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考研,《世界现代设计史》应该怎么学习?

这两天重读王受之的《世界现代设计史》,读完他写的前言,萌生一些新的感想,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的由来。

关于设计史这门科目,可以说是国内诸多院校设计类专业的考研必考科目之一,并且常常还会辅以诸如设计概论、艺术设计概论等理论书目一起整合来考,有些学校放在初试考(如天津美院、四川美院),有些会放在复试考(如广州美院)。

而在各大院校提供的关于这门科目的参考书也多有不同,湿兄一路来,看到的版本就有张夫也的《外国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设计简史》,梁梅版的《世界现代设计史》,朱明和荆雷版的《设计史》,等等,但应用最广、影响最深的当属王受之版本的《世界现代设计史》。

在1983年,王受之还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的时,该书完成初稿,由于是基于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历程所写,当时书名还是《世界工业设计史略》。及至作者后来去到美国,经过整理和完善,在1993年才出版了比较完整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五年之后,于1999年作者又进行过一次修改完善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再版。

我们现在看到的中青第二版,是2015年作者进行修订后重新出版的,也是目前最新的版本。

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的一个成长历程。

但是为什么说,这本书目前是应用最广、影响最深的呢?

首先,可以说国内第一个进行设计史理论研究的学者,就是王受之。

做任何事情,第一和第二的概念虽然只相差一名,但其意义和价值却远远是第二不可比拟的,这是具有开拓性意义和价值的。王受之在这一领域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其次,由于其深厚的理论素养,以及丰富的经历和广阔的视野,加上他通俗易懂的叙事性写作风格,降低了读者的门槛,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使得流传更为便捷,早早就积累了庞大的读者群。

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考核设计史的时候,就湿兄目前对国内高校的研究而言,命题人命题时的参考,王受之的这本《世界现代设计史》几乎是绕不开的。而考核的知识点,大同小异,也多是这本书的内容范畴。

有些人看完其他作者的版本,可能会觉得比较好背,比如梁梅版的《世界现代设计史》,确实是,因为梁梅版更精简,考点更为明显,更适合当教材,也更适合应试,不像王受之东拉西扯说那么多“废话”,说了半天还不知道考点在哪里,更重要的是,王受之那本书A4大小的版面,将近500页,看都看死人啦!

但湿兄觉得,早期如果时间充裕的情况下,通读下这本书会更好,因为书中的素材案例更丰富,格局视野更广阔。读的时候,你会发现各种素材案例信守拈来、一气呵成,而不是生搬硬套一些素材和理论,读来发涩。

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说到重点:到底设计史应该怎么学习呢?

其实王受之这本书的前言就给了很好的答案,湿兄建议大家读这本书的时候,好好读读这篇前言,作者不单对这本书的由来作了详尽的描述,对整个设计史研究的发展历程也作了精练概括。

前面我们提到,这本书最初是建立在工业设计史的研究基础上撰写的,后来才逐渐修改完善。但尽管如此,前言中作者还是强调了修订的几个基本原则,“第一点是比较集中地讨论工业设计史,使这本书更加接近一本工业产品设计史,弥补国内产品设计史的不足,同时也在整个历史发展的阐述中兼顾现代建筑、平面设计方面的情况。”

可能也是由于这一原则,有些服装或动画专业的同学,经常就有些不解,我学动画、服装的,怎么尽考些建筑、工业产品的知识呀?

这其实不过是大家对设计认知的局限罢了。很多小伙伴在考研的时候,也常常问湿兄,说我本来学的某某专业,跨考某某专业行不行啊,也是这一认知局限的表现。

前言中作者也提到,整个现代设计发展的背景,就是基于19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演进是分不开的,因此单纯以专业进行区分,这是非常片面的。


艺术设计考研,《世界现代设计史》应该怎么学习?

美国设计大神雷蒙德·罗维


早期的一些建筑师,比如柯布西耶、密斯也设计家具,美国设计大神雷蒙德·罗维更是牛逼,产品、建筑、服装、平面......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他不设计的。这也是当时社会背景,所赋予他们的才能展现的机会。

所以,要学好这本书的内容,结合湿兄对该书前言的理解,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该书是以工业产品的角度切入进行阐述的,要了解这样的一个前提;

第二,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专业,应该结合整个时代背景去理解设计的发展;

第三,作者在前言中也提到,这本书采用的是线性历史观的写作方法,结构上具有“通史式的阐述”性质,因此具有清晰的时间脉络特点,所以大家记忆的时候可以根据时间进行区分,根据时间框架去背记会比较清晰。

第四,作者在前言中也罗列了很多设计史著作,讲述了这些作者对写作这本书的影响,触类旁通,如果想对整个设计史有更为全面和宏观的了解,也需要花点时间来延伸阅读,扩展自己的理论视野。

以上就是湿兄重读该书前言的一些心得体会,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如有新的体会,还会跟大家分享。

声明:文章原创,欢迎分享朋友圈,转载须征得作者许可,未经许可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