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六:實戰中用哪一招,出頭更順暢?

原訣:飛愈挺而頭暢,且避連扳。

原注:挨挺之時,彼既頭高,脫飛勝挺,所以避扳。頂來再長,更暢。

原訣的大意是,“飛”這種招法比“挺”(長)要好,出頭高一路,出頭更順暢,而且可以避免被對方連扳。

原注的大意是,當被對方挺頭時,脫離與對方緊貼的走法而用飛比較好,因為可以避免被對方扳頭。飛後如對方用小尖來頂飛出之子,那時再往前長。

下面結合實戰來探討棋訣的應用。


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六:實戰中用哪一招,出頭更順暢?

實戰圖1(第23-24手)

實戰進行至黑23時,白選擇了24位飛出。

如果,白24在A位貼,黑將B位扳、白24、黑C位連扳。

當白24飛時,如黑B位頂,白可以C位長頭。


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六:實戰中用哪一招,出頭更順暢?

實戰圖2(第25-50手)

實戰黑25跨至白30都是正常應對,黑31二路託乃常用手筋。白34無謀,當先於36位貼,詳見變化圖1、2之進行。

實戰白棋被打成一團後,棋形凝重,後白48緩,當49位關,此乃“入腹爭正面”是也,見變化圖3。

被黑49關後,白再50鎮已經慢了一步,且棋形單薄,形勢也一落千丈。


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六:實戰中用哪一招,出頭更順暢?

變化圖1


變化圖1,當黑33二路爬時,白34應該於本圖1位貼,如黑2長,則白可3位打,黑4接,白5拐,黑6貼,白7扳接後黑無應手了。


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六:實戰中用哪一招,出頭更順暢?

變化圖2

變化圖2,另,黑如在本圖2為打吃,則白從外面3位打再5位枷,棄掉白三子,得外勢,局面廣闊。


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六:實戰中用哪一招,出頭更順暢?

變化圖3


變化圖3,實戰白48緩,當於1位關,當黑2拐時,白3小尖即可,現在中腹黑白各一塊棋,黑棋明顯要薄一些。


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六:實戰中用哪一招,出頭更順暢?

實戰圖3(第51-60手)

白52慣性使然,犯了前譜白48同樣的錯誤,方向不對,當然應該58左一路關補強中腹並威脅黑中央大龍。

黑53衝擊中央白棋薄味,此時白應該55位貼,棄掉一部分棋子,轉投他處才是上策,此乃“精華已竭多堪棄”,見變化圖4。


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六:實戰中用哪一招,出頭更順暢?

變化圖4

變化圖4,白1貼,當黑2長出時,白3轉向下邊的尖衝,然後再5位跳,靈活轉身,將戰線拉長,慢慢尋求轉機。

但白始終想著要攻擊中腹黑大龍,因而不肯轉身,行至白60,白棋中腹被分成兩塊,都不能捨,只得窮於奔命。


最終,白棋經過艱苦的戰鬥,終於迎來勝利的曙光。


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六:實戰中用哪一招,出頭更順暢?

實戰圖4(第137手)

現在局面是,中間黑白兩塊棋對殺,各有6口氣,但輪白棋動手,直接收氣就好了,但是……


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六:實戰中用哪一招,出頭更順暢?

實戰圖5(第138-150手)

在當白138斷的時候,黑139應錯,應該於140位打。

也就是這樣,白居然想把黑角一塊殺了,於是白140立、142立、144打,角上黑只有一隻眼,但不可避免的要打劫了。

白棋為了打贏這個劫,最後只得讓黑大龍做活。如果黑棋能多幾個劫材的話,還真不好說了,只能說白棋沒事找事吧。


結語:

開卷有益。

《凡遇要處總訣》是清朝大國手施襄夏所著《弈理指歸續編》中的一篇歌訣。施襄夏將其傳授弟子時,曾曰:“但熟此,雖少算,亦得三味矣。”

雖然古今圍棋因規則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別,但棋理是相通的,而前人留下來的經典著作都是有極大的研究價值的,並不因為時間的原因而失色半分,反而愈久彌珍,《凡遇要處總訣》更是其中集大成者,值得我們反覆品味、揣摩。


參考書籍:

《施襄夏棋訣圖釋》(過惕生、孔凡章圖釋,範孫操整理)


關注

@墨綠呵呵,每天分享一點有價值的圍棋知識,書中覓忘憂。


延伸閱讀:

1、清代國手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一

2、清代國手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二

3、清代國手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三

4、清代國手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四

5、圍棋經典:清代國手施襄夏《凡遇要處總訣》之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