們很多啟發。而碑刻文字的研究,對我們專業意義更為重大。宋代金石文字興盛起來後,金文的研究在80年代新出土文物的帶動下,已經又上了一個臺階,但石刻文字的整理和研究,卻沒有引起更多的注意。為此,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連續10年設計了“近世碑刻數字化典藏及碑刻文獻研究”的系列課題,三個學科共同完成。當時所說的“近世”,指的是唐宋以後民國以前這個階段,也就是以楷體為主用字體的階段。這個階段的碑刻在內容上文化內涵比較豐富,與現代的關係比較密切,在漢字研究對後世今文字有所忽略的時潮下,引入碑刻這個載體,意義更為重大。在碑刻典藏數字化平臺的建設和碑刻文字的研究中,我們總結了碑刻具有的自然屬性、文化屬性、文獻屬性和文字屬性,深入瞭解了碑刻的研究價值。這一番話對立軍的這本書來說,似乎遠了一些;但是,唯有了解這個背景,才會知道他的研究與多學科發展的關係,也才會瞭解這個研究到了今天,有哪些學術上的突破。

對文字學來說,碑刻文字時代確定,易於進行斷代研究;字形存真,構形與字體風格都可坐實;就漢字書寫規則來說,刻與寫雖有不同,運筆難以全面觀察,但結字是完全能夠評判的。這是它在文字研究上比傳世文獻優越的地方,這個優越性與地下出土的甲金文字與簡帛文字是共同的。但是,它又具有出土古文字所沒有的特殊價值,那就是時代、地域可以確考,真偽辨析更易準確。語料豐富,體裁多樣,文本內容廣闊,因而詞彙涉及諸多領域,自然也具有數量較多的常用詞,因此,有足夠的語境可以考察語義。漢字是表意文字,語境和意義對字形的解釋是至關緊要的。加上碑文出自不同人之手,字的重複率高,字樣眾多,文字現象大量存在,發現和歸納漢字規律也就有更充足的條件。這就決定了碑刻文字的研究不是純粹的字形研究,必須與文獻、文化、歷史結合,才可以有所成就。

“近世碑刻數字化典藏及碑刻文獻研究”系列課題中的民國碑刻部分是立軍主持完成的,後來他的研究又進展到漢碑,這是一個新的開端。在碑刻文字的整理和研究中,漢代碑刻比之我們之前確定的時段,大約早800年左右,不論從國家文化的發展還是漢字的發展來說,這個時代都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兩漢是一個政治大一統、思想教育獨尊儒術的時代,在漢字發展史上具有兩個很明顯的特點:第一是適應政治的發展和經學的正統地位,漢字的傳播範圍擴大,使用頻率提高,書寫快捷促使字體由古文字階段邁向今文字階段,於是隸書通行,成為當時的主用字體。這在《說文解字》序裡已經說得非常清楚。漢碑中西漢碑刻為數極少,大量是東漢碑刻,只要稍作瀏覽就可看出,作為一種字體,不僅秦代古隸帶有明顯的篆意,漢代的隸書雖然已經看出向風格固定的獨立字體發展的趨勢,但仍然存留著篆體的部件,可以看出漢隸在漢字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石刻是準備永存的,具有較大的典型性,用形音義結合的方法,整理和描寫出漢隸的構形系統,梳理出它的總體面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立軍這本書名曰“通釋”,就是對漢碑中每一個字都進行形音義的全面解釋。

立軍此前還整理研究過雕版印刷文字,那是漢字印刷楷體字的開端,意義也很重大。之後,又參加了《通用規範漢字表》的研製工作,又一次面向實用漢字的整理和優選的艱鉅任務。通過這兩項實踐,他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整理漢字的經驗。從這項研究精細、嚴密的體例看,他是用漢字構形學的系統理念和操作程序來完成,但是由於面對的是真實的文本材料,文字現象極為豐富,遇到的問題遠非既有理論所能涵蓋,他的這本書不論在理論的建構還是操作的規程上,都有新的補充和發展。

漢字構形的系統性是建立在表意文字形義統一的基礎上的,但漢字到了隸書階段,由於書寫漸趨便捷,圖畫性驟減,筆勢衝擊筆意,部件的省減和粘合現象大量產生,而東漢以後漢語詞彙雙音化加速,單音語素的職能也因此分化加速,這使得隸書形體變異不論是數量還是程度都很劇烈,形義關係變得非常複雜。漢字構形學在共時認同方面所設置的字際關係大類別僅有異構和異寫兩個方面,在處理實際的漢字文本時,須要細化規則應付上述這些複雜的問題。本書在處理認同關係時採取了有分寸的從寬原則,既保持了大原則,又實事求是地列出了許多補充條例,既使紛繁雜亂的字形逐漸規整,又不使有用信息遺漏,在梳理字與字之間的相關關係上,做得很到位。

漢碑文字屬於文獻文字的範圍,整理漢碑文字屬於共時的描寫。這本書不論是解讀字形還是處理關係,遵循了文獻文字學的重要原則,就是承認共時平面上具有歷時的積澱。文字發展與詞彙一樣,遵循累積律的規則,漢碑文字這一點更為突出、明顯。由於碑文涉及的歷史事件相當廣泛,典故眾多,舊聞抄引豐富,隸書又處在漢字由古文字走向今文字的轉折點上,在吸收前代詞語的同時,用字採用古文字隸定或前代文字局部仿寫必然成為習慣。漢碑文字雖然刻寫於兩漢,但不同時代、不同體制的漢字構形,錯落地積澱在同一個平面上,就漢隸說漢隸的絶對共時研究,不顧歷史,往往會誤解字形,字際關係也會關聯錯誤。立軍很早就注意出土文字的學習、積累,對已經在字體上隸變而字形並未隨漢隸系統轉化的單字,都找出來源加以關注。這種承認泛時現象的做法,可以成為一種理論原則,使描寫、認同和解釋工作更為符合實際,也更為準確。

本書的釋詞部分,也是具有創新意義的。研究文獻文字不是隻研究字形,同時關注語境中的意義,與訓詁結合,這是表意文字研究重要的理論原理,也是多次整理漢字文本積累的寶貴經驗。前輩文字學家和當代古文字學家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績。本書在整理漢字時,正確處理了字與詞的關係,關注了意義,正是貫徹了這個原則。本書的創新部分,是對雙音詞和多音詞語的處理。本書關於釋詞的體例說:“兩漢時期漢語詞彙處於從單音詞向複音詞演化的重要階段,有些複音詞的組合還不夠穩定。本書採用寬泛的複音詞概念,也包括部分詞組、典故、縮略語等。”漢碑與先秦古文字不同,是因為詞彙發展也在這裡有一個轉折點。漢語構詞方式由單音孳生造詞轉變為雙音合成造詞,是從東漢開始的,至魏晉為烈。這以後,單音詞與雙音詞共同構成了統一的詞彙系統。過去的詞彙研究受西方語法的影響,一直在糾纏雙音詞與詞組的區別。在取消漢字實行拼音文字的主張佔上風的時候,面對“詞的連寫”問題,詞和詞組不得不劃分出一個清晰的界限。之後進入數字化時代,漢語自然語言處理的第一個課題是詞的自動切分,同樣須要面對詞與詞組的劃分界限。只是漢語詞彙沒有形態變化,詞與詞組的糾葛用西方語言學的方法是分不開的。兩次討論可以說是清者自清,混者仍混。要想在整理碑刻文字的同時也將詞彙整理出來,必然又要遇到這個問題,很難解決。所以,體例所說的“兩漢時期漢語詞彙處於從單音詞向複音詞演化的重要階段,有些複音詞的組合還不夠穩定”,並非問題的本質。其本質是,漢語的雙音詞和詞組在書面語的情況下,本來就難以分清。不管這個問題怎麼看,“體例”說“本書採用寬泛的複音詞概念,也包括部分詞組、典故、縮略語等”,確實是一個迴避矛盾的好辦法。在漢字字頭下列雙音詞和多音詞語,在文獻書面語的語境中,使字與詞語相互印證,是非常必要的。這與詞典以字為字頭是不一樣的。詞典使字詞脫離了一切語境,是一種概括和擬構。而在整理一批文本的情況下建立字詞關係,是一種語言事實的再現。我們可以把這批漢碑的全部文本看成一種話語體系。其中單獨的字義和詞語意義,只是屬於這個話語體系的意義真值。這就讓我們看到了很多新的現象,在辭書裡是看不到的。

立軍採用河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漢碑全集》作為主要基礎材料。這是一部收録漢碑比較全面的資料總彙,基本上囊括了存世的兩漢時期石刻拓本,共收錄闕銘墓表、墳壇題記、祠廟碑、功德碑、畫像石、黃腸石等石刻拓本285種、360件,著錄也比較完整。2006年,河南美術出版社將這套剛剛出版的全集贈送給我們,出版社在北京碑刻博物館開座談會時,知道我們正在做碑刻典藏和研究的大項目,曾對我表示,希望我們根據全集的資源整理出漢碑文字。我曾用兩年的時間,斷斷續續閱讀了其中熟悉的名碑和近三十年來有印象的新出土漢代石刻。通過閱讀我深知這批文字的可貴,也深知由於碑拓原始材料文體紛雜,不少文本語言也與我們熟悉的經、史、字書不盡相同,字形亦有漫漶,整理的難度已經很大,解釋起來更為不易,何況“通釋”就意味著必須通讀,確實是要下苦功夫的。看到這本成型的書稿,我很有感觸。立軍完成這項研究大致有12年的時間,雖有學生協助做些基礎性工作,但全書的形音義需要系統的關聯,意義的歸納需要細細的打磨,疑難之處須要考證,體例須要一改再改,整理和解釋都需要理論的思考……這種研究要面對很多問題,與那些堆砌材料的短平快是完全不同的。這10年來,立軍擔任著較重的管理工作,牽頭完成了《歷代漢字字形信息資源平臺開發與應用》《漢字全息資源應用系統》《〈辭源〉(第三版)字形整理》等好幾個大型項目,現在又完成了這部上百萬字的書稿,其中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漢碑文字中還有更多現象可以挖掘,這些現象中蘊藏著文字和詞彙的規律值得探求,有了這批通釋材料,可以為後續研究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就這個意義來說,本書的完成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希望今後看到更多的研究成果。漢碑的時代也是許慎作《說文解字》的時代,本書的成果對進一步探究《說文》學,也是有啟發的。

2020年3月7日於北師大

書 · 影

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轉載自公眾號 漢字學微刊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薦書 | 王立軍《漢碑文字通釋》(全二冊)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朱彩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