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聂拉木县概况

聂拉木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喜马拉雅山与拉轨岗日山之间,东、北、西三面分别与 定日、昂仁、萨嘎、吉隆四县交接,南与尼泊尔王国毗邻,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县内有黄金、宝石、铅、 煤等矿产资源。

聂拉木县辖2个镇、5个乡,面积7700平方公里,人口2万人[1],其中有汉族、回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境内有洛子峰、佩枯措等景点,曾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养老保险先进集体”[2]等称号。2018年10月,聂拉木县脱贫摘帽。

聂拉木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喜马拉雅山脉与拉轨岗日山脉之间,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

拉木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喜马拉雅山脉与拉轨岗日山脉之间,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喜马拉雅山脉自南向北大致可分为三带:南带为山麓低山丘陵带,海拔700—1000米左右;中带为小喜马拉雅山带,海拔3500—4000米左右;北带是大喜马拉雅山带,是喜马拉雅山系的主脉。

水利资源极为丰富,有 朋曲河、 波曲河、门曲河、 藏拉河等河流。波曲河终年水流湍急,环城至 樟木镇流向尼泊尔汇入印度洋。

属高原温带半 湿润气候区,气温偏低,冬季寒冷。南北高差悬殊,气候差异大,南部温暖湿润,北部干冷。降水较充沛,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日照充足,无霜期短。年 日照时数2638.9小时。年无霜期170天左右。年降水量617.9毫米。

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气温偏低,冬季寒冷。南北高差悬殊,气候差异大,南部温暖湿润,北部干冷。降水较充沛,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日照充足,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2638.9小时。年无霜期170天左右。年降水量617.9毫米。

夏尔巴人

编辑

简介

夏尔巴人是聂拉木县一个比较特殊的民族,夏尔巴人,藏语的意思是“来自东方的人”。夏尔巴族人与中国的藏族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他们操藏语方言,主要居住在

西藏聂拉木县概况

夏尔巴挑夫

尼泊尔北部的高山地带。中国西藏现也有不少夏尔巴族人。从事登山活动的多是尼泊尔的夏尔巴人。夏尔巴人是尼泊尔和印度锡金邦的山居民族,与菩提亚人(Bhutia)有亲缘关系。雪巴人属西藏文化和血统,操藏语方言,人数约120,000,以喜马拉雅高山上的挑夫著称。一位雪巴人的登山者诺尔盖(Tenzing Norgay)和希拉里(Edmund Hillary)爵士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1953)。

生活习俗

雪巴商人须翻山越岭把稻米运到西藏,换取食盐。除农业活动和牧牛外,雪巴人也做羊毛加工。主要居住在中尼边境樟木口岸的立新公社(包括雪布岗)和定结县的陈塘区。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口有12000多人。“夏尔巴”,藏语意为“东方人”。夏尔巴人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藏文。立新村夏尔巴人的语言,其语法结构与藏语基本相同;陈塘夏尔巴人的语言较杂,既有藏语、尼语、还有土语。夏尔巴人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名字与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种姓。立新村夏尔巴人的种姓有五种,即色尔巴、嘎尔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陈塘分两种,即提嘎瓦、从巴瓦。夏尔巴男子穿羊毛织成的白色短袖外套,沿边镶有黑色羊毛,叫作“普都”。腰间插一把叫“果奔”的弯月形砍刀;女子穿色彩鲜艳的长袖衫,下身围一条花筒裙,外面罩一件手工制作的白羊毛坎肩,叫“帕多”,梳一根长长的带红穗的发辫,还喜欢戴金玉耳环。他们能歌善舞,音乐曲调悠扬而文雅,舞蹈动作与尼泊尔、巴基斯坦的一些民间舞蹈很相似。每逢节日或遇喜事,都要合家欢聚,一边饮酒,一边歌舞,常常通宵达

西藏聂拉木县概况

夏尔巴人家

旦。夏尔巴人聚居地靠近喜玛拉雅山区,海拔近5000米。长期的高山生活塑造了夏尔巴人与生俱来的登山天赋,他们也因作为珠峰向导逐渐为世人所知。他们自1921年受雇于英国队负责高山运输后,雇夏尔巴人登山成为传统。每年攀登珠峰时,最大的登山队就以“盟主”的身份召集各国队伍,出钱、出物,请夏尔巴人先行上山修“路”。夏尔巴人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架设全长达7000米至8000米的安全绳。他们随身携带路绳爬到高处,将绳端用冰锥固定进千年岩冰,垂下的绳子,就可以起到导路、辅助攀爬和一定程度上保障队员安全的作用。有资料显示,夏尔巴人的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常人。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夏尔巴人就为登山者充当向导和挑夫,他们体质好、抗缺氧能力强,吃苦耐劳,有许多人经过培训后会讲英语,又有登山技巧,几乎每支登山队伍中都有夏尔巴人。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创下了“三个之最”:成功攀登珠峰人数最多,无氧登顶珠峰人数最多,珠峰遇难人数最多(约60人)。夏尔巴人在人类攀登珠峰史上功不可没,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城镇建设

聂拉木县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日趋完善。2003年列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县。2005年,全县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102万元,粮油总产量6648

西藏聂拉木县概况

聂拉木县城

万吨,农牧民人均收入2711.1元。在 318国道的终点樟木镇有聂拉木口岸,是 西藏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陆路 通商口岸。国家、自治区、地区及部分省市在樟木镇设立了分支机构及贸易单位,初步显示出现代化城市的雏形。设有海关、商贸边检、医院、学校、藏胞接待办、外事旅游等30多个单位。在这里商贾云集,商品琳琅满目, 边境贸易活跃,南来北往的客人多汇于此,素有西藏“ 小香港”的美誉。

经济建设

随着2000年聂拉木口岸行政体制的进一步理顺,口岸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加显著。2000年口岸贸易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大关。水利资源极为丰富,有朋曲河、波曲河、门曲河、藏拉河等河流。波曲河终年水流湍急,环城至樟木镇流向尼泊尔汇入印度洋。全县有水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2560千瓦;有邮电局两所,电信局两所,樟木邮政局还办理国际邮信投送业务,县城和樟木镇有程控电话1300余门;金融机构6个,县城有农行支行,樟木镇中国银行支行,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设有广播电视台和各乡镇广播电视单收站、电影放映队5个,新华书店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一座;三所医院及各乡镇卫生所;1所中学,4所公办完小以及3所民办小学。自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山东省烟台市共派出四批援藏干部到聂拉木,他们带来了资金、技术和新的思路、观念,使聂拉木县经济社会快速向前发展。通过近十年的对口支援,有力促进了聂拉木县的发展。2004年,全县GDP达13700万元,财政收入50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30.28元,分别比援藏之初的1995年增长792.8%、100.08%和100.05%。第四批援藏干部进藏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总奋斗目标:3年内落实援藏资金(物资)不低于2700万元;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牧民人均收入分别递增30%、27%、11%以上;消除800万元的县级财政赤字;争取在地区考评中位次前移。确定了援藏工作思路:把握好“四个结合”和“四个关系”。即远近结合,处理好输血扶持与造血扶持的关系;财智结合,处理好资金援助和智力援助的关系;内外结合,处理好援藏推动和自身推动的关系;点面结合,处理好重点突破和统筹发展的关系。

确定重点投资领域:实施投资工程,拉动经济增长;实施民心工程,推动社会进步;实施财源工程,打牢发展支柱。聂拉木县制定了《聂拉木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 ,制定了具体的优惠政策,县液化气站、樟木地毯厂和投资2000万元的温州商贸中心落户在聂拉木县,有力推动了私营经济的发展。聂拉木县藏药厂作为龙头企业。其销售网点分布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生产的“珍珠七十”、“仁青常觉”在1995年农业部举办的中国乡镇企业出口产品博览会上获得优质产品奖。经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山东省烟台市的无私援助,近年来发展迅速,年生产能力达1亿元以上。聂拉木县,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人们热情好客、豪爽大方。

这里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有丰富的资源条件,有独特的地域优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宽松的政策环境。开放的聂拉木非常欢迎广大旅游爱好者旅游观光探险,欢迎广大有识之士建功立业,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