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边琢磨高炮边琢磨表演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上周五(10月23日)公映后感动了无数观众,5天票房达4.5亿元。主演张译在片中精彩的表演被观众一致肯定,称其为是一次“教科书般的表演”。在张译自己看来,这次表演中最难的却是如何与高射炮为伍。

跟教官学当一名真正的高炮手

张译在电影《金刚川》中扮演高炮排长“张飞”。巧合的是,他1997年入伍时,便是在影片中赢得金城战役的部队里服役,度过了10年军旅生涯。虽然是在“同一部队”当兵,但年代不同,战士的面貌也会不一样。他觉得,那时候的志愿军战士要朴实一些,当时的武器装备也很简陋。“演员要想跨越一个年代,展现当时军人的风采,除了自己的努力,背后还有无数剧组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拍摄地丹东的地貌特点跟朝鲜战场很像,甚至拍摄地离当年真实的战场也不太远。”剧组的美术部门和服装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当张译站在布置好的布景中时,他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场,“一下子找到了志愿军战士的感觉。”

以往的国产战争电影中,单独展现高炮手的电影并不多。张译觉得,要想表演好,最主要的是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高炮手,为此,他跟着教官学习,在如何使用高炮上摸索了好久。一开始学习如何装弹、上膛,如何发射。训练后发现,原来这门炮还可以换挡,“切换之后,可以从单发变成连发,”这些实践,张译当兵的时候压根没有接触过,“既要熟练掌握发射炮弹的技巧,还要去演戏,说台词,想象人物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清楚敌机在哪里。”再加上里面有不少镜头需要后期特效,现实拍摄时只能虚拟表演,这些对张译来说都是一次次挑战,甚至“是一次最难的实践”。

张译在片中的角色叫张飞,但跟《三国演义》中怒发冲冠、熊腰虎背的张飞不同,《金刚川》中的张飞平常文质彬彬,最大的特点是心细。这从着装上就可以看出来,“他头戴钢盔,扎着武装带,胸前挂着望远镜,佩带作为排长才能够拥有的手枪。胸口还别着钢笔,口袋里揣着记事本,一看就是个心细而严谨的人。”张飞不允许战士们白天抽烟,担心被敌人发现。另外,他对炮弹的珍惜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为了节省炮弹,不到关键时刻,宁可一炮不开。角色的这些细节,都被张译精确地捕捉到,这为他的精彩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供多套表演方案给导演选择

一开始导演管虎说,让他演张飞,张译以为是开玩笑。看了剧本后发现,原来管虎是有深意的,片中的张飞、关磊(吴京饰)、刘浩(李九霄饰)三人,对应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张飞、关羽、刘备之间桃园三结义的关系,“代表着团结,代表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吴京跟张译在《攀登者》里已经有过合作,如果算上《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的间接合作,《金刚川》可算是第四次合作。生活中早已是好兄弟,默契十足。片中吴京饰演的关磊是高炮班长,却处处挤兑已升为高炮排长的张飞,因为关磊早先是张飞的师父,因为喜欢抽烟被降级。“电影中我要尊重他,甚至怕他。但在行政命令上,应该是我来命令他。这个人物关系我觉得蛮新颖的,增强了人物之间的复杂性。”

张译透露,两人的身份其实经过了多次的修改,最早设定张飞是班长,关磊是排长;后来改成张飞是班长,关磊是普通的士兵。中间经过无数次探讨,最后定下现在的人物关系。这也是张译喜欢跟管虎合作的原因,“他有一个特别宏大的创作观,可以允许各个部门包括演员,在他的思想中随便地翻滚、跳跃。当然前提是你得翻滚跳跃得足够精彩,他都会容纳。”这次拍摄《金刚川》,张译觉得每天都充满了新鲜感,“每天我都有不停的再创作的空间,甚至可以提供无数套方案给管虎导演来选择。”

除了自己演好戏,张译这一次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按照管虎导演的要求,去给剧组中的年轻演员们讲戏。一开始,他只是简单完成任务,但讲着讲着,他就投入了,“我就会夹带私货,除了导演让我传达的内容外,还会把自己对他这场戏的一些想法和理解去跟年轻的同行朋友们聊。”这让他想起自己年轻拍戏时,一些老演员收工后亲身指导他演戏的情景,“是我除在上学阶段外,长本事最好的一段时间。”他想把这种“传帮带”的优秀传统继承下去,“反过来,我在跟他们聊的时候,对自己也是一次表演上的复盘。”

故事三个视角

观众两种看法

在《金刚川》公映之前,主演张译在一场发布会上曾夸下海口,“我以人格担保,《金刚川》不会比《八佰》差!”不过,电影公映后,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赞扬。网友给它评分6.5分,这个分数低于1965年拍摄的抗美援朝经典电影《上甘岭》的8.0分,也低于管虎拍摄的《八佰》的7.7分。观众对于电影开头从三个不同视角来表现同一个护桥行动的拍摄手法也有不同的看法。

《金刚川》3月份立项,8月份在丹东开拍,10月23日全国公映。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么大体量的一部战争电影,可谓是一个“奇迹”。这背后是整个剧组不遗余力的日夜奋战。影片由管虎牵头,青年导演郭帆、路阳、田羽生参与拍摄,其中光是演员就达到了1174人,剧组人员2479人,特效人员2600人,后期人员1302人,最终,《金刚川》的定片镜头数量是1249个,其中特效镜头就有600多个。可以说,《金刚川》的创作历程,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金刚川》开始,一个士兵的回忆,一下子把观众带到了当年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尤其是开头满山遍野中隐藏着的志愿军战士,随着镜头推进,一双眼睛露了出来,观众想起了烈士邱少云。随后,情节徐徐展开,但观众看着看着,发现很多镜头似曾相识,甚至有时候完全就是同一个镜头在重复。原来,《金刚川》的前面部分,使用的是从士兵、美军侦察机、高炮班三个不同的视角,来展现美机从空中不断轰炸,但被我军高炮组不断还击,掩护我军搭桥过河的过程。显然,这种形式很容易让人想起英国导演诺兰在2017年拍摄的电影《敦刻尔克》,或者是日本导演黑泽明那部经典的《罗生门》,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用这种形式表现战争,还比较新鲜,因此评价也各有不同:喜欢的人认为该片的不同视点手法很有创意,尤其是从美军飞行员的视点来表现我军的顽强精神,“尤其有说服力”;但也有不少观众认为,把一件事拍三遍给观众看,不能理解,与其用三个视角来讲述一个故事,还不如一起把故事讲完。

不过,观众对于影片的特效和对战争残酷的描绘给予了高度评价。虽然拍摄时间只有不到3个月,但《金刚川》中我军高炮和美军侦察机对轰的画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烈火战场。

观众最称道的是影片的第三部分“高炮班”。其中吴京饰演的关磊和张译饰演的张飞之间的战友情、兄弟情深深感染了观众。不得不提,演员张译在本片中贡献了精彩的表演,尤其是当张译饰演的张飞在身负重伤后,凭借顽强的精神,用最后三发炮弹将美军机击落,为大部队过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时候,张飞唱起了“姓张名飞字翼德,万古流芳莽撞人”,仿佛真的化身为《三国演义》中的猛将张飞,让无数观众流泪。

对于不少观众来说,《金刚川》是一次难得的回顾抗美援朝伟大精神的机会。网友写道:感谢《金刚川》再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向英雄们致敬!

北京晚报 记者 王金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