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教育就是让孩子,眼里有光,坚持梦想,终身学习

《银河补习班》是由天津橙子映像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邓超、俞白眉联合执导,邓超领衔主演,白宇、任素汐、王西等主演。这个让人从啼笑皆非到感动落泪的温情故事发人深省。

《银河补习班》:教育就是让孩子,眼里有光,坚持梦想,终身学习

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八九十年代,被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被视为唯一出路,各种补习班盛行的时候。影片中的爸爸(邓超),却给孩子办了一个特别的补习班。“在这里,孩子可以看到整个银河,这不只是为了做某一个功课完成的补习班,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补习班。”这个过程中父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陪伴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教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学习掌握人生,最终收获爱与硕果的亲情故事。

这部影片深度聚焦在教育这个热点话题上。不同教育观念的冲撞下,给予我们更多的启发:在现实的环境压力下,如何通过自身的心态调节和身体力行,将压力化成兴趣,给人生找到梦想,将短暂的知识学习转换成永久的学习习惯,这是每一个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做的事情。学习不是压力,而是为了梦想;学习不是一个孩子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的事情;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学,而是终身学习。

《银河补习班》:教育就是让孩子,眼里有光,坚持梦想,终身学习

01.比起成绩和分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指明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那个信奉“成绩至上”的理念下,老师、家长和孩子们都认为“清华北大”是人生第一目标。而父亲马皓文,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对于儿子的教育是:“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正如他在影片中说:“我想让他学的不仅仅是知识,他必须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这个教育方法独具一格的父亲,帮助马飞在人生迷茫的海洋里竖起了一座灯塔,找到自己的梦想。

父亲马皓文曾是那个城市最耀眼的明星,却因一次意外事故入狱,不仅让马皓文背负了一辈子洗不清的冤屈,也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时光。出狱后他一边申诉自己的冤屈,一边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他言传身教的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银河补习班》:教育就是让孩子,眼里有光,坚持梦想,终身学习

马皓文的人生始终都有目标,他也教会了儿子马飞拥有人生梦想,他说: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并且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同样遇到了各种困难和磨难,但是马皓文带着儿子一起努力,一起闯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儿子:绝不放弃。

父子俩物质匮乏风餐露宿中,马皓文搂住儿子说:也有人会说你是笨蛋、蠢货、废物,对吗?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远相信你不是。父亲与儿子相互扶持,相互都是对方最坚实的支柱,就这样一路走下来,最终完成了人生梦想。

这部影片的教育和启发在于,它引导我们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而不是以家长的身份和口气命令孩子,要求孩子。它告诉我们,家长关注孩子成长过程,应该以身作则、互相信任,帮孩子寻找梦想,培养他们探索与坚守的终生受益的品质。

《银河补习班》:教育就是让孩子,眼里有光,坚持梦想,终身学习

02.鼓励孩子,相互信任,言传身教,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才是给予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礼物。

马皓文曾是个成功的建筑工程师,但因为为单位背了黑锅,锒铛入狱。从此马飞被当作罪人的儿子受尽辛酸。父亲出狱后也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马飞如所有十几岁的孩子那样,责怪、怨恨父亲。曾经与父亲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几近崩塌。然而父亲用自己的行动、信任和爱,让儿子相信,父亲还是多年前那个会把足球改造成地球仪的父亲,这个慈爱、智慧的人,才是父亲真实的模样。

父子俩身无分文的时候马皓文带着儿子来到工地上,用自己的专业工程知识在两分钟内仅用水管、梯子和马克笔帮助解决了爆破难题,顺利获得了意义重大的800块钱,让曾经误解他的人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他在别人面前挺直腰板,对他人、也对儿子说:这是知识的力量

《银河补习班》:教育就是让孩子,眼里有光,坚持梦想,终身学习

他在深夜点灯为自己七年的牢狱之冤写申诉书,被父亲盛赞为“少年爱因斯坦”的儿子见父亲工作至深夜,也前所未有地从床上坐起,打开课本学习。在街坊邻居大骂着要把自己和儿子赶出原来的屋子的时候,他一把挡在马飞身前,朝这些局外人怒吼“我永远不会认输的!”

他当着全校师生的面为马飞立下了期末年级前十的赌注,他鼓励儿子,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他让陷入自卑、迷茫的儿子感受到了最毫无保留的、来自家人对他的信任。影片中说道:家长怎么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家长怎么做。当马飞偷偷给了父亲一张纸条,上面赫然写着:像爸爸一样,永远不认输。这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成功的教育,是家长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信任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成长的道路上需要试错的机会。陪着孩子一起享受成长的过程,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为孩子建立起强有力的依靠。他会永远有信心依靠家人,更有魄力依靠自己。也只有这种珍贵的信任,才能把上一代的优良品质传承给下一代。

《银河补习班》:教育就是让孩子,眼里有光,坚持梦想,终身学习

03.成功的三个要素:梦想导航,念念不忘,终身学习。

马飞最终实现梦想当上了宇航员,并且顺利完成使命,从被“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压抑,到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过程,离不开父亲马皓文的教育:他的“银河补习班”。这也是教给我们凡事想要做成功的三个要素:确定目标,念念不忘,终身学习。

1、人生有梦想导航,才不会偏离方向,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马飞曾将妈妈说的“清华北大”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对自己考进名校的期待,也是当下很多学生普遍的心理写照。考上好大学之后,人生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也从没想过。

《银河补习班》:教育就是让孩子,眼里有光,坚持梦想,终身学习

马皓文对马飞的引导则是带他登高望远,引导儿子看清自己人生的方向。他告诉马飞:“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他带着儿子去看航展,鼓励孩子拥有梦想,让马飞在初中时就立下了当航天员的志向。

对孩子的兴趣,马皓文作为父亲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尊重。马皓文不仅让孩子有空间探索他真正热爱的东西,更让孩子认识到了“成功”二字定义的多样性,为孩子树立起了“梦想”的地位。

《银河补习班》:教育就是让孩子,眼里有光,坚持梦想,终身学习

2、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把理想变成你的血液,变成贯穿你的每一个细胞。

马皓文对马飞学业上的引导更注重方法,就像他对于自己的申诉一样,永远不会忘记,一直想一直想。他带着马飞在上学路上的草坪上躺下,用实际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向他解释“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自然之美。带他游历山水,扩展视野,随处想一直想。

他总对马飞说“你要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情。”他鼓励马飞遇事观察周围、开动脑筋,自己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一直想的习惯,已经融入到马飞的血液里,让他学会了念念不忘。

中国有句古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出自李叔同的《晚睛集》。意思是不要忘记你最原始,最纯最真的梦想,把理想变成你的血液,变成贯穿你的每一个细胞。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回报。

《银河补习班》:教育就是让孩子,眼里有光,坚持梦想,终身学习

3、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终身学习,终生受益。

电影中有一个桥段:考完试的学生们完成任务般的把试卷、课本从教学楼上抛下,如浩浩荡荡的一大片飞雪。马皓文站在飘下的试卷中,质问教导主任:“如果刚刚考上高中的孩子都如此迫不及待地扔掉课本和试卷,我很担心他们是不是真的热爱学习。学习难道不是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吗?”

把学习当作考试的唯一途径,把考试当作人生的目标,一旦完成万事大吉,一旦失败自暴自弃,这是现阶段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教育中应该改进的地方。马皓文从马飞小时候开始便鼓励他永远不停止思考,永远不停止学习。因为他明白:当学习与思考成为习惯,便终会有所“得”。他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关乎“坚守”的教育。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永远学习永远有所得,终身学习终生受益。学习是一种渴求和能力,是我们人生中知识体系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不是一劳永逸万事大吉。日新月异的今天,没有任何知识是可以只学一次就用一辈子的,不止是学子和孩子们,我们也应该具备学习的能力,更新知识的渴望和终身学习的精神。

《银河补习班》:教育就是让孩子,眼里有光,坚持梦想,终身学习

总结一下:

《银河补习班》的导演俞白眉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电影既是讲我们眼前的现实,又是在讲诗和远方。影片幽默中带着泪水,温情而醇厚,让我们看到了父亲传授给儿子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和信仰,是让儿子实现梦想的路径和方法。叶芝曾说: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成绩”可以说明能力,但是不能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人生漫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天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发现孩子的天赋,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授之于渔。只有有梦想的人,才会坚持才不会累,才会为梦想拼搏。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更多的方法,拥有开阔的眼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想成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