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之家》:从莉莉•巴特的困境看当代女性的精神供养

作为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欢乐之家》自1905年出版以来,备受读者关注,不仅于1998年入选‘20世纪一百部伟大的英文小说’,还在2000年的时候还被改编为电影搬上银幕。

类似于其它很多经典文学作品的长盛不衰,一直以来,《欢乐之家》能被国内外读者普遍关注的一个核心原因便是作者自作品中衍生而出的对女性心理的深度探索!

在《欢乐之家》一书中,伊迪丝•华顿塑造了这样一个女性人物:

她出身于纽约上流社会,在父母分别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下,成为了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一方面她想要追求上流社会奢华的物质享受,另一方面,她又想遵循内心,渴求高级的精神谋求!

她就是《欢乐之家》的主人公莉莉•巴特,也是我们今天将要分析研究的对象!

《欢乐之家》:从莉莉•巴特的困境看当代女性的精神供养

莉莉·巴特作为二十世纪初期美国部分女性的一个代表人物,她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经受的困境、追求以及伦理选择,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也极具意义!因为,物质至上还是精神第一?这对任何一个时期的女性来说,都是道非常难的选择题!

那么,今天,我们且以莉莉•巴特为例,在通过对她生活困境的一系列解读之后,分析当代女性的精神供养问题!

困境当下的意识抉择往往荒诞至极!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某一天突然困境降临,都会表现得有些无所适从,《欢乐之家》中的主人公莉莉•巴特也不例外!

出身美国上流社会的莉莉•巴特从小就过着富裕无忧的生活,并在这富裕的背景之下,受父母各不相同的价值观影响中长大,一心追求物质享受的母亲认为人一定要过上物质充裕的生活,并且铁定了自己的女儿莉莉•巴特一定能通过自己的美貌和婚姻俘获这一切。

不同于莉莉的母亲,她的父亲则时常开导她说,人虽然生活在金钱的社会中,但是也必须保有一定的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

在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教育和熏陶中,莉莉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极其矛盾的自我,一方面,她想要追求充裕的物质享受,另一方面,她却不懈于个人精神追求,以致于在父母去世,无依无靠的时候,她慌乱的意识思维帮她做了一个超我的现实抉择,那便是凭借自身的努力,摆脱贫穷的困境。

如莉莉所说的‘只要有一口气,她就要与之奋斗’!这话听起来挺励志的,但是回归她真正的奋斗形式,却令人替她捏了把汗!

《欢乐之家》:从莉莉•巴特的困境看当代女性的精神供养

自幼便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莉莉,她非常反感穷人捉襟见肘、邋遢脏乱的生活,她要摆脱这一切,她要成为‘欢乐之家’中的一员,因为那里充满了奢华的物质生活,但莉莉却没有想到要凭借自身真实的努力去实现这一切。

她如她母亲所说教的那样,奢望凭借自身的美貌以及婚姻来改变她困境当下的处境!但是,这样的努力真的有意义吗?

也许有人会说,有!因为青春和美貌也是资本,用它去交换个人所需,合情合理,天经地义!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青春和美貌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极易过期的东西!我们可以用一盒鱼罐头去交换一桌美味大餐,但是我们用过期的鱼罐头什么也换不来!

可这个时期的莉莉因为突然之下失去生活的依靠,她整个人都处于一种焦灼的恐惧之中,她能想到的往往都是最近的路,类似于溺水的人常常会去抓离她最近的那根稻草,然而,他们遗忘了,最近的路往往布满荆棘,最近的那根稻草也有可能同你一样,正溺向水底!

《欢乐之家》:从莉莉•巴特的困境看当代女性的精神供养

不劳而获的,除了财富还有羞辱!

小说中急于脱离困境的莉莉因为打桥牌,不仅没有赢得更多的财富,反倒输掉了几乎所有的财产,并欠下了一笔巨债。

伊迪丝•华顿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打桥牌的引子,其实更像是对莉莉经历的一种隐喻,因为不劳而获的物质追求本身就像极了一场赌博,不是赢得盆满钵满,就是输得一败涂地!

但这时候的莉莉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结局,她在输掉所有财产后,在朱迪夫人的安排下去车站接格斯•特雷诺,并因此自内心生出一些荒唐的希望,因为特雷诺是一名成功的商人,莉莉非常倾向于他的帮助,而在火车上,特雷诺也表明了自己对莉莉生有好感,希望她能做自己的情妇,当然,特雷诺会提供给她富足的物质生活。

特雷诺的暗示对于一直想不劳而获的莉莉来说,正中下怀,因而他们都分别做出了各自的选择,但是作为莉莉来说,她最终的目的是稳固的婚姻,因而在去往白乐蒙的火车上,她又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优雅和机敏成功地吸引了富家子弟铂西•格赖斯。

甚至,为了同铂西在沟通的时候,能有共同话题,莉莉还多次拜访塞尔登,他虽然只是位贫穷的律师,但是他那里有莉莉认为可以‘交换幸福’的筹码!例如她为了向铂西投其所好,便处心积虑地向塞尔登询问关于《美国史料全集》的相关消息,因为铂西收藏了全套史料,这可以让莉莉与其有更好的交流沟通的素材!

《欢乐之家》:从莉莉•巴特的困境看当代女性的精神供养

可令人遗憾的是,就在莉莉所有的努力将使其功成名就的时候,她却发现铂西是个很呆板的人,似乎根本不适合婚姻更不适合爱情,因此,眼见着她即将赢得格赖斯,收获她努力耕耘的成果时,穷律师塞尔登的‘精神共和国’的描述却吸引了莉莉几乎所有的注意力,并因卷入有妇之夫的绯闻而饱受羞辱!

看到这里,我们也许会觉得莉莉很努力,但背道而驰的努力从来都毫不意义,无论多深的困境里,真正能救你的那个人,永远只有你自己!

当代女性物质困境下的精神供养

从家业破产母亲去世时遗嘱里‘一定要竭尽全力摆脱寒酸卑贱的生活’的叮嘱,到莉莉29岁的‘高龄’,她一直在凭借自己的美色当作诱饵,物色过很多个结婚对方,例如塞尔登、珀西、罗斯戴尔和特雷诺。

不同于其它三位的是,塞尔登虽然与莉莉有着共同的精神向往,可是作为一句穷律师,他满足不了莉莉重返上流社会的心愿,也并不能提供给她富裕的家庭生活,而其它三位也虽然都有能力满足莉莉物质方面的心愿,却又远法从精神层面与其达成共识。

这尴尬的境遇让莉莉困惑不已,如书中所述:整个漫长而不眠的夜,物质需求和道德准则这两股敌对势力在她的内心激烈争斗着;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她也不清楚哪一方获胜!

《欢乐之家》:从莉莉•巴特的困境看当代女性的精神供养

在这严酷的双重折磨之下,莉莉最终决定奔赴内心的精神向往,拒绝与贵族结合并离开上流社会时,可是真正离开上流社会后她却发现,她根本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去养活自己,像书中所说:除了坐在客厅里像鲜花散发香气一样散发她的高贵气质外,她想不出自己还能干什么?

后来,莉莉决定去工厂做制帽女工以维持生计,然而从小缺乏相关训练的她始终无法熟练操作,最终在淡季来临时被解雇,失去一切经济来源,后因服用过量镇定剂而孤独离世!

莉莉的死,或许是对她精神自由这样一个选择的侧面印证,但这样的结局对她生命本身来说,已经毫无意义,如果在困境压迫之初,莉莉就能明晰自己的处境,选择积极的努力,那么结局便有可能不同!

《欢乐之家》:从莉莉•巴特的困境看当代女性的精神供养

由此,我们也不禁联想起当代女性的精神供养这样一个话题,如今太平盛世,女性权力在很多方面得以保障,但还是部分女性因为种种原因,例如因有的思维模式,或是残存的封建毒瘤,还处于一种对于自我错误的认知。

他们也时常会如莉莉一样,奢望以青春、美貌或是婚姻来改变其物质现状,但是,在读过《欢乐之家》后,你会发现,这样的奢望或者说行为,对于女性本身来说,无异于无用的稻草!而更为可笑的是,很多人在这样的奢望之下,还想要收获完美浪漫的爱情,那便更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了女性太多机会和可能,但也给了更多的考验和历练!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我们有权力追求精神物质的双重享受,但无论对于这两种享受持有一种什么样的追求,都记切记:物质方面的经济独立,才是你高层次精神追求的绝佳供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