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小的廣告,卻透露出了一個行業的競爭壓力有多大

每個行業都存在著競爭,越早進入,競爭壓力越小,越晚進入,付出的代價就會越大。

那麼,我們能不能從廣告上判斷出一個行業的競爭壓力呢?

前微軟戰略合作總監,潤米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潤先生,就告訴大家如何從廣告上判斷行業的競爭壓力。

下面就由我來轉述劉潤老師的觀點。

一個小小的廣告,卻透露出了一個行業的競爭壓力有多大

一個小小的廣告,卻透露出了一個行業的競爭壓力有多大

有一次,我坐高鐵去北京,對面的電視一直在循環播著廣告。

我看了兩眼,立刻,就被這個廣告吸引住了。

這是賣書的廣告。

但我奇怪的是,一家賣書的出版機構,居然出得起錢,在高鐵電視裡打廣告。

要想有足夠的利潤投廣告,它必須賣到30萬冊,甚至300萬冊。

什麼書能賣到300萬冊?

小說、教輔。

我立刻覺得自己入錯了行,我的數學其實挺好,出教輔書,說不定會還不錯呢。

然後我仔細看了看這則廣告,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我低估了教輔行業的整體水平。

這家“萬唯”出版的教輔書、試卷,居然是這麼分的:

考試前60天,用“逆襲捲”;

考試前30天,用“黑白卷”;

考試前10天,用“定心卷”。

看到這個分類,我就知道,教輔行業已經競爭慘烈了。

因為廣告水平,代表一個行業的慘烈程度。

為什麼?

你看這則廣告,逆襲捲、黑白卷、定心卷,用效果來命名產品。

這明顯是競爭後期的產物。

為什麼是競爭後期呢?

一個小小的廣告,卻透露出了一個行業的競爭壓力有多大

每個行業大概都要經歷三個階段:競爭早期、競爭中期和競爭後期。

競爭早期,產品為王。

因為你發明了新產品,這個時候還沒有競爭對手,所以用戶就會蜂擁而至。

在競爭早期,供小於求,生產商掌握著稀缺資源,所以生產商是比較強勢的一方。

過去海爾剛剛做冰箱的時候,買冰箱都是要搶的,你能買到一臺就已經很厲害了,在這個交易結構中,海爾說了算。

競爭早期的特點是產品為王,因為別人沒法仿造和競爭,產品稀缺,生產商就成為了強勢的一方,因此在交易中,生產商說了算。

那在競爭早期,生產商的廣告會宣傳什麼呢?

通常是產品本身的功能、材料、或者創新性。

所以,當你看到“產品為王”,“產品即營銷”,廣告語中主要宣傳功能,你就知道,這個行業還處於競爭的早期。

在競爭早期進入這個行業,你還是有希望的。

一個小小的廣告,卻透露出了一個行業的競爭壓力有多大

緊接著,競爭就會進入第二個階段。

競爭中期,渠道為王。

一個新產品一旦被髮明,經過一段時間,一定會有很多競爭對手出現。

慢慢地,供給開始大於需求了,這個時候就進入了競爭中期。

當供給大於需求的時候,就不是生產商說了算了,而是那些能把產品賣給用戶的人說了算。

那誰能把產品賣給用戶呢?

是渠道商。

你會發現,當家用電器變得越來越多之後,就出現了一些公司,比如蘇寧和國美。

蘇寧和國美本身並不生產家電,它們只是把商場開到消費者家門口,讓消費者來這裡購買家電。

可是蘇寧和國美就這麼大,但生產家電的廠商那麼多,那它們應該進誰的家電呢?

蘇寧和國美進什麼家電,消費者就會買什麼家電,蘇寧和國美代替消費者做了選擇,因此他們就擁有了選擇權。

在競爭中期,生產商已經說了不算了,擁有稀缺資源的是渠道商,渠道商說了算。

所以,當你看到一個行業都是渠道商在打廣告,你就會知道,這個行業已經進入了競爭中期。

競爭中期,渠道為王。

如果你想在這個時期進入這個行業,你需要有能力建立很強的渠道。

一個小小的廣告,卻透露出了一個行業的競爭壓力有多大

慢慢地,渠道商會越來越多,除了蘇寧、國美,現在又有了京東、淘寶、拼多多等。

這個時候供需關係又發生了變化,產品同質化很嚴重,渠道也很分散,選擇權就會從渠道商手上進一步往前交,交到消費者手上。

消費者可以在眾多渠道和產品之間做選擇了。

這時就進入了競爭後期,營銷為王。

因為在這個時期,爭奪渠道已經沒用了,必須開始爭奪消費者的心智。

所以生產商發佈的廣告,會開始分析消費者的心態。

消費者到底為什麼買,消費者的體驗好不好,消費者的心情愉不愉快等等。

比如,說到去屑,你會想到海飛絲;說到柔順,你會想到飄柔;說到營養,你會想到潘婷;說到沙龍級的洗髮水,你會想到沙宣……

它們分別選擇在不同角度,佔領消費者的心智。

所以,當你發現一個行業不講產品故事,而開始講消費者故事的時候,你就知道,這個行業已經進入了競爭後期。

這個時候,你再想靠產品和渠道獲勝就非常困難了。

一個小小的廣告,卻透露出了一個行業的競爭壓力有多大

明白了這個邏輯,我們再來看一開始的賣書廣告。

在我上學的時代,也做卷子無數,但都是叫做“全國10大重點高中考卷”、“名師出題”。

這都是想證明產品好。

名師、重點高中,都是說產品好;產品好,再到成績好,這就是競爭早期的思路。

而萬唯的試卷,幫你“逆襲”的產品,幫你“定心”的產品。這是從效果,甚至心理出發,來定義產品。

而且連怎麼“服用”,也幫你想好了。60天前用這個,30天前用這個,10天前用這個。

這就是競爭後期的廣告策略。

通過廣告,你就可以很容易地判斷這個行業的狀態。進一步判斷你是否適合加入這個行業。

在競爭早期進入這個行業,你還是有希望的。

在競爭中期進入這個行業,你需要有能力建立很強的渠道。

而在競爭晚期進入這個行業,你再想靠產品和渠道獲勝就非常困難了。

我建議你可以換一個賽道。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單仁行的全部內容了,你學會通過廣告判斷行業競爭壓力了嗎?你有什麼看好的行業呢?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祝您的企業能在競爭中不斷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