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遊戲總超時,父母提早培養“時間知覺”,讓孩子做事有規劃

文/櫻子

編輯/櫻子

孩子愛玩,這是天性,尤其是現如今互聯網行業發達,孩子的"玩具"可謂是層出不窮,比如:電視機、手機、遊戲機……

許多家長都會面臨這麼一個困難,比如明明和孩子約定好了時間,只允許看一個小時電視,或是玩半個小時手機,可孩子到了時間也不主動結束,常常違反約定超時,只有等到父母提醒時間到了才停下來。

孩子玩遊戲總超時,父母提早培養“時間知覺”,讓孩子做事有規劃

"你這傢伙,說話根本不算數,沒有下一次了,以後都不許玩!"明明和孩子約定好玩遊戲只能玩半個小時,可孩子總是這樣超時,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孩子聽到不能再玩也急了:"我又不知道半個小時有多久,你說到了就到了!"

這是一次偶然的情況下聽到的對話,為此我苦惱了很久,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嗎?那他們又是在什麼時候對時間產生"知覺"的呢?

其實,孩子玩遊戲超時,他並不一定代表孩子就是調皮不遵守約定,或者是貪玩遊戲,我們接下來就來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總是違規超時,缺少時間觀念。

孩子玩遊戲總超時,父母提早培養“時間知覺”,讓孩子做事有規劃

孩子玩遊戲超時不一定是貪玩

1、 沒有時間意識

孩子的時間意識落後於空間意識的產生,空間可以直觀的看到,相比之下,時間更顯得抽象化,不容易被孩子感知到,所以當孩子與父母約定好時間的時候會非常爽快,因為孩子的腦海裡沒有概念,所以當時間到了的時候,孩子也並不知道,造成超時的想象。

據科學研究表明,八歲以後的兒童才能較為準確的判斷時間,事實上,人到三十歲左右大腦才發育完全,所以孩子在小時候並不能很快達到父母要求,做事拖拉、走神,沒有時間觀念的現象,大部分是孩子無法準確感知時間造成的。

孩子玩遊戲總超時,父母提早培養“時間知覺”,讓孩子做事有規劃

2、 進入"心流"

這裡就要說一個例子了,發明家愛迪生在熬夜工作的時候,他的助手給他帶來了早餐,並提醒他記得吃飯,愛迪生應和了一句,就繼續工作了,助手打算和愛迪生開個玩笑,就把他的早餐也吃了,當愛迪生結束工作的時候,看到桌上的空盤子,還和別人說自己早上吃了頓大餐。其實愛迪生的這種情況就是進入了"心流"。

"心流"在心理學裡是指人們在專注的進行某個行為而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們通常不願意被打擾,也抗拒中斷。

現如今,遊戲的畫面、劇情、內容都很吸引人,所以孩子會很容易因此而陷入"心流",當孩子被父母喊停的時候,就會產生煩躁的心理,這時候再聽到父母的抱怨,很有可能雙方會產生衝突。

孩子玩遊戲總超時,父母提早培養“時間知覺”,讓孩子做事有規劃

3、 與家長時間不同步

孩子在上學之後,老師會開始教孩子認識鐘錶,但是這樣並不會讓孩子對時間的流逝有何概念,而家長,不僅可以通過鐘錶把握時間,也可以根據自己多年來的經驗,大概的估計時間,譬如坐公交車用了五分鐘左右,半個小時前去了一趟老闆辦公室等等,這些都不用看錶,就可以預估一下時間。

所以,父母概念裡的半個小時真的就是半個小時,而孩子卻很容易超過時間導致親子關係產生矛盾。

孩子玩遊戲總超時,父母提早培養“時間知覺”,讓孩子做事有規劃

為了能讓孩更好的瞭解時間,正確的規劃時間並遵守,父母就要培養孩提早建立起自己的"時間知覺"。

那什麼是"時間知覺"呢?

"時間知覺"就是"時間感",是心理學上的專業名詞,是對客觀現象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

據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情緒會影響時間知覺,比如當我們在覺得枯燥的時候,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好慢,相反,在興奮快樂的時候就會覺得時間過多很快,由此衍生出來了一句話:"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孩子玩遊戲總超時,父母提早培養“時間知覺”,讓孩子做事有規劃

那父母該如何建立孩子的時間知覺?

1、 把事情與時間劃等號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強調時間,比如當孩子早上起床的時候可以說:"現在已經是早上七點了,快起床",而當吃午飯的時候可以說:"已經中午十二點了,大家快去洗手準備吃飯",在晚上的時候也可以說:"現在是晚上十點了,兒子我們該睡覺了"。可以在固定的時間點做固定的事,然後在話語中強調現在是什麼時間段,在這種潛移默化下,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節點的變化。

孩子玩遊戲總超時,父母提早培養“時間知覺”,讓孩子做事有規劃

2、 孩子玩遊戲設置鬧鐘

因為孩子在玩樂是時候就更不在意時間的流逝,所以這時候,父母就應該給孩子設置鬧鐘,讓孩子時間到了就停止遊戲,不只是打遊戲的時候,比如對孩子來說比較痛苦的事,就是寫作業的時候,在寒暑假可以給孩子立個規矩:"每天寫一個小時的作業",或者是"每天看一個小時書",定好鬧鐘,然後讓孩子按時完成,這樣孩子就會對這些時間有概念。

孩子玩遊戲總超時,父母提早培養“時間知覺”,讓孩子做事有規劃

3、 引導孩子,比如十分鐘可以做什麼,一小時……

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對孩子多提時間,比如:"兒子真棒,就用了五分鐘就把玩具都收拾好了",或者是"今天吃飯很快哦,就用了十五分鐘",然後,家長也可以試著提問孩子:"你覺得十分鐘可以做多少事情呢?""那半個小時呢?"、也可以用反問的語氣問孩子:"從這裡走到超市要不要十五分鐘?"等等,幫助孩子慢慢的建立"時間知覺"。

孩子玩遊戲總超時,父母提早培養“時間知覺”,讓孩子做事有規劃

4、 用後果強化時間

阿爾伯特.班杜拉博士曾經說過:"懲罰能控制不良行為,但不能教給孩子正確行為。"

所以,適當的讓孩子認識到不遵守時間會帶來的後果,也是督促孩子遵守時間規則的重要因素。

比如上午八點上幼兒園,孩子起床後卻磨磨蹭蹭,再提醒了孩子兩三次後,他還是依然如故,就放任他吧,等遲到進學校一個人都沒有的時候,孩子就會對這種後果產生羞愧感,下一次就不會再如此拖拉了。

孩子玩遊戲總超時,父母提早培養“時間知覺”,讓孩子做事有規劃

總之,我們要提早培養孩子的"時間知覺",讓孩子做事有規劃。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一直堅持才能把孩子培養成品學兼優的人,讓我們一起共勉。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如果你喜歡這類文章,請關注我@櫻子說育兒 ,持續與您分享育兒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