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上次已經將《大宋提刑官》的前幾個案件都講解完了,這幾天小編也將這部劇的後幾個案件看完了,就來給大家說一下後面的幾個案件。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在城南枯井案之後,就出來了毛竹塢無名案,這個案件看了之後也讓小編深思。雖說殺人償命,惡有惡報,這個案件就訴說了不一樣的答案。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本案中的一個無名人士被殺死在毛竹塢外,而毛竹塢世代民風淳樸,如同世外桃源。村長也斷然不信這個無名屍體是自己的村民所為。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宋慈一行人發現了這個屍體,但卻沒有頭緒,一是屍體無人認領,二是案件範圍太大,沒有找到第一案發現場。所以宋慈對這個案子很是苦惱,可是雁過留痕,既然這個屍體有人為之,那肯定能夠找到一絲線索。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果然,真相還是浮出水面。原來這個無名屍體多年前的惡霸,也是一個江湖幫派的幫主,可謂無惡不作。當時官府也捉拿過這個幫派,但還是讓幫派老大逃跑。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在十年前這個青龍幫惡霸曾搶過一個毛竹塢的民女翠姑為妻,可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最終會死在這個民女的青梅竹馬手中。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原來在案發前幾天,這個惡霸曾來到這個毛竹塢的一戶居民中找食物吃,並打算要殺死這一戶住戶何老二,但是沒想到自己被何老二反殺。說來也是巧合,殺死這個惡霸的何老二竟是多年前他所強霸的民女翠姑的青梅竹馬,可謂因果循環。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對於 這個何老二,村子裡的人無不稱讚,他憨厚老實,與人為善。此案子裡不少人都曾受過他的恩惠,所以村民都向宋慈求情,希望能夠放過何老二。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宋慈念在何老二屬於殺人屬於自衛行為,而且殺害的是朝廷一直捉拿的惡人,所以不但沒有判刑,還進行了嘉獎。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其實,宋慈雖然是一個提刑官,所為天子犯法與平民無異但是卻也還有倫理道德作為參考,雖然何老二殺了人 ,但卻事出有因,對其法外開恩,可見宋慈不是一個很拘泥於朝綱法令,而是靈活運用朝廷法律,其存在一顆善心,事事為民著想。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遺扇嫁禍案也是一樁值得深思的案件。劇中被冤枉的呂文周是一方富甲,因其平時調戲婦女成性,而且疆場欺行霸市,引得許多人不滿,所以在其被冤枉時沒有一個人出面幫助。而這個辦案的是百官楷模白老知縣,白知縣因為知道呂文周人品,再加上證據確鑿,就直接將其判罪。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幸好宋慈發現端倪,找到兇手。其實這個案子最值得講的就是呂文周。他原本是衣食無憂,錦衣玉食,但是因被人冤枉,受到牢獄之災。這樣的遭遇讓其改面換新,使他不再像以往的遊手好閒,而是散盡家財,從頭開始。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本來的富豪,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是沒曾想自己之前認識的都是酒肉朋友,幸好有一賢妻,才讓其能夠重新開始。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在梁雨生命案中,我看到了人世間的險惡。案件中的人犯樓夫人,為了自己小兒子的前途,害死了三個人,還害得一人遭受牢獄之災。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本來身為人母,即使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也不能夠為了家中的地位,她竟然設計讓小女兒與其表弟通姦,還要讓小女兒與另一個書生私奔。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為了讓自己的奸計不被識破竟然殺死了知情的丫鬟和她的表弟,可謂心狠手辣,自私至極。像這樣的惡人在這劇中並不少見,這劇中的犯人或因錢財,或因美色,或因自己的地位與前途。最終他們都因自己的惡行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杜松殺妻案其實本就是一樁官商相護的案件,而這裡面涉及到了一個之前的冤案中的縣令刁光鬥。因其曾被宋慈彈劾過,所以就對其懷恨在心。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在本次案件中,刁光鬥就和賈秀才狼狽為奸,幫助賈秀才奪得杜松的老婆,而且還陷害杜松殺害其妻。這些所作所為,有辱父母官之名。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但又因為刁光鬥有高人保護,即使已經查出來刁光鬥有貪贓枉法之嫌,但還是額沒有辦法將其正法。其實在真正的朝堂之上,像刁光鬥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人也佔有多數,這樣的現象不能僅憑宋慈一人來改變。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在嘉州庫銀失盜案中,宋慈又遇到一位和自己相談甚歡的知己袁捷,袁捷與宋慈是同科進士,兩人算是同窗好友。雖然兩人同朝為官,但是志向卻不相同,雖然見面時兩人相談甚歡,但是案件結束之後,兩人也從此分道揚鑣。這又是為何呢?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原來嘉州庫銀失盜案就是這個袁捷的傑作。他為了籠絡朝廷命官,幫助自己平步青雲。於是就多次逼迫庫監公孫健為其盜取庫銀,而且將盜取庫銀的罪名加在知州的身上。並且,為了自己能全身而退,給自己安排了無數條後路。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而這一條條的路,都是由歌女、府吏、漁夫,那些凡夫俗子的生命搭建的,這還不夠填補其胃口。這樣的袁捷可謂聰明至極,他和貪財的那些縣令不同,他更多的是需要一條能夠走到權利的中心的路,他貪錢財並不是為了消遣娛樂,追求物質享受,而是為了權利、地位不折手段,這樣的人往往都是最可怕的。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通敵叛國案應該是很多古裝懸疑劇裡都有的情節,通常這些亂臣賊子都應該遺臭千古。在本劇中,卻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種十惡不赦之人所做,而是宋慈的岳父為了找到自己當年的棄女,讓自己的手下到史府引誘其出門,但沒成想這個手下竟然在慌亂之中殺死了他的棄女。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所以,就報復史府的人,讓其手下製作通敵賣國的偽證來陷害史府的人。但最終還是被宋慈找到真相,可以見得,宋慈的岳父遲早會因為自己太過於在乎自己的官位而受害,最終自食惡果。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從頭到尾,從宋慈和自己的岳父就不是一路人,雖然同朝為官,但確實不同的目的。一個太看重地位,一個看中的是案件的真相,所以兩人很難有共事的可能。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本劇的最後一個案件是京郊疑屍案,其實這個案件是之前的刁光鬥一手策劃,為的就是要宋慈判錯案然後自殺。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但是宋慈雖然判錯了案,但是因其在英姑的開導下繼續將此案調查清楚,到最後才發現原來刁光鬥和一眾大臣暗中勾結,要做劣馬換取糧食的生意。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但是宋慈不解的是為何大臣都聽從他的話,原來刁光鬥手中有這些大臣一些醜事的證據,所以宋慈將其證據上交皇上,本以為可以一起繩之以法,但是皇帝最後用一把大火將這些證據全部銷燬,並沒有嚴懲這些涉事官員,並且還封了宋慈為二品刑部左侍郎。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但此時的宋慈已經全然看透了官場,覺得這個官場已經不再是自己能立志的地方了,故辭官歸隱…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這就是整部劇的內容,其實精彩的部分就是宋慈每次斷案的劇情,讓人慾罷不能。但也講出了很多人生大道理,以及官場的求生之道。

審案有理有據,三觀比五觀正,這樣的宋慈你們喜歡嗎?

對於宋慈這樣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人來講,沒有高低貴賤,萬事萬物講究一個"理"字,如果犯法,不論身份高低皆不放在眼裡,但是這樣的性格容易招致殺身之禍。雖然不能像刁光鬥那樣貪贓枉法,但也絕不能矯枉過正,因為萬事萬物都有制衡之理,就像《陋室銘》中所講"水至清則無魚",所以,對於宋慈這樣的人,辭官是其最好的選擇。

不知道你對這部劇還有什麼印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